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清真寺(2)
分享到:
2013-05-27 17:43:52 【来源:】 点击:

洛阳市新街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新街
邮编:471002
现任教长:刘恒志
现任学董:马 净
该寺始建于明朝中叶,距今已有4O0多年历史。清朝咸丰年间名河暴涨,寺院毁于一旦。大水过后,洛阳市回族群众齐心协力,资助巨款,使重建寺院气势更为恢弘。1927年,冯玉祥驻军,发表“破除迷信、捣毁庙宇和寺院”的命令,在这危机关头。社会知名人士梁文斗、马良相等人,经过多次周旋,保全了该寺。之后。在寺内相继成立了“中华回教公会河南省洛阳县支会”和“中国回教救国会河南省分会”。1940年和1942年,民国政府国防部长白崇禧,曾两度来洛,在寺召开回族各界群众会议,号召回族群众加强团结,积极参加抗战。
1944年,日本侵略军攻打洛阳,守城国民党军队以“坚壁清野,固守城堡”为由,强行将大殿3间。卷棚3间,窑殿1间拆除,使清真寺遭受严重破坏。洛阳沦陷,日寇又焚烧了寺内全部房产。翌年初,在回族教胞的全力资助下,经马天保、金宣五、刘振邦、马财、马润生、马大兴、秦鸿章等人的积极协理,终于在1945年底,再次修复,面貌焕然一新。修复后的新街寺,占地面积2.5亩,院内前宽19.5米,后宽24米,长73米,建筑设施齐全,两侧门房共6间,南北讲堂各3间,水房5间,宫殿式的大殿3间,卷棚3间,并且院内有井一眼。
从2O年代初至5O年代末,该寺历任阿訇有洪保全、马存良、海晴川、谢文长、马存孝,李彦斌、丁存圣等。新街寺是洛阳最早建立的清真寺,每逢重大节日或重要聚会。回民群众都在这里参加活动,故该寺被公认为“五坊公寺”,在广大穆斯林心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建国后,党中央对民族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全面贯彻。著名阿訇达浦生(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5O年代率访向团来洛访问时,由新街寺组织接待工作。
但后来,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特别是1958年后,新街清真寺被关闭,房产交房产部门代管,因此,清真寺内成为居民大杂院,大殿被拆除,寺内面目全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重新得到正确贯彻和落实,1981年,新街清真寺归还于东关清真寺管理委员会代管31989年,在本坊群众代表马运通、鸟世通、丁淑惠等人积极走访、多方联系下,新街寺终于恢复了正常的宗教一活动,并对寺院进行了维修、1991年)又选出了寺管委员会。为了满足妇女的需要,在寺的南小院建立了女寺.
现在,本坊有教民5O0户,人口Z000余人,均为回族。该寺在不影响礼拜等活动的前提下积极发展“以寺养寺”的新路子,将临街门面房与后院空闲房出租给穆民办食品厂,以租金维持寺内开消。
洛阳市东车站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东新安街
邮编:471002
现任教长:袁乃顺
现任学董:拜贵明
洛阳东车站清真寺具体位置在洛阳东火车站附近。是道河回族乡内回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居民区。是陇海铁路和焦枝铁路的交叉点,交通及商业极其发达,尤以回族传统工贸制革、皮毛业最为突出。寺有教民136户,547人。均系回族,寺创建于1935年,1991年重修扩建。现寺占地面积约2.5亩、建筑总面积96O平方米。寺门为砖混牌楼式,中为门洞,两侧为新修砖混平顶房屋。门额有楷书“清真寺”三个大字。进门后,院正中是大殿,钢混结构,三开间,建筑式样为鼓顶式,即大殿平顶周缘砌放简瓦并使形成坡面和屋脊。大殿面积为75平方米.殿前廊檐宽敞,栏额和方柱俱修造精致,色调雅洁。花木繁茂,香气满庭。大殿楹柱,用瓷砖拼镶汉字对联一幅,黑底、金字、楷书体。文曰。“清风拂玄石光照天下;真心朝安拉福满人间。”寺内附设女寺,高墙分隔,各有寺门通向街道。
洛阳市通巷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东通巷
邮编:471002
