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县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奉节县人民路一巷20号
邮编:634600
现任教长:谢里夫,尹耀中
现任学董:马彰恺
原名清真西寺。位于奉节县城永安镇北五道拐,三国蜀汉章武二年,刘备兵败唬亭,屯兵白帝城,于此别置永安宫。故镇以宫为名。五道拐在镇中偏北,回族多数聚居于此,故而在此选址建寺。该寺据传约始建于元代,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次重修”。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由当地阿訇周绍林、魏鸣远主持扩建。整个寺院地势平坦,坐东朝西。东至五道拐;南至华家街;西至城隍街;北至月牙街.占地约4亩。入内有照壁,在二门之前,教胞“舍白”、“乜贴”石牌林立,前后院落三进,主体建筑为礼拜大殿、大殿为中国传统式造型,八盏八角型大宫灯悬挂殿内两侧,望月楼屹立专南,邦克楼坐北,二楼对称,婷婷玉立.相传川东诸县阿訇都曾在望月楼观赏过闻名全川的“峡门秋月”。
寺内水房、厢房、客厅20多间对称协调,讲经堂又形成独立大院,位于大殿之北侧,10多间具有明代格调学府式厢房一字形坐北排开。1939年寺大部被日军飞机炸毁,仅存大殿。后由该寺阿訇苏良相主持,在重庆、成都清真寺及穆斯林中募集资金重建,并将原办经堂改为伊斯兰小学。该寺原设有经堂教育培养海里几,并自编教材开办阿文培训班。本省川东诸县的阿旬多启蒙于该寺、1983年、1984年由省财政资助7000元,另由穆斯林捐赠,进行全面修葺。改建沐浴室、教务室、殡礼室等,并立“修复碑”、现占地2.7亩,建筑面积618平方米。
主体建筑仍以礼拜大殿为主,外形庙宇式,内形宫庭式。大殿中梁保持原有中文手记“大明洪武二年起三次重修”及“中华民国叁拾叁年牺牲节柒日立”等原文,隶书汉字“清真寺”刻于门坊之首、大殿后院宽大芭蕉绿叶高耸,使整个寺院显得更加雄伟肃穆。
近年来,随着长江三峡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和对外开放,这座古老的清真寺先后接待了全国2O多个省市(包括台湾在内)穆斯林乡老和回教同胞前来观光,名驰中外。
现有学董5人,阿訇1人;教民273人,均系回族,属格迪目。寺内藏有阿拉伯文经典33部,阿文初级教材手抄本多卷。
责任编辑: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