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以来,西海都市报陆续推出“身边的好学校”系列报道,带领市民一一认识家门口的好学校。而一所所好学校的亮相,不仅获得了市民肯定与好评,也为学校长期发展搭建了相互借鉴的平台。
本报“身边的好学校”系列报道,以《兴海路小学:将民族团结融入特色教育》为开篇,时至今日,已陆续推出17所家门口的好学校。系列报道刊登后,本报96369新闻热线接到不少读者的来电。一位市民坦言,教育关乎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成长与进步,做好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分内事,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哪怕他已年过花甲,也会继续关注西宁市的教育发展,他期待着看到更多的好学校。
对于学校而言,教书育人是基本工作,可这项基本工作离不开社会的关心,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酒香不怕巷子深’,那是过去,现在要办好教育,也要宣传好教育。”劳动路小学副校长王红梅认为,时代不同了,判断一所学校的好坏不能用传统的眼光。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每所学校都在努力打造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乐园,都希望以创新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学校整体工作,凸显教育亮点,都希望实现“让教育回归原点,让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让教师享受生命的丰富多彩”的教育理想,而本报推出的“身边的好学校”系列报道,恰好为家门口的好学校提供了一个集体亮相的舞台,让更多人看到了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战线上的默默付出,看到了学校的内涵与突破,看到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决心和信心。
以生命培育生命,给学生一个快乐的成长天地;以智慧启迪智慧,给学生一个开阔的知识视野;以精神点化精神,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为这个朴素而美丽的教育追求,无数人在努力,作为一家主流媒体,本报也会一如既往地着眼民生,服务于教育,让市民看到学校教育的变化,看到西宁市教学质量的提升,呼吁更多人一起关心学校教育,关注孩子成长。在接下来的“身边的好学校”系列报道中,本报还将继续探访更多的好学校,敬请期待。(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彭娜 范程程)
上一篇:民族团结之花绽放西宁兴海路小学
下一篇:布推长老:谁才是当代伊斯兰的第一仇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