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张志华
家乡的一则短信
1月10日家乡发来报噩耗的短信:我的同学白哈阿訇今日中午1时突然归真;我大吃一惊,无限悲恸,顿时泪湿衣襟;口中念诵“我们是属于真主的,我们将终归于真主”,尽管如此,但心结难以平静;因为我们是同事、同学,又是志同道合的同龄人。
我与您促膝谈心
去年初冬,我回乡探亲与白哈阿訇促膝谈心;我说我们已经到了耄耋之年龄,准备排队去见真主,应把遗嘱留给后人;白哈阿訇则邀来几位优秀的接班人与我共叙。我说我祈祷真主延长您的寿命,不是为现世的享受,而是为前往后世准备些善功和路费;而您是中阿学校的精神支柱。您嘱托我多写、多译、多做贡献,还要等待我的书早日出版。“古尔邦”节,白哈阿訇在医院给我发来短信,祝贺节日幸福吉庆;我回电话也祝阿訇节日吉庆,并祝阿訇早日康复。没有过几月,白哈阿訇竟先我而走,不是阿訇不遵守诺言,而是寿限已尽,是真主下达了命令,召您复命归真。
震撼家乡的殡礼
次日又传来消息,为您举行殡礼的穆斯林,来自四面八方,人山人海;当日,临夏城内,万人空巷为您送行,就在当日,我一个人孤独地为您站了“哲那则”(殡礼);伊斯兰世界的穆斯林兄弟们也不例外,过了一周,悲痛未尽,我接到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一位朋友的电讯,他是阿尔及利亚籍博士———侯赛因·纳赛尔丁;他告诉我,今日主麻日在大学的清真寺内,我们为您的同学谢赫·白哈文丁举行了殡礼,并做了“都阿宜”,我说我感谢您们,真主回赐您们。朋友啊!含笑地归去吧!中国穆斯林、伊斯兰世界的穆斯林为您悲伤送行,这是他们在现世对您无私奉献的报答;而在后世真主对您的报酬是“占奈·麦瓦”。
孩提结下的友谊
回首70年前,在家乡阿校我们同窗三载,在孩提时代就结下了纯洁的友情。时代的变迁,使我们天各一方,但追求的却是共同的理想;沉重无情的时轮,碾碎了我们青年时的梦想。55年暑期我回到故乡,您把我请到您的府上,探讨共同的志向;当时您想步我的后尘,我却劝您在“小麦加”净土上,开拓新途径,因为我当时并不满意自己所走的路程,那天我见到了您清廉的长兄马志仲先生。
人生的磨难与考验
之后出现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左的思潮在涌动,刚反罢了胡风,接踵而至的是反右运动。我的几位老师和同学各冠以“右派”帽一顶,而多数同学被定为与右派言论共鸣,批判写检查,几乎成了一本书。听说您也遭遇了类似的厄运,紧接着全国性三年大饥荒,上千万人丧命,我们是幸存人。更大的磨难再次降临,这就是空前的十年浩劫— ——“文化大革命”,天下大乱,摧毁了一切宗教与文明,阿訇、学者划为牛鬼蛇神;杰出的伊斯兰学者穆罕默德·马坚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遭批判斗争,我的老师苏莱曼·张秉铎戴着“右派”帽字,又加了一顶“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在农场强制劳动;四大抗战阿訇之一的马松亭老人家,在“五·七”干校和我们一起艰辛劳动,整整四年;我的老师陈克礼阿訇蒙受不白之冤血溅襄城,我的朋友,也是克礼阿訇的朋友———毛守真先生在劳动中丧命,您的长兄、克礼阿訇的挚友———志仲先生身陷囹圄服刑五年,您也再次遭到相同的命运。兄弟啊!我们说过,要记住、纪念这些为捍卫自己的信仰罹难的信士和学者们,以慰他们在天之灵。您先我而去,而我将把他们的功德写下来留给子孙,因为我们是那个时代幸存下来的人,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
改革开放创办中阿学校
斗转星移,世道沧桑,中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拨乱反正,展现出灿烂的前景。经济大发展,学术、文化走向复兴之路。我们到了不惑之年,才确立献身教育事业的方向。我进了大学的校门,而您选择了一条更正确的道路;为民族宗教培养合格继承人,您创办了中阿学校,在家乡开创了民办教育的先河;当时您一无所有,先把学校办在自己极其简陋的家中,您举意虔诚,为辍学、落第的孩子们提供继续学习的环境,以弥补公办教育之不足。这是天大的好事啊!然而我族中的少数愚人,竟以虐词恶语状告:马志信的中阿学校男女同堂,曲解经训,应该查封……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这是诬陷之理?我的心在颤抖,我的族人啊!您们糊涂到何种程度!竟把好人当坏人,把善功当罪行,把穆斯林弟兄当敌人。私欲占据了您们的心灵,无知偏见蒙蔽了您们的眼睛。真是可悲啊!
乐善好施的民间教育家
令人欣慰的是我的朋友马志信,依旧淡泊宁静,无私欲,无偏见,心中只有穆斯林与伊斯兰。庆幸的是,我族人中不乏有识之士和乐善好施之人,他们道义上大力支持,财力上慷慨捐助;中阿学校越办越好,成绩卓著。兄弟啊!您把桃李洒遍了全中国,洒向了伊斯兰世界。中国的穆斯林把您誉为西北的一颗明星,伊斯兰世界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中国民间有个教育家———谢赫·白哈文丁。
在永久的宅园里相会
朋友啊!您放心归去吧!您的事业后继有人。兄弟啊!报告您一个喜讯:纪念克礼阿訇和您长兄的那本书即将出版发行,我们活着的人在现世欢庆,而您在那圣洁的灵魂世界与天使们同庆吧!朋友啊!含笑的归去吧!清廉人在真主阙下,比污秽、烦恼的现世安乐、清净。不久我将随您而去,在永久的宅园里相会,因为我们是同学、同事、朋友又是同龄人。
-作者简介:
张志华,研究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副教授,长期从事翻译工作,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著有《中国伊斯兰文化略要》翻译作品有:《辞道之章》等。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上一篇:图解毕业大学恋情
下一篇:毕业生为何不选民企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