该寺亦名河北寺(寺位洛阳憧河以北),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由盂县桑坡人了忠魁等集资置地创建,占地面积约3.5亩。先后建房37间,礼拜大殿为中国古典式,分卷棚、正殿两进,建筑面积225平方米;寺内厢房、讲堂、沐浴室、教长室等一应俱全,门口两个雄狮排列左右。1918年桑坡武生了三元在寺门上树“清真寺”3字金匾.1945年马兰回阿訇在该寺创立伊斯兰小学校,共分3班,阿文班由铁鸿立教长任教,汉文两个班由丁德普、马长安等任教,回、汉青少年并招,计百余人。直到1958年东关回民小学成立,该校师生并入为止。1958年宗教改革时该寺被合并,由红旗被服厂占用,后又为东关粮店使用。1980年中州路打通工程中,该寺被削去三分之二,保留房屋14间。因种种原因,该寺迄今未能归还于穆斯林群众。广大移民本着识大体,顾大局的原则,仅要求归还市政道路工程中剩余部分寺址,用以重建清真寺。据悉,有关部门正在解决、落实之中.本坊教民120户,386人,均为回族,属伊黑瓦尼。
洛阳市塔西村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洛阳渡河回乡塔西村
邮编:471002
现任教长:吕云高
现任学董:马振龙
塔西村清真寺原来叫塔儿湾村清真寺。创建于明代,清顺治五年(1648年)又购地扩建。至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因旧寺年久破败,又重修大殿3间。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因教众增多,小殿无法容纳,在原址上重建卷棚大殿6间。1985年在大殿卷棚后又续建硬山式砖混大殿5间,两殿内部连通、屋面勾连搭成,同时建成后窑殿1间,高3层、港尖顶,可登顶宣礼。1981年又翻建了寺民现大门为阿拉伯式建筑,中间高两层。大门左右各为圆柱形高塔,塔顶为绿色圆顶,塔共3层,前开窗。塔身及门相惧用白色瓷砖贴面,门洞顶端正中水泥雕刻寺名:“塔湾村清真西寺”。正对门洞二层正面有对联一幅,文曰:“真主独一圣训万端,爱国爱教民族团结”。横额为阿拉伯文“清真言”。大门两侧为砖混孟顶二层楼,寺另有别院,为清真女寺。全寺占地面积4亩有余,总建筑面积162O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304平方米。寺有教民9O8户,3O50人,均系回族。遵奉老格迪国教礼。寺有阿訇1人,读经满拉10人。
1994年本寺教民马存善赴麦加朝觐。
洛阳市塔湾清真东寺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在河乡
邮编:471002
现任教长:杨正良
现任学董:海奉奇
该寺始建于光绪三十三年(19O7年),到1942年至l946年间,因日本侵华,中原沦陷,寺内宗教活动不能正常进行;1967年至1979年,又由于受极左思潮影响,也没能正式开展宗教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落实党的宗教政策,该寺的宗教活动终于可以正常开展起来。
该寺占地面积共约6亩,分为前后两个院子。寺院门厅为水泥石板墙面,拱形的大门,门两旁的几间房子为水房,门厅的顶部中间是个绿色的大圆顶,圆顶上端是一颗象征伊斯兰教特征的月牙。大门上端镌”清真东寺”四个大字。跨入院内,迎面便是一块雪白的照壁,在大门与照壁之间还有一个小小的花园,春夏秋三季都有鲜花盛开,香气四溢、在照壁右侧有一道月亮门,进人这道门,就是清真寺的内院,内院远比前院宽敞整洁,大殿坐两朝东,前有卷棚,建筑面积约为300平方米,大殿两侧为南北讲堂。大殿前方还有一座重檐方形的砖楼,这便是本寺的望月楼。内院也种植了许多奇花异草,使寺院更为幽雅美丽。过去,该寺有地60余平,现在只 有机车厂占用的8亩地,而且尚未正 式归还。本寺还有兴隆街宅院一所,面积66O平方米。
现在该寺有教民8OO户,人口5000余人,都是回族。寺中有阿訇1人,满拉14人。在建寺当中,木坊教民刘玉印热忱支持,全寺建筑用地全是刘公所施,计2亩。本坊朝觐的哈吉有3名;马良奇、马进善、杨正良。
洛阳市北窑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金家街4号
邮编:471002现任教长:刘宝畸现任学董:金学亮
北窑位于洛阳市志河回族区,原有3座清真寺,该寺居中,亦名北窑中寺,1915年由马鹏飞、马俊才、班玉珍、马成麟等筹资创办。1958年宗教制度改革时,本寺为保留寺。“文革”期间先后被数家工厂占用,除大殿卷棚外,房屋均遭拆除。1978年后归还,因大殿年久失修,又加三寺穆民集中本寺礼拜,不敷使用,1989年在有关各界支持下重建。新建礼拜大殿为阿拉伯式双层建筑,占地1.2亩,建筑面积14O4平方米,上层为礼拜正殿,下层为男、女沐浴室、会客室、小礼拜殿。殿外明柱有“普今世独后世主恩应报,阐三天铭五功圣教永存”;“修身正心采诚以事主,尽人合天复命而归真”;“主万化而不化莫非其化,妙可迹而无迹熟非其迹”三幅或联,殿 内设置窑殿以庄严肃穆为主调,装饰以阿拉伯丈《古兰经》文匾、联。最具特色的是装饰华丽美观的虎图白楼。殿顶有1大4小绿圆顶挺拔高耸,使主体建筑外观雄伟壮丽,颇有气派。全寺建筑总面积3295平方米。该寺现有学董13人,满拉15人,全坊教民1200余户,6400余人,均为回族。清代名震武林的“心意六合拳”拳师马学礼、马兴、马梅虎三代即为本地回族。
