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死亡电梯吞噬学生6楼坠落死亡:神秘电梯死亡事件盘点
分享到:
2013-03-24 02:00:43 【来源:】 点击:

    事发工地承包给了包工头

 

     工人经常违规自开升降机

 

     升降机先后有围栏门、防护门和吊笼门,全部为铁丝网结构,操作台还设置了电锁,以及报警装置。如果严格管理,操作人员不在场的情况下,工人要进入并启动升降机几乎不可能。

 

     2008年10月30日,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新城区迪鑫阳光城施工现场,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造成吊笼内12名工人全部死亡。

 

     2008年12月27日,湖南省长沙市“上海城”住宅小区工地,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造成18人死亡,1人受伤。

 

     2010年8月16日,吉林省通化梅河口市医院住院部综合楼建筑工地,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造成11人死亡。

……

 

     近年来,工地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时有发生,尽管伤亡人数不尽相同,但事故原因均牵涉到现场安全管理混乱、设备安装、维修和保养不到位,施工单位、监理和政府部门监管缺位等问题。目前,武汉“9·13”重大建筑施工事故的调查仍在进行,事故原因尚未公布。该工地一些工人表示,事故原因可能为施工设备使用和管理不善。

 

     “当时还没上班,开吊笼的(指升降机的专业操作员)不在,他们自己打开门进去的。”一名自称知情的女工称事发时工人违章操控升降机。事故项目施工单位湖北祥和集团一名负责善后的易姓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亦称,“(事故原因)属于死者的违章操作,是他们自己撬开(升降机的)锁进去的,当时还没上班,开吊笼的人还没来。”

 

     早报记者询问多名现场工人,他们均表示,事发时,升降机专业操作人员不在吊笼内,但对于工人撬锁入内的说法并不认同。遇难者工友陈勇一直在该工地作业,他告诉早报记者,很多工人承包工作面后都会加班加点,但升降机操作人员有固定上班时间,所以工人经常“自己操作”,但他表示进入吊笼并不困难。

 

     在事发工地的其他建筑区域,并列停放多台升降机。记者进入吊笼后看到内壁贴有“升降机安全操作规程”,其中在醒目的位置写着“操作人员须执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和一般的电梯不同,这种升降机有专门的操纵台和操作人员座位,并张贴了操作人员的资格证复印件。根据规程,升降机运行要经过复杂的检查和操作程序,以及严谨的应急步骤。

 

      升降机属封闭设备,设置了多重关卡,先后有围栏门、防护门和吊笼门,全部为铁丝网结构,操作台还设置了电锁,以及报警装置。如果严格管理,操作人员不在场的情况下,工人要进入并启动升降机几乎不可能。然而,据工地上一位技术人员介绍,这处工地承包给了包工头,平时管理比较混乱。“按照我们的规定,升降机是专人负责驾驶,并保管钥匙,但实际上,平时钥匙都插在升降机内的操作台上,任何人只要推开铁网,即可进去拿钥匙开机,工人们经常晚上加班,都是自己开升降机。”

 

     “之所以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不是因为操作复杂,而是专业人员懂得应急处理”,一名技术人员称。陈勇告诉记者,操作升降机“十分简单”,到哪一层就按哪一个按钮,但他也表示,“不知道能装多少人,也不知道出事了该怎么办。”无独有偶,此前发生的升降机事故中,多起是管理混乱违规操作所致。宁德市霞浦县坠落事故原因就包括施工现场设备管理缺位,非操作人员擅自开机。

 

     多重安全装置均告失效

 

     有效使用期限逾期两月

 

     业内人士称,施工升降机使用频繁,平时很少有专人日常维护,最多则是添加润滑剂,往往只有出现故障才请技术人员前来维修,相关的维护日志很容易造假,也很少有人监管。

 

     业内人士称,事发施工升降机使用普遍,技术比较成熟,配有多种安全装置,如防坠安全器、短路保护、限位保护、断绳保护、冒顶保护、超载保护和机械、电气安全保护装置等,确保施工升降机安全运行。如果因为升降机设备故障而造成坠落,则意味着多重安全装置均告失效。

 

     “如果如目击者所言,升降机上升过程中失控冲顶后坠落,则是限位装置和防坠安全器没有起到作用”,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限位装置是指当升降机出现机械故障或操作者误操作时,吊笼一直上升至极限高度,即起升高度限位器设定高度处,该装置能迅速切断总电源,使吊笼停车。防坠安全器能在限定距离内快速制动锁定坠落物体,简单地说,一旦发生坠落情况,该装置能紧紧“咬”住齿条,使吊笼不再坠落,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根据规定,凡新安装的升降机都应进行吊笼额定载荷的坠落实验,正常运行后至少每3个月进行一次。同时,施工升降机因安装在户外,易产生零部件磨损、腐蚀生锈、结构开裂、螺栓松动等隐患,升降机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包括每天、每周、季度和年度检查,预防工作十分重要,一些检查参数精确到毫米。

 

     一多年从事高层住宅工程建设的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施工升降机使用频繁,长期在超负荷状态下运行,平时很少有专人日常维护,最多则是添加润滑剂,往往只有出现故障才请技术人员前来维修,相关的维护日志很容易造假,也很少有人监管。

 

     杜三武是事故升降机安装公司派驻工地负责升降机日常维护的人员,工地内5台升降机都由他来保养维护,他表示,近期施工升降机没有出现异常状况,发生事故的机器已在这一工地使用几个月,仍在允许使用的时间范围内。杜称事发时专业操作人员没有到岗,是工人自行开动操作,但他否认事故升降机当时超载。事发升降机的生产厂家为湖北江汉建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有完整的产品信息,制造日期显示为“0907”,该公司工作人员反复强调,产品有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并称设备出厂前要经过厂方反复实验,及各级部门检测;业主购买后,需要再到当地建委备案,经检查合格后才能挂登记牌。

 

     在出事的升降机残骸上,一块登记牌沾满血迹,上面写着“武汉市建设委员会”,有效使用期限为“2011年6月23日至2012年6月23日”,显然,出事的这部升降机已经超出有效使用期限工作两个多月。事后,设备安装单位负责人否认“超期服役”,称该升降机已通过年检,新的登记牌没有来得及挂出来,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证实,记者也未看到新登记牌。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广州 死亡 电梯

上一篇: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 中俄元首同意紧密加强中俄全方位战略合作
下一篇:新化男子4万买越南老婆 嫌黏人转卖给朋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