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福佑路清真寺
地址:上海市福佑路378号
邮编;200000
在今南市区老北门福佑路378号,是近代上海伊斯兰教史上由穆斯林创建的第二座清真寺。原名穿心街礼拜堂,后改称穿心街口教堂,俗称北寺。
始建于1870年,占地面积总计1.78亩。建寺前(约1863年),这一带南京籍穆斯林先在硝皮弄沿街租了两间房屋为临时礼拜场所。1870年以“务本堂”(清真寺管理社团)名义,由马翰章、哈庆堂、金兰坡等31位乡老为发起人,共集资2700银洋,在现址购地6分,翻建了穿心街和拜堂礼拜大殿。完工后,聘请大掌教王锦文、二掌教马巨川、三掌教马子良。
1897年,扩建二进大殿,由22位乡老集资银洋 4000元,购地 0.58亩,二进大殿完工后,聘请大掌教沙瑞粮、二掌教刘维善、三掌教马子良。1905年扩充添建三进大殿,由沙云俊、金东旭、杨竹坪等31位乡老经办,集资1万元,购地0.58亩。该寺在翻建中,二进大殿椽柱所用龙爪漆为郑春廷先生独助,礼拜大殿领拜楼由许万清独助,大殿上的花席和骆驼绒毯,由蒋星阶先生独助。水房所用自来水铜莲蓬头均由马榕轩先生独助。
为庆典用的副水房一所由金子云先生独修。该寺坐南朝北,临街大门为近代上海石库门建筑,饰以雕椽飞檐。1936年改建为三层钢筋水泥结构楼房一幢。楼顶平台建有望月亭。楼内三层设教长室、会议厅、图书室、办公室,二层全部为沐浴室,底屋设殡殓室、小净用的水房、贮藏室,以及会客室等。1979年福佑路寺经过“文化大革命”破坏后再次重修一新。拱形花格铁门,上额嵌楷书“清真寺”三字,门头横嵌《古兰经》的经文一节。
由大门人内迎面为拱形内照壁立“务本堂”石碑一方.穿过内门为东西长方形庭院。庭院北侧,即三层楼房,南侧是三进礼拜大殿,为中国宫殿式木构厅堂建筑,一进为正殿,殿顶明三暗四,梁椽交错,栋梁大柱饰以龙爪漆,绘有各种花纹几何图案和楼空花雕,殿宇周围为花格栏栅玻璃格子窗,殿前排列雕花落地格子门,正西面是客殿和“米哈拉布”;二殿梁柱悬有经文条幅,三殿置中堂经文条幅,及经文香炉、香案、花瓶等陈设。
平日用作穆斯林议事聚会、斋月诵经、婚丧仪式、经堂教学等。逢节日大典,铺以地毯,作会礼团拜之用。该寺历来为上海伊斯兰教各项事业的活动中心,如上海近代第一所穆斯林学校——务本小学和1909年成立的上海清真董事会均设于此,另如1911年成立的上海穆斯林反清武装斗争组织——上海清真商团营部亦设于寺内,历时十月余,为光复上海、南京等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大阿訇达浦生曾在该寺主持教务达10年(1928——1937年)之久。该寺自创建以来,先后有近20位阿訇任职,为近代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