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清真寺(4)
分享到:
2013-05-27 17:39:25 【来源:】 点击:

宜阳县韩城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宜阳县韩城西关
邮编:471642
现任教长:丹进善
现任学董:王红耀
该寺为宜阳境内唯一的清真寺,明朝末年由西北穆斯林商人资助兴建。清代多次修缮。大殿面阔3间,砖木结构,咸丰年间(1851—1861年)由米长春阿訇主持重修。198O—1993年先后重建3男1女4间沐浴室,1间门楼,5间阿訇起居及讲经室,并于大殿北侧建女寺3间。全寺占地面积约1.8亩,总建筑面积约396平方米。院内绿树成荫,原有几棵直径2米多的古树,均毁于1958年,甚为可惜。寺内原存1康熙年间“万岁碑”,造形精致,失于抗日战争时期。寺产现有土地20亩。
韩城古为商业集镇,穆斯林多因经商而落居,现有教民110户,532人,均为回族,家家从商,生活较为富足.政府于1991年建成韩城西关回民小学,占地4亩,建筑面积760平方米,解决了回族子弟求学难问题,体现了政府对民族教育的关怀和重视。
方城县拐河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方城县拐河镇
邮编;473219
现任教长:王静谦
现任学董:艾振东
该寺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人1919年扩建,有捐助功德石碑1通仍存。全寺总占地面积2.2亩,原礼拜大殿为中国古典式带卷棚建筑,共6间,飞檐挑角,四周木雕栩栩如生;沐浴室、讲堂等计15间室,有金字四额4面。“文革”中遭严重破坏,1975年被洪水冲没坍塌。1983年全镇穆斯林捐资重建,因山区经济实力有限。仅建礼拜大殿、讲堂等普通砖瓦结构房屋8间。本寺坊教民155户,650余人,均为回族,属伊黑瓦尼.
方城县东关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方城县东关
邮编:473200
现任教长:李自明
现任学董:金衡山
该寺始建于明代,清代光绪时大修。原有学堂、大殿、卷棚、浴室、阿訇住室,现增修望月楼。落实政策后回收了供养地。礼拜大殿为中国古典式,全寺占地面积6.7亩,大殿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本坊教民475户,共2700人,均属回族,遵行格迪目。现有阿訇3人、满拉10人、学董及乡老17人。
方城县阎岗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方城县券桥乡
邮编:473200
现任教长:张永庆
现任学董:李玉合
该寺始建于明末,先修建大殿3间,北屋3间,清咸丰年间又建卷棚3间,南屋3间。从1990年到现在又陆续建起了南北水房子6间及院墙等。礼拜大殿为古老砖木结构硬山式。全寺占地面积4亩,建筑总面积866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14O平方米,本坊教民250户,共960人,均属回族,运行格迪目。现有阿訇2人,满拉8人,学董及乡老9人。藏阿文《古兰经》3O册。
方城县东岗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方城县袁店乡
邮编:473259
现任教长:张永大
该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初为草房;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改为砖瓦结构。后历经风雨侵蚀,又遭“文革”破坏,残败不堪。1986年由群众集资再次重修,立有建筑纪念匾记其事、现寺占地2.2亩,礼拜大殿分卷棚、正殿两部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占地面积约O.5亩;寺内建筑总面积3O0平方米。
该寺地处浅山区丘岭地带,土地贫脊,人均耕地少,水源缺乏,经济文化不发达.为解决寺内及教民用水,在郭德胜阿訇主持下,得各地穆斯林资助,于1993年打深水并(深达20余米)1眼,解决了急需,立有打井纪念石碑以示后人。本坊教民235户,980人,均为回族。
嵩县车村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嵩县车村乡车村
邮编;471421
现任教长:孙学仁
现任学董:了云龙
车村清真寺古已有之,历史沿革尚不清楚。寺原有建筑1967年被毁,1990年教民积资、欠帐重修。现占地0.4亩,修建砖木结构大殿3间,约60平方米,配以附属用房,请了1名阿旬。古老的清真寺又开始书写着回族艰辛的历程、现有教民60户,252人,均系回族。
汝阳县三屯乡东保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汝阳县三屯乡东保村
邮编:471221
现任教长:张隆华
现任学董:丁新朝
该寺创建于光绪十年(1884年),以后屡有修葺。1990年,在了聚同的倡导下又对大殿进行了彻底翻修。现寺占地2亩,建筑总面积31O平方米,其中大殿建筑面积为15O平方米。大殿面宽5间,传统古典式样。本坊有教民85户,42O人,回族,尊奉伊黑瓦尼教礼、寺有阿訇1人,满拉2人。清真寺原有卧盖夫土地11亩,现已分散。
新安县铁门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新安县铁门乡
邮编:471832
现任教长:李清才
现任学董:刘爱民
该寺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礼拜大殿为一般民房,全寺占地面积约0.3亩,建筑面积24O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16O平方米。本坊教民24户,共118人,均属回族。遵行格迪目。有阿訇1人。满拉1人、学董及乡老3人,
