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清真寺
分享到:
2013-05-31 19:38:56 【来源:】 点击:
青岛清真寺,由一座西式二层楼房改建,1929年起用为清真寺。楼上为礼拜殿,可容百余人同时礼拜,楼下为教长室、会议室、会客室等。楼房占地888平方米,院内另建有沐浴室4间。青岛市伊斯兰教协会设于寺内。


历史沿革

青岛向以“碧海、蓝天、绿树、红瓦”而独具魅力。临海而建的公寓别墅,林林总总、各有风格;因地就势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在市内同安路562号的高坡上,有一座新近耸立起来的阿拉伯式建筑,白墙绿瓦,五个铜绿色穹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望月楼、宣礼塔两座尖塔直插云霄。为素有建筑博物馆之称的青岛又增加了一道靓丽景观,这就是青岛清真寺。

青岛是个现代化的国际港口都市,但建置时间仅有一百多年。随着胶济铁路的开通,才有穆斯林从外地迁居于此。 1928年何氏二兄弟由山东东平来青做生意并定居,成为最早的青岛回族穆斯林。1929年,西北军阀回族穆斯林马福祥出任青岛市长,其部下、随员、士兵家属中的部分回民落籍青岛。抗日战争前后,又有部分商人从北京、天津等地来青开设珠宝、古玩和其他商行。新中国成立后,许多转业军人、工人、学生中的穆斯林来到青岛,但始终没有形成相对聚居的街区。到1990年人口统计,穆斯林有222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千分之二左右。但是,只要有一定数量的穆斯林,就一定会建有清真寺。早在1929年,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王万英(阿訇)、穆华亭等人就发起募捐、集资活动,购买了常州路9号一座二层西式楼房,加以改造,这就是使用了近80年之久的青岛唯一的清真寺。




青岛是个多宗教的城市,浙江路的天主教堂、江苏路的基督教堂,其建筑规模和形制在全国都是有名的;佛教的湛山寺是北方著名的丛林之一;道教的崂山太清宫更是闻名天下。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经济飞速发展,前来经商、旅游、留学的中外穆斯林大量增加。常州路清真寺规模小,设施简单,远不能满足穆斯林正常宗教生活的需要。2000年青岛市第十二届二次人大会议上,18位代表联名提出重建清真寺的议案,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在2001年作出了“同意对清真寺重建”的决定。2003年,北京2008奥运会帆船赛在青岛举办的消息更使青岛各族人民欢欣鼓舞。为了更好地接待各参赛国家的穆斯林运动员、教练员等,充分展现东道主城市形象和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在政府领导、支持下,在市北区同安路划出15亩寸土寸金的土地用以建寺。同时,为了帮助解决建寺经费的困难,其他宗教团体也伸出援助之手,慷慨相助,为青岛市的民族团结、宗教和睦谱写了新的篇章。2005年,清真寺工程开工,2006年10月,一座现代化、功能齐全的清真寺顺利建成,2007年9月3日,常州路清真寺停止使用,同安路562号新清真寺开放启用,以全新面貌、全新姿态服务中外穆斯林。

规模建制

新寺的设计匠心独具,因地就势,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的古典建筑和阿拉伯式建筑有机融合在一起,浑然天成。白墙、绿瓦、金色穹顶,交相辉映、海天互接,显得宏伟而神圣。

清真寺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共有两层,一层是教长办公室、会议室、讲堂等,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紧凑但不拥挤。二层是500多平方米穹窿形礼拜大殿,白亮的马赛克装饰的巍峨穹顶上,呈几何图案镶嵌着深绿色真主的99个尊名。硕大的水晶灯悬吊在穹顶中央光芒四射,更加彰显出真主的高贵与大能。米罕拉布(窑殿)用木刻经文做装饰,敏拜尔(宣讲台)精雕细刻,拜毯整洁,排列有序,落地玻璃窗使殿内光线充足和煦。步入大殿,肃然起敬的同时又觉得那么自然温馨,可以感悟到伊斯兰教的现代气息和蓬勃生机。

而今,青岛市已有中外穆斯林上万人。单是清真拉面馆和大中型清真饭店就有上千家(过去只在中山路有一家清真粥铺)。每逢主麻日,总有中外穆斯林四五百人来到清真寺聚礼,开斋节、古尔邦节竟能达到五六千人。尽管他们的国籍不同,肤色不一,语言不通,但在一致的信仰下,在同一时间,用同一动作、同一声音赞美着真主至大,共同分享中国民族、宗教政策的光辉与幸福,真正体验到“天下穆斯林皆兄弟”的深刻含义。


 
青岛市清真寺在市人民政府关怀下,修葺完竣,已于1982年7月22日“开斋节”正式开放。 为加强清真寺的管理,经协商,组成了青岛市清真寺管理委员会,并于1982年12月4日召开了第一次委员会议。会议听取了寺管会主任金宝兴关于清真寺的修复工作的报告,讨论了委员分工及今后工作意见。

建筑特点

青岛是对外开放窗口城市,清真寺与时俱进,在寺管会的领导管理下,阿訇们用新的办寺理念,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社会和谐、宗教和睦、民族团结。礼拜殿内安设两部投影仪,将卧尔兹做成幻灯片,引用《古兰经》时,屏幕上同时打出英、阿、汉三种文字,图文并茂、有声有色。这三种语言基本上让绝大多数穆斯林可以听得懂、看得懂,令人耳目一新,受到人们的普遍好评,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清真寺还办了“半岛伊兰香”网站,每周印制《穆斯林青年周报》学习资料,根据青岛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编写出10多种书籍、画册、贺卡和其他宣传材料,正确、全面、具体地介绍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另外还开展“每月一讲”活动,即每个月举行一次专题讲座,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人人都可发言、提问、参加讨论评奖等,让广大民众更加全面、正确地认识伊斯兰教和清真寺。

值得一提的是,清真寺大门外的坡地是穆斯林公共墓地。墓地上栽种着行行樱花树,树下绿草茵茵。排排墓穴,每个都用黑色大理石条砌成长方形,不留任何坟头,不论职位高低,贫穷富有,大小规格都一样,充分体现穆斯林的平等精神。墓地的围墙上,墓穴的警示牌上,都用《古兰经》和圣训的教导阐释着伊斯兰教的生死观。在这里,生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死亡只是生命的一种转化形式,是生命新的延续。到春天樱花盛开,海风拂面,望着雄伟的清真寺,听着悠扬的颂经声,墓中的亡人们:长眠樱花下,归真亦安宁。

地理线路

该寺曾经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常州路9号。该清真寺已搬迁,现位于青岛市北区劲松三路上,埠西花园附近,在辽阳路上有路标的 28、119、126、216、307、308、362、370、381、409、601、602、603、622在辽阳西路上的劲松三路站下车,往南走。312、314、379在银川西路上的劲松三路站下,往北走。 223在浮山后南小区站下。又去看了一边,不是在劲松三路上,是在劲松三路西边的那条路上,是劲松一路,劲松一路与同安路交会处,辽阳路上有“清真寺”牌子的。清真寺里有少数民族做的烤羊肉,酿皮,烤包子味道是不错的。从清真寺的入口可以进入浮山香苑公园。


责任编辑:May

上一篇: 济南市女清真寺
下一篇: 枣庄清真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