为传播教义,弘扬伊斯兰文化,有几位退休老人于1993年1O月在寺内创办半月刊内部小报《穆斯林》。
洛阳市中窑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征河回族乡徐家街50号
邮编:471002
现任教长:金承道
现任学董:蔡恒信
该寺又名北窑上寺。洛阳在河是中国著名的城市回族聚居区之一,因地居股河下游,回族人6众多而得名。区内有回族110O多人,陇海铁路从区内通过,是历史上著名的商业贸易区,为山货、土杂、食盐、布匹的集散地,食品、皮毛、制革业也比较发达,近几年又兴办了汽车配件厂、精研磨具厂、窗纱厂等。区内回族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比较发达。
该寺历史悠久,创建年代不详。1958年先被关闭,后又被街道工厂占用。1985年工厂搬迁,寺归国民开门礼拜。近几年,寺经回民群众集资维修,面貌已焕然一新、现寺占地1.5亩,总建筑面积为55O平方米,其中大殿建筑面积为20O平方米。大殿砖木结构,卷棚顶,灰板瓦铺盖。阿旬宿舍为一二层小楼,上下各3间,硬山式屋顶。此寺附有女寺,和男寺隔墙分院,自辟寺门。女寺寺门,顶上建有圆拱尖塔、新月标志,瓷砖装面,白绿相间,有浓重的伊斯兰风格。
寺有教民5O0户,180O人,回族。尊奉格迪国教礼。寺有阿訇1人,念经满拉7人。该寺大殿内有对联一幅,曰:“修身正心秉诚以事主;尽人合无复命而归真”。
洛阳市小李村清真南寺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谨河回族乡
邮编:471002
现任教长:金承道
现任学董:马如范
据考小李村回族最早于明初由陕西扶风迁人,因经商而落居。清光绪九年(1883年)为满足穆斯林宗教生活之需,由马玉山筹建清真寺,虽不够华丽,却简朴庄严。1958年被关闭,后被拆除占用。1987年解决寺产归属后重建,1989年开辟女寺部。现寺占地面积约2.3亩,总建筑面积509平方米。礼拜大殿为砖混结构,富有民族特色,建筑面积2O0平方米,本寺坊教民16O户,520余人,均属回族。
洛阳市马坡清真中寺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銮河回族乡
邮编:471002
现任教长:拜小成
现任学董:马长福
该寺建于清咸丰年间,“文革”时遭破坏,落实政策后修复一新,恢复了当地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活动。在1987年改建大殿时,本坊乡老孙西周拿出7000元巨资奉献给清真寺。修复后的马坡清真寺,大殿建筑面积38O平方米,占地面积3.1亩,本坊有教民723户,435O人,均属回族。该寺为本地区培养宗教接班人发挥了作用,现有12名满拉在寺内学习。
洛阳市马坡老寺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在河回族乡
邮编:471002
现任教长:李松林
现任学董:马有章
马坡老寺原名清真上夺,始建于明朝末年,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扩建大殿。据寺内现存碑文记载,该村有教民马坤,在病危中嘱咐下辈将祖业地63亩捐给老寺,以维持寺的费用,并嘱咐儿孙不准收回耕种,后人尊称他为老大爷。清末及民初,本坊教民集资修建北讲堂及水房。“文革”中该寺关闭,三中全会以后,重新开放。1983年开始进行整修,1988年重建大殿,199O年建北讲堂、殡仪室,并修建女大殿,至此一切配套设施齐全。该寺建筑为中阿合壁式,即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建筑特色,又具有浓郁的阿拉伯色彩。大殿建筑面积192平方米,占地2.5亩,本坊有教民550户,2700人,均属回族,有满拉12O 人。
洛宁县王范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王范镇
邮编:471700
现任教长:马登科
现任学董:马建民
该寺又称王范礼拜寺,始建于明末,具体年代不详。当时仅有瓦房3间,至清初人口繁衍,财力亦及,始新建大殿3间,面积117平方米,为单檐卷棚歇山式建筑,飞檐高举,单挑斗拱,龙脊瓦兽,沥金绘彩,显得典雅庄重,气势非凡。同期还建有南北讲堂、门房各3间,成四合院格局。
当时,寺内曾藏有清皇圣旨及钦赐“万岁牌”等珍贵文物,民国以来, 均已散失。解放初期基本维持原貌,十年动乱始遭破坏,损失严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曾两次大修,再现原貌。现全寺总建筑面积为957平方米.
