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人自古就喜欢莲花,视之为“吉祥花”。据阿拉伯学者考证,埃及境内的尼罗河一带曾是莲花的故乡。莲花寄水而生,性喜平静和缓的河流环境,但是当河水汹涌四溢,波涛泛滥,这一娇嫩的植物便在劫难逃。
自然界发生的现象,往往在人类社会中也能见到。两年多前,肇始于突尼斯的所谓“茉莉花革命”,蔓延到了尼罗河畔便被埃及人以他们的国花命名为“莲花革命”。如今,“茉莉花革命”令人炫目一时的焰火已绽放殆尽,“莲花革命”却仍在不可思议地释放着巨大的能量。然而,当这种能量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人士甄别为“负能量”大于“正能量”时,笼罩在“革命”身上的光环便黯然失色。有阿拉伯朋友不无揶揄地告诉笔者,“莲花革命”一词把纤柔的莲花与摧枯拉朽般激烈的动荡硬生生地绑在一起,堪称莫大的讽刺。果不其然,当埃及“革命”潮水般铺天盖地而至之际,骤然间仿佛尼罗河也在咆哮和怒吼,尼罗河的波涛使柔美的莲花瞬间妩媚尽失。
埃及百姓就像无辜遭殃的莲花,饱受社会动荡之苦,原本期待“剧变”之后迎来“真正的民主和自由”,未曾想却落入对现实不满、对生活抱怨、对未来出路迷茫的怪圈中,咀嚼着难以排遣的痛楚。
几年前笔者第一次常驻埃及工作时,发现埃及社会发展中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起码经济有活力,国内生产总值(GDP)持续实现较高增长。如今埃及经济大面积“塌方”,增长迟缓、复苏乏力。一波接一波的示威和流血冲突,吓跑了投资者和游客。曾是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受到重创,金字塔前、红海岸边,游人如织的场面难寻。贫困率高达40%的埃及社会里,失业率不断攀升。昔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淳朴景观不再,偷盗乃至抢劫事件却时有发生。持续动荡中受害最深的,无疑是普通民众。如同莲花被尼罗河泛起的洪涛无情冲刷一般,他们不得不为一度轰轰烈烈的“革命”所带来的后果“埋单”。
当下的埃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谁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愿望,哪怕这一诉求偏离了法律的框架、愿望逾越了基本准则。阿拉伯媒体因此感慨:“当自由、民主过了头,其结果是社会的混乱、政治的失序以及发展的受阻。”
如同莲花的生长需要温润适宜的自然地理条件一样,世代繁衍生息在尼罗河畔的埃及人要过上体面的日子,也须臾离不开安宁稳定的社会生态环境,否则,百姓生活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埃及动荡两年后冲突频仍,社会乱象丛生,严酷的现实为此做出了再清晰不过的诠释。
来源: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上一篇:沙特旅游景点之戴利亚遗迹
下一篇: 卡塔尔最美的建筑-伊斯兰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