西宁东关社区:居民和谐幸福的家园
分享到:
2013-04-14 00:33:07 【来源:】 点击:

 
 

       东关社区:居民和谐幸福的家园

 

  走进西宁市东关社区,这里道路干净,绿树成荫;老人们三三两两聚在树荫下谈笑,孩子们在场地上追逐嬉戏,让人感受到社区和谐快乐的气氛。


 

  自东关社区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14年来,社区居委会由最初的4个人拎包办公发展到今天拥有30个人、6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从单一的盖章证明到现今全方位多功能的为民服务一应俱全,社区的办公条件和服务不断向现代化、完善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多年来社区通过居民自治、友爱互助等做法,架起了人们之间沟通和互助的桥梁,居民有事愿意来社区反映,社区也真正成为了居民的和谐家园,铸造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亮点。
 

 

  一居一品提升社区文化品位


 

  社区文化工作是提高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维护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人居生活环境、空间质量的最有效方法和途径。近年来,东关社区突出“一居一品”的工作要求,从满足广大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依托东关文化活动中心这一平台,确定了打造东关社区为“文化型”社区的工作目标。在工作中专门抽调了两名文艺骨干,通过区、街道文体工作培训,为社区培育出了一支文化工作队伍,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


 

东关社区:居民和谐幸福的家园

 

  开设道德课堂,开展爱国、爱社会、爱家庭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和读书活动;组织感恩教育、讲故事和演讲比赛等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群众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感。
 

 

  开设文化辅导站抓对未成年人文化基础知识普及工作,自2005年开设社区百特灵文化辅导站以来,从原来的家庭辅导发展到现在有200多平方米规模性的辅导场所,老师由原来的3名增加到24名,现在前来辅导站参加辅导学习的学生达370多名。近7年来,共培育出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学生达近1000名,为未成年人创造出了一个文化知识辅导教育的服务平台。
 

 

  邻里守望构筑安全稳定防线


 

  基层是维稳的第一防线,也是根基,有了社区的小维稳才能促进社会大稳定。随着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社区管理中一些问题也接踵而至:小区人员混杂如何管理?矛盾纠纷如何调处?这已经成为当前困扰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难题。

 


 

东关社区:居民和谐幸福的家园

 

  随着“旧城改造”工程的力度加大,拆迁中的矛盾特别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旧城改造”的进程。社区在书记马天娥的带领下积极开展了矛盾调解工作,阻止了一些矛盾纠纷和上访事件。辖区居民王某与开发商由于房屋拆迁和巷道使用权问题发生了冲突,在即将要发生流血事件的情况下,马天娥立即与开发商和王某的家人进行沟通,耐心进行开导和劝阻,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的发生。事后,王某的家人和开发商多次来到社区感谢马天娥书记。为了防止矛盾激化,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社区始终坚持“情况在一线掌握,矛盾在一线化解”的原则,积极开展矛盾排查与调处工作,尽可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保证了一方平安。
 

 

  在工作中社区突出“社区婆婆”作用,评选出的35名“社区婆婆”积极与居民群众一起成立卫生、治安巡逻队,使每个小区都有专人看管、值班,做到楼房有人管、院落有人护、大门有人看,确保治安防范工作取得实效。在小区楼道开展邻里守望,对大街、小巷的不文明、不卫生现象进行劝导,真正体现了“社区是我家,和谐靠大家”的文明、和谐的精神风貌。
 

 

  两劳帮扶真情感化重新做人


 

  在两劳人员的帮扶上,社区想方设法从生活实际解决这些人员的问题,用实际行动和亲情感化、教育了这些人。如辖区居民马某因吸食毒品被强制戒毒6个月,自解除强制戒毒后纳入社区帮教管理。通过社区耐心细致的帮教,一度放任自流的他开始转化,并学习餐饮烹饪,现在在青岛开了一家餐厅。马某富了不忘辖区的困难群众,从2008年开始,他已经连续三年捐助辖区困难居民9000元。辖区居民王某因复吸被劳教3年,解除劳教后被列为重点人口实行帮教,王某两个孩子在上大学,妻子无正式职业,针对他的特殊情况,社区书记马天娥主动与低保中心联系,给予王某最低生活救助。王某的两个女儿无钱上大学的问题,马天娥同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又不辞辛苦、东奔西跑到各民间救助会和私营企业为他的两个女儿分别募捐到了上万元的学费,马天娥的行动深深打动他,王某开始慢慢有了很大的转化,不仅自己戒除了毒瘾,还时常到社区帮着做一些公益事情,现在走上了自食其力的新路,重新唤醒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东关社区:居民和谐幸福的家园

 

  近年来,社区本着“挽救一个人、感化一个人、影响一片人”的宗旨,不知到两劳人员的家里去了多少次、说了多少话、做了多少事,通过社区人性化关爱,促使两劳人员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新走上了正道,有效地减少和预防了刑释解教人员的重新犯罪。
 

  一点一滴平凡小事,最终凝聚成了创建和谐家园的巨大力量。东关社区自2001年成立以来,大力加强和谐社区建设,使社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案率逐年下降,失业人数减少,邻里之间和谐相处,社区环境越来越漂亮,党组织凝聚力越来越强。社区先后被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全国计生协会示范社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区”等国家级荣誉4项、“禁毒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民族团结先进社区”等省级荣誉3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试点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市、区级荣誉30多项,成为社区和谐建设的标杆。
 

 

  党建有力社区管理规范有序


 

  社区居委会是居民群众的自治组织和维护者,在新形势下,社区居委会一班人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在社区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思想理念,把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标准。开展面向社会各类人群的服务,大到修路建房,小到送医送药,为辖区群众真正办了许许多多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在社区服务上“面对面”开展零距离服务,推行“一站式”为民服务机制,将社区为民服务项目集中起来,实现了“群众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就可以把事办成”,实现了“小事不出居、大事有人帮”的服务目标。
 

 

  社区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建设,发动社会力量扶贫济困,为低保户、残疾人、困难家庭等困难群体解决生活、就业、医疗、住房、子女就学等困难,使辖区低保对象、救助对象、残疾人、特困家庭的救助保障得到有效落实。多年来共申请办理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35户1135人,解决了这部分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同时社区及时建立了辖区学生档案,全力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问题。近年来,筹措资金达12万多元,资助贫困学生85名,辖区无一人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
 

 

  以人为本解决群众出行难题


 

  解决辖区群众出行难问题,原北关街日新巷内居有一个三家银行组成的家属院,住的都是银行退休老干部们。由于旧城改建,原来畅通的巷子道成了死胡同,且路面坎坷不平、垃圾遍地、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老干部们苦不堪言。于是书记马天娥带领社区干部找三家银行的主管领导协商日新巷的路面改造工程和小区环境整治,她们一家单位一家单位地跑,一次不行两次、三次,不知跑了多少趟,碰了多少钉子,最终三家银行同意,共同出资10万元,由社区负责改造路面。两个月后,一条100多米长、8米宽的水泥路面平平整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小区也安装上了大门,实行了封闭化管理,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这情景让三家银行的老干部们非常高兴,他们称这条路为“爱民路”。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刘志强

 

责任编辑:西宁的表情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东关 社区 居民

上一篇:西宁东关社区在辖区开展道德素质教育
下一篇:三亚淫乱派对女星玩深水炸弹 药企老总专程送安全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