寺内现存“开天古教”古匾1块,系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所制,其字迹雍容典雅,结构规整,苍劲有力,为清代盛行之馆阁体书法。另有乾隆时期用以练武的“抱石”1块,重300斤,可知当地回族素有尚武练功之传统。本寺还曾编有《穆民基础》(油印本)、《穆民常识》(铅印本)等小册子,以教化指导民众。
著名阿訇《古兰经》音韵学家买俊三(1888—1967年)为本坊人,少家贫,及长则辗转河南、山西、甘肃、陕西各地求学,后赴麦加朝觐,经印度留加尔各达学习印度语。侨居麦加期间,专攻音韵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回国,曾在上海、西安、郑州、开封等地讲学、任教长,并与达浦生、哈德成等人一起致力于伊斯兰事业。曾创立“中国回教书局”,并自任经理兼发行,编印了《阿文初级课本》、《礼拜必读》、《正教真拴》等书籍,同时与埃及哈勒比书局签约经销原版阿文经典。出版了留埃及学者马坚、张秉锋等人的著作数十种,并翻译介绍了大量外国文学、法律、哲学、历法及字词典等著作,为促进伊斯兰事业及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本坊教民453户,共2057人,均为回族,属格迪目。
洛宁县王范清真女寺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王范镇
邮编:471700
现任教长:穆继连
现任学董:马粉苗
该寺始建于1924年,是独立于王范男寺以外的又一座清真寺,后迫于传统观念的压力而自行关闭。
1976年后随着民族政策的落实。各坊清真寺的相继开放,妇女恢复公寺的呼声日渐高涨,经多方努力,四处筹措,历时1O年,于1988年建成1座小四合院式寺,现已有三任女阿訇在此掌教,负责组织回族妇女的礼拜,办理各种宗教功课。女寺大殿及配房均为砖混结构的平房,建筑面称245平方米、房舍规整朴素,环境洁净。幽雅”
在女寺筹建的过程中,马粉苗、张俊、张淑玲、张社等人,曾行程千里,化钱粮5000余元,为女寺的建成做出了贡献。
洛宁县缝衣口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洛宁县长水乡
邮编;471741
现任教长:张新红
现任学董:白新学
该寺始建于19OI年,1934年又建西寺(即现在的寺院),1944年日寇扫荡时寺院被毁,迁至村东头三孔桥洞内。1947年西寺复修至今。大殿建筑为悬山式,建筑面积IOO平方米,全寺占地面积1.8亩,有教民95户,453人。均属回族,尊格迪目教礼。
洛宁县小界乡王沟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洛宁县小界乡王沟村
邮编:471701
现任教长:马志清
现任学董:丹乎兰
该寺创建于清末,当时只有土窑三孔,到民国初年又集资扩建,修成古典式大殿3间,净水堂4间,到30年代,又增建了南北厢房,共6间.至此,小寺殿堂相配,结构完善,回民群众环寺安居。1989年以后,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寺的发展,又增建大殿3间,新殿为砖混结构,和旧殿连接,古新结合,别具风格。同时还增建了女礼拜殿3间,女净水堂3间。本坊有教民81户,405人。、回族,尊格迪目教礼。有阿訇1人,满拉2人、寺有手抄本及排 印本《古兰经》4部。清代末年教民丹王埠乡试中举人,曾任陕西有督军府秘书等职。
洛宁县长水街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
邮编:471700
现任教长:金秀歧
现任学董:丁 堂
该寺又名河码头清真寺,始建于明末,具体年代不详,为中国传统古建筑形式。至清雍正年间,寺院破旧不堪,曾翻修一次。光绪六年(1880年)随着穆民人口增多,寺院再次扩建和维修。1924年土匪赵高升骚扰长水,烧民房、毁寺院,穆民只得迁居缝衣口。1936年由老社买张凤山、丁进荣发起,在缝衣口村西盖房13间,建成西寺,与村东清真寺形成一村两寺的格局。194O年大部分土匪被消灭,社会较安定,又在长水筹建清真寺。但日寇西进,济宁失陷,此事被迫停止。解放后,“文革”期间,缝衣口清真寺曾改办学校、集体食堂等,宗教活动亦被迫停止。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在长水街北建成新寺至今。该寺现有建筑面积1577平方米,其中大殿建筑面积443平方米,其结构为起脊七枚5间出前檐。本坊教民IO5户,52O人,均为回族,属格迪目。
洛宁县中原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洛宁县王范回族镇
邮编:471700
现任教长:秦银光
现任学董:张中民”_
