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沧桑的常德清真寺
分享到:
2013-05-31 10:46:09 【来源:】 点击:

    父亲笑着告诉我:“我们的宗教有希望啦!国家搞改革开放,我们又有机会去清真寺参加宗教活动,而且年轻人可以出去学习宗教知识了!”

 


 

 

     对于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穆斯林来说,心中最向往的,感情上寄托最深的莫过于清真寺。小时侯父亲常给我们兄弟描绘清真寺的壮丽与宏伟,他那种对清真寺渴慕的神态也感染了我们,但十年“文革”尚未结束,我们对清真寺的认识只存留在对父亲描述的想象之中。1976年“四人帮”被打倒,经过“拨乱反正”,宗教活动逐步恢复,清真寺也被发还。 1977年暑假,父亲带着不到12岁的我和只比我大两岁半的兄长第一次来到常德市清真寺做“主麻”(星期五——伊斯兰教的聚礼日),走进清真寺时的印象却与心目中父亲给我们描述的清真寺的形象相差太远:那圣洁而巍峨的殿堂何在啊?只见大殿高高的屋檐因檩条、椽匹断裂而摇摇欲坠;高耸的风火墙(北墙,高15米 ),已有很多的裂痕,大裂痕的宽度已达到10多厘米 ,有的裂口顶上长出了,碗口粗的小树;小青瓦屋顶因无力修缮而渗漏,在下面的地毯上留下了一圈圈黑黑的水渍,煞是难看;满是锈迹的铁栅门东倒西歪;整个大殿已呈17度倾斜,有种晃晃欲倒的感觉;大殿的梁柱因木质已朽坏而显得油漆剥落(即使已经油漆)。到清真寺的礼拜人员除我们兄弟以外全是60岁以上的老头子,巨大的反差使我们兄弟俩感到很失落。听阿訇讲是由于年代久远与 1933年、1934年两次洪水的毁坏,加之解放后“文革”极左路线的破坏,清真寺建筑已成了危房,老年人不敢进清真寺,年轻人没有学习不来清真寺。阿訇、乡老们用满是期待的眼光看着我们兄弟俩说:“希望在你们的身上啊!”。尚在懵懂之中的我虽然当时还不太理解他们的话意,但从他们的语气中我感到了一份沉重、一种压抑。

 


 

 

    1978年12月,已上中学的我放假回家,看到父亲象孩子般的喜悦,他笑着告诉我:“我们的宗教有希望啦!国家搞改革开放,我们又有机会去清真寺参加宗教活动,而且年轻人可以出去学习宗教知识了!” 1982年,为了圆父辈的愿望,也为了圆自己童年的梦想,一释心中的疑惑,我毅然决然地踏上寻求伊斯兰教知识的求学之路开始; 1991年学成回到常德市清真寺担任教长至今,我全程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清真寺的变化。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历经沧桑 常德

上一篇: 洛宁县王范清真寺
下一篇:记载了武昌回族历史的起义街清真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