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10:12 赵安吉:谢谢成刚,这是我的父亲,在我的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今天很多人讲到开放和批判性思维、创新、机会,所有这些都是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要把这些东西教育给我们的孩子。但机遇价值的教育,刚刚我的姐姐说到非常重要。我在西方接受教育,我接受最好的西方教育,我喜欢它,我有全面的教育,而且开阔了我的眼界。但是我在家里接受的教育是补充性的,而且对我的发展非常好,也就是说跟东方的哲学性教育非常重要,而且可以说西方教育是极好的补充。我的父母教给我们,中国人有5000年的历史,也有非常骄傲、自豪的感觉,同时我们有这种能力可以适应新的发展,所以我们都应该学习,我们应该有责任感来挖掘我们的潜力,进行创新,回报社会。
04-06 10:12 芮成刚:谢谢,接下来请另一位点评嘉宾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先生点评一下各位青年领袖的观点。
04-06 10:29 马蔚华: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我觉得我们的公司、我们的银行创新已经很多了,但我还是觉得不太适应今天的发展。尽管我每年都亲自到学校去招学生,但我觉得在我需要的这些创新型人才还是赶不上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刚才我提到了,赶不上今天形势的发展,所以讲到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刚才我们几位嘉宾提到包容性教育,广泛性的教育,批判性的教育,还有一种突破安全感,能使教育更适应今天,能有安全感。包括赵小姐讲到家庭基础教育,把这些构成到一起能体现出比较良好的教育。教育理论上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一种存在,这是康德说的,教育就是知识的传授、德性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呢?通过知识的传承,通过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德性成为内在的组成部分,也包括在社会实践中提高成长的能力。所以教育不仅是对过去知识的理解和继承,更需要对它的批判,更需要适应今天的形式,使自己能够根据形式自主的、创造性的有决定的能力,我觉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今天需要这种教育,把大家谈到的结合起来,就看到比较好的教育形象、样子。
04-06 10:29 芮成刚:谢谢马蔚华先生,马蔚华先生作为今天客户反馈最好的商业银行之一的招商银行的领军人物,我相信他对这么多员工平时的培训都颇有心得。接下来请来自台湾的丁先生,台湾企业员工培训是什么结构?
04-06 10:29 丁广鋐:我刚才写东方伦理观念和西方求知精神,西方求知精神做得非常好了,我们缺乏东方伦理观念,我觉得最好的东西是身教,我自己是四个孩子的爸爸,我每天都在想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成功。孩子对父母盲目的信任和相信,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如果传授很好的东方观念,有对的价值观非常重要。我认识一对父子,爸爸、孩子都是MIT,但为人处事比较欠缺。我们想全能教育,而不是念什么学校、做什么事。台湾企业对员工的企业精神理念,我们企业非常重视新速实简,也是我们对员工的训练,谢谢。
04-06 10:29 芮成刚:接下来我想把问题提给洛克菲勒女士,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到您这里是第四代了,家族教育在美国是老话题,也是新话题,我想问两个问题,一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传承过程当中对家族教育的理解如何?第二个问题,短片当中刚开始我们看到了美国发生的种种青年人惨案,这到底是教育本身出了问题还是社会出了问题,影响到家庭的教育?谢谢。
04-06 10:29 洛克菲勒:我先回答您第二个问题,在我看来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关注身心灵,才能接受健康的整体、才有健康的个人、健康的社会,教育应该是家庭、家庭价值观、学校和社会价值观的整体结合体,这样家庭才构成了社会,家庭是社会构成的单位,所以从社区内部和社区外部来看我们才是健康的,这是社会资本,只有社会资本和社会价值观,我们才能紧紧把整个社会凝聚在一起,这样才能获得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能发挥每个个人的创造力。我举一个例子,我的父亲是一家银行的行长,当时银行职员有一半都在美国海外安保部队工作过,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对于他的员工,他们有一半的人在海外工作过,打拼过,直接接触过海外价值观。我的祖父和曾祖父非常重视家庭价值观的教育,非常重视要回报社会。但是在我看来即便没有金钱,必须有这个愿望,敞开心灵回报社会,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是教育背景当中给予我的一点。
04-06 10:29 芮成刚:请教胡智荣先生怎么看待校友里的枪声?
