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榆树,记者惊讶地发现,“买答案”是个公开话题。当记者问及如何能买到答案时,一名出租车司机顺口称,他就有朋友“做这个生意”,并爽快地把卖家的联系方式告诉了记者。更为夸张的是,5月27日,在当地发行量颇大的生活信息类报纸《亚文商务报》上,一则出售“高考试题”的豆腐块广告被公开刊出,其上写道:“模块,主机子,价格面议,交货付款”。
在榆树实验高中和榆树第一高中(以下简称榆树一中)对面的学生饭馆里,两名老板还分别向记者透露:买卖答案通常在高考前一个半月就在联系、运作了。
“一般是老板和老师联系,老师再告诉一两个学生,学生在同学间发展买家,层层分支,跟传销似的。”而这个系统除非熟人介绍,外人通常难以进入。此外,在榆树一中对街做麻辣烫生意的老板证实,一中附近的居民楼因为离考场近,可以用做发答案的地点,往年高考都很抢手,“租金一天就2500~3000元”,“今年严了,不知租没租出去”。
至于购买答案者,数十位考生家长向记者透露,多是摸底成绩在200分左右的“极差考生”,和350~450分之间的“边缘考生”:“学习真好的,谁买答案?指着机器的,都是冲一冲能上本科的,或者‘死马当活马医’的孩子。”
牙套闹剧
中国青年报记者拨通了《亚文商务报》广告上的电话,电话那头的男子称,今年860台机器“已经全部卖完”。他告诉记者,机器和答案是他朋友来卖,“做了四年生意绝不骗人”。高考第一天晚上,一名来自榆树保寿乡的王姓家长告诉记者,在他女儿所在的实验高中里,“光孩子知道的就卖了170套。”
根据榆树市人民政府通报,今年,榆树将设置8个考点、20个安检通道,外派监考在纪检监察、公安人员监督下,按照操作要求,对考生进行无声检查,合格的到备考区,不合格的到复检区,复检合格后再入备考区。
“用(机器),还是不用?”记者注意到,早在5月底,这一讨论就在榆树当地的贴吧里频频出现。在6月6日下午熟悉考场时,记者随机在实验高中、榆树一中、榆树六中考点外走动,不少考生与家长都在谈论“买了吗”、“用得上吗”、“咋带进去”等。
5月25日前后,榆树还发生了一起“牙套闹剧”。
根据今年吉林省“无声高考”的有关规定,考生因患疾病而身体植入金属医疗器件的,需要到吉林省人民医院开具相关证明,并由当地招生部门审核。而5月27日发举报短信的家长,向记者披露了这样一种“钻空子”的方法:
“为了躲避金属探测仪,学校让学生都去买牙套。这样,探测仪响了,学生拿着医生开牙套的证明,带着作弊器堂而皇之的就可以进去考场。”
6月5日,在吉林省人民医院,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解到,5月下旬,其口腔科的确掀起了一个长春地区考生集中开证明的高潮。“但是,只要拍片发现嘴里没有金属的,我们一律不给开证明。”面对中国青年报记者咨询,一名口腔科医生明确表示,如发现口腔内的矫治器或充填体对整颗牙没有意义,医生也将直接拆除,或者登记之后回传给公安厅。
这名医生还向记者透露:该医院所有在5月25日之前开的诊断,都“作废”,统一由公安厅和教育厅通知学校带学生来做检查。
一个耐人寻味的巧合是:正是在5月25日,榆树市人民政府接到长春市政府的通知,通知该市四百多名报考学生在省医院开具了体内植入金属物质的医疗证明。
记者看到,这份5月29日发布的名为《关于榆树市部分报考学生到省医院开具医疗证明的情况说明》的市政府文件称:“经查,我市共488名报考学生在省医院开具了医学证明(实验中学60人、一中279人、长榆高中99人、弓棚一中43人、新立一中1人、社会青年6人)。26日,我们组织这些学生在我们市医院、中医院进行复检。其中,251名学生接受了复检,237名学生主动放弃复检。”
在文件通报中,学生“放弃复检”的原因主要是:“现在正值高考的冲刺阶段,复检还要浪费几天时间”,“学生深感疲惫”等。而文件认定的“准备利用假牙进行高考作弊”的学生,仅有21名。
上一篇:陕西高考语文试题再现错误 招办:不会让学生吃亏
下一篇:201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