该寺创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先后经历同治、光绪、民国等朝代,风雨沧桑,屡经毁建、规模形制逐渐完善,1958年以后长期关闭,1983年重新开门恢复活动。寺占地面积约9亩,总建筑面积435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为282平方米。大殿为传统古典式建筑。有教民127户,658人,回族。尊行老格迪国教礼。寺有阿訇1人,念经满拉2人,并有少量藏经。
安阳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安阳市驴市街39号
邮编:455000
现任教长:郭攀英
现任学董:马永智
该寺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咸丰六年(1856年)重建。占地面积2.24亩,礼拜大殿为砖木结构两进瓦房,建筑面积1O9平方米;另有平房11间。瓦房21间,建筑面积共367平方米。全寺分为南北两院,北院为男寺,南院为女寺。1920年后,部分穆斯林又在西花市街东端建寺1座,占地面积2.1亩,有24间瓦房,为东寺,原寺称为西寺。东寺于1947年被国民党驻军拆除,以后未建,1953年被运输公司占用。西寺也长期失修,屋顶洞天,墙壁漏风,破旧不堪。1984年和1989年曾两次修缮,终未彻底改观。随着安阳市经济文化的发展,1992年政府拔款3O万元重建,广大移民及许多单位也积极捐资协助,1993年11月新建礼拜大殿一座落成。新寺礼拜大殿为阿拉伯圆顶寺结构,建筑面积为282平方米,四角小圆顶错落有致,美观大方;殿内宽敞明亮,肃穆庄严;寺另有南北配房16间,全寺总建筑面积为529平方米。该寺为古都安阳具有异域特色的新型建筑,不仅满足了广大穆斯林宗教生活所需,也为安阳增添了一景。寺内原存咸丰年间重建碑石,毁于”文革”;新寺落成后特树碑纪念.本寺坊有教民600余户,9000余人,均为回族.
新乡县小冀镇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新乡县小冀镇东街村
邮编:453731
现任学董:黄金利
新乡县小冀镇,人口稠密,商业繁荣,镇上的回族群众大多聚居在小冀镇的东街村。该坊回族人口 86O多人,据史料记载,小冀镇的回族是明朝初期由山西省洪洞县迁移而来。
该寺始建于明朝末期,在“文革”’期间,受到破坏,其中三门、二门、大殿、卷棚均被完全拆毁。1983年,在全体穆斯林同胞及当地政府的资助下,投资15万元,建成了清真寺大殿,新大殿有两层,是中西结合式建筑,面积近5O0平方米,宽敞明亮。1993年又捐资3O万元,在大殿右侧建成讲堂及水房。新建水房和讲堂也为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楼,气派不凡,建筑面积共计7O0多平方米,并备有沐浴供水供气等现代化设备.清真女大殿年久历翻新,1993年也开始集资重建,现选择大设左侧为女寺大殿新址。基础巳建好,其它正在筹建之中。男女清真寺总占地面积约吕亩。寺内有男女阿訇各1名,男女海里凡、寺内教务管理人员10名.
博爱县西关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博爱县西关
邮编:454450
现任教长:庞兆明
河南省博爱县西关清真寺,又名凤凰寺。座落在县城西关东西大街村正中路北,是一座古老宫殿式建筑群,占地面积约7.9亩,房屋80余间,为元末明初所建,迄今有600多户的历史,素有“河北首方”之美称。
大门楼1间为双层斗拱,绿琉璃瓦覆顶。脊峰的鱼肚白宝葫芦有1米多高,如凤冠顶珠。门楼东西两侧有对应两个大圆窗,恰似凤眼。整个门楼如凤头,且正在向北扭动回头看。
门楼东边挂着“搏爱县伊斯兰教协会”的长牌子,两对石狮神采奕奕横卧左右。“清真寺”立匾悬挂门楼。二层门楼上前后悬挂着“正教真体”、“真主至大”两块大小对应的横匾。
进门楼在北是4米宽5O多米长的青砖地、红砖墙的长廊通道,这通道很像凤凰的长脖子。
北端山墙是一仿木结构的砖砌雕刻的照壁。壁上有麒麟飞马陆兽,下有形体各异的鸭鹅飞禽,中有国色天香花王牡丹摇曳生姿,左右有圣洁荷花出水相衬。照壁前,立有博爱县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水泥牌子。
壁前西望,是明三暗五的二门楼。楼上悬“教一归真”的模匾。进门回观,“望月楼三字红地金字光彩照人。门楼南边是放殡尸匣厅,北边是沐浴厅,西边对称,犹如凤肩。
进二门就是宽阔的大院,这大院无疑就是凤身躯干,院内四周绿柏盆花异草垂溢四溅,沁人心脾。院内南北两厢各有栏杆房屋3间,各有对称的转花楼6间,均都是精雕细刻,工艺精湛,造型考究,古色古香,十分典雅。
大院西边是雄伟壮观的寺大殿。殿前有一阅台,台两边有两条长长的滑石,恰似凤腿。上了阅台,便到报前。大殿分前殿中殿后股三部分,浑然一体,其巍峨之状如挺拔的凤尾起翘。
前殿共有4排16根红漆圆木柱架梁撑起的斗拱飞檐。卷棚上有一洪武元年(1368年)御制至圣四周盘龙的“百字赞”匾。