04-06 10:29 胡智荣:我觉得最重要是有好的老师,包括在校教师和家长,还有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人和事,校园枪声是潜移默化的,他们看到很多枪支都没有进行管制,老师是广义的,给我非常好的启迪,在几年前一个朋友送给我母亲一只宠物,小八哥,经过几年教育可以说一些话,祝你生活快乐,东方红、太阳升,这几个月还会说中国梦了。前几个月我的母亲咳嗽,它听到也咳嗽起来了。我觉得教育虽然是很大的问题,我们也不是专业、资深的教育专家,我感觉好的老师非常重要,刚才强调的在校教师和社会的影响。我最后呼吁一条,在中国教师的资源分配非常不平衡,我们的好的教师资源都在最好的学校,我希望所有的教师资源的分配比较平衡一些,不断地培养好的老师,我们就会培养到更好的下一代,谢谢。
04-06 10:29 芮成刚:秦谊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04-06 10:29 秦谊:我的答案好的教育是最远的最佳分配,我不是好的教育学家,我们在新闻中看到北京、上海学区房是什么价格,乡村有孩子背着自己的课桌上课,这样的教育分配从义务教育来看是不是最好的?从高校教育来讲,我最近在看关于这方面的,我们进入到招生季节,我看到学生在名校读了四年化学工程本科,两年化学工程硕士到事务所征求做审计师的职位,我说7年把整个专业都转了,但7年的时间你怎么想?我最近看了2012年中国社科院对于毕业后学生的跟踪调查,半年之后只有47%的毕业生对于自己的工作有满意,说明他们的教育还有差距,怎么培养出人才,这是我的感想。
04-06 10:30 芮成刚:接下来请张靓颖分享观点,来自海外的朋友对张靓颖不够了解,张靓颖在中国是最知名的歌手之一,张靓颖也是一个偶像,中国有一个节目《超级女声》,很多中国年轻人都幻想着能够一夜成名,变成一个像她一样获得那么多关注,那么多荣誉,那么多粉丝的青年人偶像,一个巨星。所谓的一夜成名背后有很多付出、很多努力,还有不断地自己教育的历程,我想请靓颖分享一下你的观点。
04-06 10:30 张靓颖:首先谢谢,今天来这里听到各位嘉宾的讲话受益匪浅,我刚才写的两个词语是示范和引导。我觉得人跟唱歌一样,最开始是模仿能力,小孩子生下来什么都不会,第一句叫妈妈是因为妈妈不断地告诉他。认知,学会教育的观点,学会是与非,最初级的阶段是示范阶段,父母是第一个示范的老师。像胡先生、丁先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家庭第一时间的教育很重要,小孩子在入学之前都是认知观念培养的时期,进入学校之后除了学习知识就是是非观念的建立,更多要学习礼义廉耻、规矩,这些都是必须要接受的,甚至需要强加的,小孩子的天性可以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给他正确的方向。很多人到高中、大学,开始有主见,开始有自己的世界、架构的时候,你就需要给他启发、启发他自己想要的东西,他自己在想要的东西上有他自己的观点,建立最好的自己,在那个时候给他少框架、多引导,大概是这个意思。
04-06 10:30 芮成刚:说得非常好,说的和你唱的一样好听。接下来请张亚勤先生点评,张亚勤先生的背景,中国科大有少年班,少年班把全中国最聪慧,同时也是早熟的、智商特别高的聚集在一起,张亚勤先生读大一的时候只有12岁,但这个班的学生性格有一些扭曲,我认识一个哥哥最后出家了,张亚勤先生还是挺正常的,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发展,12岁就读大学的中国的知名企业的高级管理者。
