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命之泉“坎儿井”的重生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董芳远):“坎儿井的流水清呃,葡萄园的歌儿多……”来到中国西北内陆的新疆吐鲁番,您就可以听到这样甜美的歌曲。歌曲中的坎儿井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新疆吐鲁番人民世代沿用的古老汲水方式,是利用地势坡度在地表以下开凿渠道输送地下水的独特水利工程。
吐鲁番地区终年干旱少雨、地表蒸发量大,千百年来,坎儿井引来天山融化的雪水滋养着吐鲁番人民,浇灌出香甜的瓜果,也把沙漠变成了绿洲。坎儿井总长累计达5400多公里,与长城、大运河并列中国古代三项杰出工程,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吐鲁番原种场村村民阿不来提·阿布拉从小喝着坎儿井水长大,现在他用坎儿井水灌溉自家的五亩地。他说:“坎儿井就如同我们的生命一样的,坎儿井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没有坎儿井我们都想象不到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
然而,这样一条生命之泉也面临着全面干涸的危险。由于地下水开采量的逐年增加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加上年久失修,坎儿井大量干涸。坎儿井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努尔丁·尼牙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并就保护工作进行了大量调研。2006年,努尔丁·尼牙孜联合其它9位自治区人大代表,正式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了“尽快制定《坎尔井保护条例》”的议案。回忆起当时提出议案的初衷,努尔丁·尼牙孜说:“原来(吐鲁番)有1200多条坎儿井,由于保护力度不够只剩下300多条坎儿井。可是当时也没有一个保护坎儿井的条例,在保护方面没有(法律)保证。我们就提出了这个议案,要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拿出一个保护条例,用法律来保护坎儿井。”
自治区人大代表们的建议得到了采纳,2007年,《坎尔井保护条例》正式出台,详细规定了各级政府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必须考虑到坎儿井的保护。几位人大代表的努力也引起了各级政府以及国家水利部、国家文物局等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9年,国家文物局投入资金1600万元在吐鲁番启动了“坎儿井维修加固工程”。吐鲁番政府也每年拿出500万左右资金作为补贴,鼓励群众自发保护修缮坎儿井,受益农户保护利用坎儿井的积极性明显增强。村民阿不来提·阿布拉告诉记者说:“国家(没出资)保护坎儿井以前,那时候生活也很贫困,(村民自发)对坎儿井的掏捞(维护)十分困难,每年做一点,但是效果不太好。坎儿井保护条例出来后,国家每年对坎儿井定期组织掏捞,掏捞后的坎儿井出水量增加了。”
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坎儿井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据吐鲁番市旅游与文物保护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已累计维修加固坎儿井50余条,修复后的坎儿井出水量增加了50%-70%。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加,近年来吐鲁番地区修建了大量机电井汲取地下水,使坎儿井依然面临断流的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坎儿井保护和水资源利用这一两难问题,2011年,吐鲁番市政府提出了将吐鲁番建成全国第100个节水型地区的目标。正在北京出席全国人大年度例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新疆水利厅副厅长董新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吐鲁番这样的干旱地区推广高效节水措施效果十分显著。他说:“高效节水,指的是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比方说,以前采用地面灌溉,一年需要用一千方水,现在用滴灌系统,可能500方水就够了。农民也愿意用,因为水费一体化了(水费减少),同时(农作物)增产增收明显。”
据介绍,资金缺口是当前推广高效节水措施和推进坎儿井保护面临的主要困难。作为来自吐鲁番的全国人大代表,吐鲁番地委书记刘新胜准备向十二届全国人大提出自己的新建议,争取国家进一步加大坎儿井保护力度。他说:“在节水型地区这个大的项目里就有一个内容,就是限制坎儿井周边的井汲水,甚至有些威胁到坎儿井的机电井要关闭。这次我准备再提个建议,(国家)对坎儿井的保护还应该继续给予资金的支持,继续维持(每年)至少30条坎儿井的保护力度,使坎儿井水不要断流。”
除了通过本届全国人大争取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大坎儿井保护力度以外,新疆水利厅目前也在向世界银行争取相关项目贷款,以便启动更为全面的坎儿井保护工程。董新光代表介绍说:“我们争取了世界银行的贷款项目,主要用于坎儿井保护。世界银行投入1亿美金我们配套1亿美金,这是将近十个亿(人民币)的工程。”
希望上述坎儿井保护措施能够及时到位,不至于错过最佳的保护时机。正如村民阿不来提·阿布拉所说的,坎儿井是村民们生活的一部分,承载着当地百姓的记忆,也是吐鲁番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元素。坎儿井保护既是一件民心工程、民生工程,也是一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理由相信,在包括全国人大和各级政府等的共同努力下,吐鲁番的“生命之泉”将始终奔涌不息。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上一篇:约旦王后:“王后”是我的工作
下一篇:英模维护民族团结、关心弱势贫困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