新安县五头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新安县五头乡西坡村
邮编:471821
现任教长:白金慈
现任学董:金青志
该寺创建时间暂不可考,现占地近1亩,有大殿3间,面积66平方米,附属用房3间,大门1间,二层楼式。本坊有教民一178户,560人,回族,遵奉格迪目教礼。寺现有阿訇1人。
内乡县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内乡县南大街
邮编:474350
现任教长:马荣珍
现任学董:杨华德
内乡清真大寺始建于明崇恢年间,历史悠久。全寺占地面积1.3亩,全寺建筑总面积为749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389平方米。为中国宫殿式。寺内有阿訇2名,学董二名,藏阿文经1部。
内乡清真寺有教民1365户,4758人,均系回族。进行伊黑瓦尼教礼。
邓州市清真西寺
地址:河南省邓州市小西关
邮编:474150
现任教长:谢孝忠
现任学董:马武友
该寺始建于明朝中叶,重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礼拜大殿为古典式。全寺占地面积约1.5亩,建筑面积IO00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本坊教民约2000户,8000多人,均属回族,遵行格迪目。有阿訇5人、满拉9人、学董及乡老12人。藏有《古兰经》8部,伟噶耶教法经解1本、石碑一通。清真寺楹联为:“礼拜礼心心礼拜;真诚真意意真诚。”
唐河县湖阳东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
邮编:473409
该寺始建于明朝初年,由本坊李姓祖先李顺在官拜总兵之后,回家省亲时为作纪念,特筹资兴建。明、清和1919年,俱有修缮,其中最大的扩修是在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
原寺建筑宏伟,布局整齐,浑然天成,寺门楼、卷棚、大殿和后殿成梯阶形逐步升高;大殿前院内两厢配房分别建有淋浴房、女寺、藏经楼、望月楼、客室、住室等,共1OO余间,占地10余亩,是一座不小的建筑群,由远望去确实巍峨壮观,一时间名闻鄂豫两省方圆数百里,其建筑华丽,雕刻逼真,布局匀称,风格优美,可与西安化党巷清真大寺媲美。
寺内原有许多珍贵的文物,雕梁画栋,庄严肃穆的大殿内挂有开始建寺时大匾,上书“清真礼拜堂”五个大字,龙飞凤舞.有很高的史料和欣赏价值,此外还有各任阿訇的挂匾等。其中有原国民党国防部长白崇禧牌匾一块,上书“清真寺内不准住兵”字样。
院内古木参天,石碑林立,碑上刻有建寺以来各个时代名人秩事和游人题词.院内原有清初栽种的桂花树一棵,树径数围,高十余丈,每当桂花盛开时节,满街飘香。“文革”中,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在寺内扒房、拉碑、砍树,短短数日之内,把一座古老华丽的清真寺摧残得面目全非,劫后只剩大殿3间为公所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及时落实,在广大教民的要求下,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和支持,筹集资金,在短短几年内,恢复了部分建筑,使清真寺面貌为之一新,虽不及初建时壮观,但使教民有礼拜的地方,过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
唐河县金光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唐河县上屯乡常湾
邮编:473407
现任教长:金德胜
现任学董:龚克斌
金光清真寺又名常湾清真寺。该寺复建于1993年1月。礼拜大殿为平瓦房。全寺占地面积3亩,大殿建面积约4O0平方米。本坊有阿訇1人、满拉2人、学董及乡老9人。藏阿文《古兰经》30本。
僵师市布村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惬师市综氏乡
邮编:471924
现任教长:刘敬一
现任学董:孙英民
布村在一望无际的中原大平原上,共有三、四百户人家,整个小村掩映在绿树中,周围是阡陌纵横的农田,春天满眼翠绿,秋天满眼金黄,祥和宁静的田园气氛令人陶醉。
布村清真寺始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随着时代的变迁,时光的流逝,该寺屡遭天灾人祸的破坏,也屡次被修自恢复。该寺原有养寺土地32亩,土地改革时,政府发给土地证,在1956年交村公用。现寺占地面积0.82亩,总建筑面积22O平方米.其中大殿建筑面积为98平方米。
本教坊有教民21O户,75O人,都是回族。寺内有阿訇1名,满拉1名,藏有阿文经卷3O本。
惬师市全屯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倡师市综氏乡
邮编:471900
现任教长:王国安
现任学董:兰青芳
该寺又名真光寺,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文革”期间大殿等建筑遭到严重破坏,1986年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实后,当地穆斯林齐心协力,出力捐资,重新迁建。其中教民杨富卿捐资数万元;兰慈敏尽管多年在外,仍捐款4000元,他们的慷慨之举,受到众乡邻的赞誉。现寺共占地6亩,寺院红色砖墙环绕,绿树簇拥.门厅为水刷石墙面,乌色大门,大门上端镶嵌着一块长方形的大匾,上面用阿拉伯文书写着“万归真一”一行金字。这一切都使清真寺呈现出一种朴素庄重的气氛.