04-06 10:30 张亚勤:首先我想纠正一点,他选择出家不是不成功,我们对成功有各种认识,他是佛教领袖,也是一种成功。讲到好的教育可能是现在最关键的话题,好的教育刚才各位嘉宾都讲得特别好,从不同的侧面总结了教育本身的素质。有两点:第一,教育最根本的要真,要真诚、真实,追求真理,现在社会很多的假大空,很多没有办法信任、缺少安全感,就是因为教育体系没有让我们变得更真实,没有把最真的东西开发出来。第二点是能力,芮成刚讲得很好,教育应该是把所有知识忘掉之后的能力,是创新能力,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爱因斯坦讲过一句话,教育要把每个人的想象力发挥出来,要把他的个性彰显出来。刚才提到中国梦,中国梦不是一个梦,是13亿人的梦,每个人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国梦就实现了。我觉得教育要最根本、最简单的,刚才大家讲得特别、特别好,我也同意马行长的话,现在教育本身赶不上企业的需求,我们需要更多创新的人才,更多领军者,更多国际化的人才,这对整个都是一种挑战。
04-06 10:30 芮成刚:谢谢各位精彩发言,接下来把讨论引入下一个话题,我知道有几位发言人没有来得及分享观点。我做一个开头的引子,最近有一个话题非常关注,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提到过,现在和过去比穷孩子,来自边远山区的穷孩子去一流大学读书的比例比几十年前早了,几十年前高考穷孩子只要努力读书、学习,考好试就可以去中国一流大学,但现在越来越看素质教育,招生的时候要面试,看学生的知识面、见识广不广,高科技的掌握,随着科技的发展富孩子从小条件好,有互联网,家里有wifi,各种电子产品等等,见多识广,很自然在受教育的时候占了很多先机,这可能是全球性的问题,一流大学里吸收真正穷孩子的比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反而少了。我下面想问各位的问题,过去几十年全球性问题,全球化,信息革命、整个社会的进步,无论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到底让教育的差距扩大了还是让教育差距缩小了?我想请大家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写在题板上,如果答案是A是扩大了,B是缩小了。
04-06 10:30 一半、一半,有一半的人认为社会的进步扩大了教育的差距,有一半人认为缩小了差距,您认为扩大了是吗?
04-06 10:30 BHCPAL:没问题,我首先想讲的第一点,在印度过去4-5年当中几乎有70%的初高中生都来自于印度收入群前十的家庭,所以你可以看到中学教育的孩子能够都是与印度最有钱的10%的家庭,印度每年能培养出3000万的医生、律师、建筑师、工程市,可以看到差距缩小了。印度正在考虑的问题要引入私营企业,确保教育差距不断地缩小,由私营企业开办私营中学、大学,让低收入孩子也能够接受教育。谢谢。
04-06 10:30 芮成刚:Nictas,你认为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
04-06 10:30 Nictas:谢谢主持人,这个问题有一点让我糊涂,看你说哪个国家的环境了。我来自于瑞典,从我的环境来讲,尽管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瑞典是吉尼系数最低的国家之一,瑞典是全世界平等系数最高的国家之一了,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学教育是非常普及的。我们这里要讨论高等教育非常好,真正关键的地方就在于教育体系当中的小学、中学教育,如果想缩小社会差异,要实现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教育。我们有私立教育的选择,这个非常重要,我们从最基层开始做,在瑞典我们倡导创新,倡导要建立积极的社会,这是我的回答。我自己在瑞典受教育,我也在牛津大学,美国教育体系当中受过教育,刚才赵小兰女士讲到一点,事实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受教育本身,我们还有主观、主导的思想,让孩子敢于学习。
上一篇:海南全力保障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食品安全
下一篇:博鳌论坛开幕式今日举行 规格和规模均创历年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