中殿门前有一个提框,是供大家敬主仰圣表达虔诚布施用的。中段为正殿,也叫过殿。是穆民们在“晨晌哺昏宵”五个时辰礼拜的地方。殿中也有4排16根红漆圆柱支撑梁架。梁架全都是雕梁画栋,油漆彩绘,装饰精美。地下铺着席子,席上铺着南北15道棉垫,可供5OO多人才礼拜。后殿是1940年增设的5间。殿北侧有本村能上巧匠用上等的槐木杨木雕做而成的宣讲楼,即虎图柏。宣讲楼又分门楼、楼梯、藏经按三部分。藏经楼内存放着穆民们最尊崇的经典著作《古兰经》,并有30本,114章,6666节。
放眼外观整个大殿,前殿为双层斗拱飞檐,中殿为三层斗拱飞檐,都是油漆彩绘的画栋雕梁,绿琉璃瓦盖顶,在阳光下闪烁夺目。引人人胜。中殿峰巅上乳白色宝瓶葫芦有2米多高,直插空中,显得格外突奇祥瑞精致。
该寺迄今为止,约经2O多位教长传经布道,是个非常圣洁令人敬仰的地方。该教坊有教民1350户,6196人。寺院雄奇壮观,雍容华贵,穆民十分尊崇,常有外地穆民来寺学经取道。因寺院之大,名气不小.光临参观者常常络绎不绝。河南省古建筑研究所、省文物厅。省文物局、焦作市文物工作队等有关部门和领导,都曾写临该寺实地考察过并给予很高评价,都有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热情和期望。
武涉县木菜店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武涉县木城镇胜利街
邮编:454950
现任教长:马文强
现任学董:马瑞亭
该寺始建于明崇祯末年。清乾隆八年(1743年)重修,后几度增修。由门楼,前殿、中殿、后窑殿,望月楼组成,为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专门为单檐歇山式砖木结构,内建有诵经室、阿訇宿舍、讲堂、沐浴室等房屋14间。现有学董13人,阿甸1人,满拉ZO人,本坊教民40O户,共24QO人,均系回族。属格迪目。寺内有阿拉伯文经典3O卷。本坊朝觐哈吉马文强。
禹州市山货厂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禹州市山货回族乡山货厂村
邮编:452574
现任教长:杨彦申
现任学董:赵克亮
一该寺位于山货厂村西侧,坐西向一东、面临石梁河.解放后曾在寺门外河内挖出一块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的《重修清真寺碑记》残段,所以本寺创建时间至迟也在万历十五年以前。经过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修卷棚,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大殿,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修二殿,规模逐渐增大、称河南第二清真寺。寺占地总面积约12亩,有3个院落。大殿5楹3进,窑殿1间,上建望月楼,高3层;南北讲堂共13间,南北跨院有房20间。另加净水堂8间,全寺共有房59间。碑亭、门楼倍于“文革”中拆除。近年来石梁河改流村酉,寺门外更显得宽敞平整,使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更加雄浑、肃穆。卷棚前有松树3株,跨院内有柏树数十株。二门亭子内侧石柱上刻有一联,曰:“玉壶境内无俗气;金经篇中有大_和”。横额日:“天方妙境”。大殿门额上刻着《古兰经》警语。“的确主的赐悯临近一切行好的人”。
历史上,有许多深通教礼,至诚无息的大阿匐曾在该寺掌教,该银曾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年轻阿訇,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其他一些清真寺开。学。如禹生远二马广业、杨朝凤、杜金贵、卢金堂、赵仁义、巴松亭等。1988年又在北院修建大殿5间,作为女寺。1987年在南院开办皮革代售小店,聘人经营,收入提成,以寺养寺。该寺有教民约41O0人,均系回族.奉行格迪国教礼。
禹州市砖桥坡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禹州市梁北乡砖桥坡村
邮编:452571
现任教长:丁木洒
现任学董:丁银立
该寺座落在砖桥坡村西侧、创应于明天启元年t1621年),经过清光绪二十九年(19O3年)修缮之后,有大殿3间,窑殿1间,卷棚3间;另有讲堂3间,净水堂4间,东房3间。寺占地局面积2.1亩。1983年在西北侧又创篷女寺大殿5间,女寺净水堂5间,南房3间。近几年,节日会礼人员众多,大殿及院子无法容众,计划将寺的总面积扩大到3.3亩,巳基本得到准许。该寺大殿南侧有古柏1株,树围达2米,树龄当在数百年以上。寺北侧立有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的“圣喻”石碑一块,对研究清代回族的社会地位及清朝廷的民族政策有较高的价值。
该寺有教民约38O0人,均为回族,奉行格迪目教礼。
附:“清乾隆圣喻碑”原文.
