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静斋阿訇教学生包饺子
早年海里凡出身的阿訇们都有三种技艺在身:一是学通经书和阿拉伯语;二是手工造纸技术和阿文书法;三是学得一手好厨艺。
如果说马松亭阿訇拿手的厨艺是北京抻面,那王静斋阿訇的拿手好戏则是天津风味的薄片大馅饺子和馅饼了。马金鹏先生生前给我们讲述了王静斋阿訇教成师一班学生包饺子的故事:
成达创校之初,资金紧张,生活清苦,老师和学生一日三餐都是窝头、小米粥加咸菜,很少有肉。松亭阿訇也和同学一样一周改善一次伙食,也只是土豆中加上少许牛肉而已,王静斋阿訇到校后常有乡绅送些牛羊肉给他,王阿訇就做了叫大家一起吃,松亭阿訇虽多次阻拦但他犟不过王阿訇,王老说:“咱们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一起吃才象一家人”每次都把做好的菜均分给每一个人。看着同学们吃的香他特别高兴。
有一天松亭阿訇去唐校长尹道府办事,正巧马良差人给王静斋阿訇送来几斤羊肉。下课后王老便自掏腰包买了白面和韮菜,招呼同学们,合面的合面,洗菜的洗菜,剁肉的剁肉,看着同学们高兴劲,他老人家也乐的合不上嘴,亲自拌馅、撖皮。王阿訇手下功夫真不浅。一个人撖皮能供5、6个人包,他撖的皮又薄又园,皮的四边还微向上翘起,摆在哪里象一个个小盘子,还能一次撖两个皮。同学们都佩服他的手法,他包的饺子皮薄馅大,一个捏一个。有的同学也学着包,但怎么学不象,不少人还把皮撑破了,他看了不但不生气反而高兴地哈哈大笑,并和谒地说:“要包薄皮大馅饺子,不是一下子就能会的,要慢慢来一点一点增加馅的量。这和上学一样,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慈父一般的教导,又说:“当阿訇什么都得会”在他老人家指导下同学们包的饺子也逐渐馅多了。但还是大小不一,什么样都有。王阿訇看了风趣地说:“待会儿饺子一下锅就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饺子熟了,同学们包的不少都破了皮成了龇牙咧嘴的样子,大家有点不好意思看着静斋阿訇,王阿訇说:“你们看我干什么?快捞饺子呀”!静斋阿訇首先捞了一盘留给松亭阿訇,然后把破了皮的留给了自己,同学们都感到过意不去,纷纷要求和静斋阿訇换。这时静斋阿訇一板脸装着生气的样子说:“谁也不许换,你们吃我包的我吃你们包的,这才有意思呢”,同学们看着静斋阿訇,感到了父亲般的关怀和挚爱。
1975年秋王静斋阿訇应友人之约告别了一起朝夕相处近四个月的马松亭阿訇和成达师范第一班同学。转道天津不久赴北平西单牌楼清真寺开始了他翻译《古兰经》甲种本的工作。
上一篇:纪念成达师范学校创建85周年
下一篇:2013北京高招录取结果7月8日起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