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莫言猜中高考作文 多数考生感觉不难
分享到:
2013-06-09 20:27:53 【来源:】 点击:

    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

 

  这是生活与哲理的巧妙结合

 

  北京今年的作文题,可以说是近年来难得的一个好题目。它把很多看起来距离很远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比如它把电话——这个每个人身边的东西,和科学探索与发展的历史结合起来,把科学与人文结合起来,这就给了学生比较大的发挥的空间。同时,这也给判卷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容易拉开层次。

 

  今天,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个作文题,其实正是和日常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说它也可以看做是一个时事题,但它又不像一般的时事题那么死板,那么宏大,它和人们切身的生活经验、经历都有关系,同时,其中又巧妙地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而高考,检验的也正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综合能力,所以说,这是一道很恰当而又巧妙的作文题。

 

  通信专家项立刚:

 

  爱迪生会感叹手机让一切都变了

 

  如果爱迪生“穿越”到现代,一定会感叹:手机让一切都变了。偏安一隅的普通人与世界的距离触手可及,它不仅用来通话,还是相机、游戏机、音乐播放器、信用卡、电影院……手机对爱迪生而言很科幻,其实这种生活在二十年前也是难以想象的,那时候“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而未来的通信技术创新必将超乎我们的想象,3D打印正风生水起,可穿戴智能设备吸引着眼球,科幻片中的很多场景未来也许变成现实。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

 

  北京作文题很“接地气”

 

  如果爱迪生穿越回来可能会很生气:哪个家伙把电灯、电话、电报、留声机、照相机、放映机合一块儿的?给我交专利费了吗?北京的高考作文题很“接地气”,近几年智能手机飞入寻常百姓家,移动互联网高歌猛进,玩微信、刷微博、手机购物等等,身边的“手机控”越来越多,这块屏幕抢占着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科技创新让社会进化、让生活便利,但一定程度上,它也让人越来越疏离。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

 

  思辨和表达空间有限

 

  北京的作文题是一个材料作文,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的用意,是给学生更大的表达空间和思辨空间,如果表达和思辨的空间足够大,那么就比较容易写出好的作文,反之,则很难。但是从这个题目上看,只能说是中等,两个空间都不够大。

 

  首先,从材料中看不出科学家和文学家对同一个题目的不同看法,他们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只是角度不同。爱迪生这样一个大发明家,倘若来到今天,依旧会感到不可思议,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发挥的,无非是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等等。题目并未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辨空间。反过来说,比如说,依旧是手机这个东西,有人认为它给人们的交往、通讯等等带来了便利,也有人认为,它改变了传统的人际关系,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冷漠等等,这样的话,思辨空间显然会更大。

 

  其次,在表达空间上,也依然有局限,这样一个题目,不论是科学技术上,还是在生活的哲理上,其实都是比较窄的一个范围,学生自由发挥和表达的空间自然也并不宽裕。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杨振宁 猜中 高考作文

上一篇:吉林榆树高考乱象:考生买答案是公开秘密
下一篇:2013上海高考生命科学:联系学科进展 引发深度思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