乾隆四十七年六月X日奉上喻:本日据萨载奏《接准广西抚臣朱椿咨拿回民海富润案内之改绍贤等 犯,当即转饬查办,解赴江苏抚臣究审》一折。所办殊属非是。此案海富润有抄录四字经卷及汉字《天房至圣实录年谱》等书,其书中大意约略榆杨西域国教之意居多。回民持诵经典,自唐宋以来早已流传中国,现在相沿旧本,在回民中俱属家喻户晓,并无毁谤悻逆之语。则是回民之各奉其教,即与此时僧道喇麻无异,焉能尽人其人而火其书乎?此案前据朱格赛到,节经降旨,通饬各省督抚毋庸查办。乃萨载接准朱椿咨会,并不权衡事理之轻重,遂行飞饬各属,将改绍贤等搜查解押究审。如此矜张办事,殊非大臣实心任事之道,实属可鄙可笑。萨载入任封疆,在督抚中尚属老成历练、明白晓事之人,乃亦与朱椿初任巡抚遇事茫无主见者相同,能不知所愧乎?地方官吏遇有奸民倡上邪教,即惑众敛钱之事,自当实力严查究办,务净根株,以除风俗人心之害。若回教民人,各省多有,无论西北省分居住者固多。即江省一带零星散处。其饮食作息与平民相等,不过不食拘、系肉耳;如以传习经典,与邪教悻逆之书一例查办,则安分守法之回民转致无所措其手足。且从前山东王伦及甘省王伏林等滋事不法,回民中即有首先奋勇打仗者,即上年苏四十三之事,其旧教回民倡议率众,协同官兵剿捕,甚为出力。经联节次奖赏。则朕视回教民人皆吾赤子,各省督抚安得歧而二之乎?现在所办此案,查拿之改绍贤诸人。虽已据萨载折内声明,业经遵旨概行省释,其书籍、板片亦即给还,并当出示,详晰晓谕回民,务使循分守法,各安本业,毋致惊惶扰累。但各省督抚若因有此旨,遂致因噎废食,将地方实系邪教重案,亦籍辞慎重,姑息养奸,竟置不办,则是误会朕意,不度事理,将来发觉时,恐不能当其罪也。将此通喻中外知之。钦此。
禹州市皂角坪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禹州市文殊乡皂角坪村
邮编;452584
现任教长:巴松亭
现任学董:刘胡立
该寺位于皂角坪村东沟,创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原有礼拜大殿3间,南讲堂3间。大殿因年久失修,已于前些年坍塌。1983年新建大殿,面积为100平方米,为正方形,较前宽阔,但每逢会礼,仍不能容众,1987年又续建卷棚3间,使寺容众更多,且较前壮观。
寺有教民235户,1325人,均系回族,奉行格迪目教礼。
襄城县石羊街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襄城县城关镇石羊街
邮编:452676
现任教长:丁西岳
现任学董:马淑霞
该寺座落在襄城县西北隅,占地面积约5.2亩,建筑总面积1800平方米。现有各类房屋60间,其中以卷棚、大殿、窑殿为主体建筑,南北讲堂,序列整齐。现存自清初以来碑碣20通。礼拜大殿属明代成祖年间兵部尚书许廊之家祠,至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经石羊街回族群众集资改建为清真寺。大殿为古典宫殿式建筑,原为九脊八坡歇山顶,后改造成五脊单檐黄琉璃瓦顶,下辟三道拱券门,前檐保留九个斗拱,殿内矗立着四柱,柱托为青石莲花鼓式,木架为柱托梁架擦椽,砖石结构,建造奇巧;其卷棚、窑殿等建筑均属相继增建。300多年来,曾先后进行了数十次较大规模的扩建和重修,才具现在之规模。
该寺坐西向东,布局严谨,结构精巧。殿堂廊房造型别致,卷棚、大殿、窑殿三部分呈波浪式逐层升高。又经纬分明的联为一体,气势雄伟,巍峨壮观.院内苍松翠柏,郁茂葱霸团奇花异草,四季芬芳。丹杯上下,碑石林立,两株二人合抱不拢的6O0岁树龄的古松,挺立于卷棚前月台两旁。大门前的平台上,雄狮峙卧、古槐森森。进大门,自东向西,笔直的甬路,穿二门进园门,过栅屏门,直通内殿。院内各门楣上及卷棚、大殿内,明柱上悬挂着不同时期的匾额,从而使整个寺院更显得庄严肃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国家曾先后拨巨款,子1985年至1989年对该寺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扩修。并改建红清真女寺,重修了舍太师墓房,自大门至穹殿全部予以整修,部分匾额已经重立,前后院落焕然一新,从而使这座古寺恢复了原貌。
历史上,该寺十分注重回族学子的启蒙教育,原奠基人舍太师系清初我国回族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其弟子遍天下,达3000人之多:太师晚年落户襄城,车后葬于此,遂使该寺成为许、宛、洛、平一带著名大寺。近代史上,从该寺学成当阿訇者达百人之多,其中以40年代成达师范毕业生陈克礼、龚清志、林尚慈、龚保全成就较高,且影响甚大。龚清志曾任《中国穆斯林》杂志主编。该刊读者之多,同类刊物中无出其右者。
本坊现有教民65O户,共280O余人;其中学董16人,阿訇2人,满拉名人;均系回族,属逊尼派。寺内珍藏有土耳其宗教家手抄本《古兰经》30本,混金宣德炉两个(已丢失),巴基斯坦制阿文清真言铜牌一面、本坊哈吉有合云山、龚清志、陈国华等。
襄城县白庙村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襄城县白庙村
邮编:451711
现任教长:张龙辉
现任学董:龚大朝
该寺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1983年重新修葺。礼拜大殿为古典硬山式,建筑面积5O0平方米,全寺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本坊教民355户,共1530人,均属回族。有阿訇1人,满拉5人,学董12人。大门悬“清真寺”寺名匾。大殿后高楼外悬挂“亘古正通”匾。
襄城县王梦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襄城县汾陈乡
邮编:452633
现任教长:苏德江
现任学董:马永安
该寺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原有大殿3间,北讲堂3间,水房2间,在“文革”期间寺院封闭,所有碑记被毁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清真寺开放,在全坊群众的支持和寺管会的努力下,全坊集资改建大殿5间,卷棚5间,男女水房6间,女寺3间,并立了新碑记。现在大殿为砖木结构。全寺占地面积3.7亩,大殿建筑面积23O平方米。本坊有阿訇2人,满拉8人,学董13人,教民435户,共1370人,均属回族。遵格迪目。藏《古兰经》36本。
登封县石道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登封县石道西街
邮编:45248
现任教长:赵德军
现任学董:孙振伟
该寺始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油大乡老孙学思、孙金良、马治国、买平四家捐款,于石道西街东门外购地基1.5亩建成,坐北向南,筑窑洞三孔分别作为大殿、讲堂、水房,穆众又赠地10余亩以作寺产。1947年由乡老孙孟奇、马老八、杨尽法等人出面筹资新建土木结构大殿3间,讲堂2间,水房3间,过庭门楼1间,使寺初具规模。1985年新建水房2间,1988年由乡老马文样、孙盂臣、孙奎、孙建水、李宝振、马海臣、孙善乡出面筹资1万余元,由孙孟来、马合宽、孙良臣、杨周领工翻新大殿,新建卷棚,新砌红砖墙。更新沐浴设施,从此又使寺面貌一新。全寺占地面积3亩,建筑总面积900平方米,大殿建筑面不气3O0平方米,有教民200户,共800人,均属回族,遵行格迪目.现有阿訇3人,满拉3人,学董、乡老3O人。
封丘县海庄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封丘县李庄乡海庄村
邮编:453322
现任教长:蔡永平
现任学董:海景才
该寺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原寺占地面积约5.2亩,建有礼拜大殿、二殿、望月楼、讲堂、沐浴室、山门等,总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青砖碧瓦,气魄宏大。殿内装饰、雕刻华丽典雅;大门前分立一对石狮。“文革”中遭严重破坏,部分建筑被拆毁。1985年群众自愿出资予以翻修重建。访中国古建筑形式,寺门为歇山顶式建筑,内部中轴线为四角凉亭、二门,礼拜大殿分卷棚、正殿、窑殿三部分,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全寺建筑总面积1500平方米,仍以绿筒瓦覆顶,古色古香。本寺坊教民 244户,1300余人,均为回族。有阿訇10人,在寺满拉25人。

 

责任编辑:M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河南省 清真寺

上一篇:河南省清真寺(3)
下一篇:河南省清真寺(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