寺内主要建筑有男、女大殿各IO余间,为中西结构的建筑风格,高大宽敞,采光充足,空气流畅,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另外还包括男女水房,男女讲堂,临街房屋,门楼等二、三十间附属建筑。
院内树木挺拔,花草芬芳,地面平整干净,的确是众多穆斯林涤荡俗想,虔诚礼拜的理想场所。现有教民200余户,约1OOO余人,都是回族,寺内珍藏着阿文经卷4O卷,其中尤为珍贵的是前人手抄的《古兰经》30本。寺中有阿訇2人,满拉10人,学董及乡老5人。
僵师县马屯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佳师县综氏乡
邮编:471923
现任教长:姚潭民
现任学董:她进芳
该寺始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解放前,一度因教争和姓氏之别而一村分3坊,1956年后因民主改革,土地均归集体所有,各寺失去固定收人,又合为一坊。寺在“文革”中遭到破坏。宗教政策恢复后曾予以修复。
现寺占地3亩,总建筑面积达140平方米。其中,大殿90平方米,为土木结构古建筑形式。寺内藏有阿文本经卷67本,波斯文经1部。本坊教民共609户,2470人。分属格迪目和伊黑瓦尼,哈吉有马周道、姚千镜。
兰考县茶庄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兰考县葡萄架乡
邮编:475317
现任教长:何存礼
现任学董:手平红
该寺始建于十七世纪初,1919年由本坊沙全德主持重建,1958年被毁。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实后,1988年又重建了清真寺大殿。礼拜大殿为3间,前平台走廊,后望月楼。全寺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2OO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80平方米。本坊教民85户,共36O人,均属回族。遵行格迪目。有阿訇1人、满拉3人、学董及乡老8人。
兰考县堌阳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兰考县堌阳镇
邮编:475312
现任教长:马继岭
现任学董:丁广亮
堌阳寺原名考城清真寺,始建于清朝中叶,具体年代不样。初建时只有几间草房。1917年经郭老四、郭明贺二乡老倡导,筹建了3间古式大殿。1932年毁于黄河水灾。新中国成立后由吕志兴乡老主持重修大殿两间,1985年再次扩建翻修。
该寺占地约O.7亩,总建筑面积82平方米,大殿面积50平方米,为平房。本坊教民约35户,有175人,均为回族,属格迪目。
兰考县红庙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兰考县红庙乡
邮编:475314
现任教长:杨永昌
现任掌教:赵清林
相传该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4月重修。大殿建筑面积6O平方米,占地总面积约O.6亩。本坊教民 120户,650人,均属回族,遵行格迪目。
镇平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镇平县城关乡
邮编:474250
现任教长:吕金周
该寺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其时回族人少,原寺只有草房2间,随着外地回族人不断迁入,在崇坝三年(163O年)重建。因工程较大,教民所抬钱款不足,派人前往陕甘鄂皖等地回民聚居区筹款,由此,大殿、讲堂、水房。居室次第建成,用青砖铺院。寺周围种植柏树花木,使寺院焕然一新。”文革”期间遭破坏较大,1980年重新翻修大门及女大殿和水房。大殿属悬山式,建筑面积210平方米,全寺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教民530户,27O0人,均属回族,遵行伊黑瓦尼。解放前该寺有土地180亩,现靠乜贴维持现状。
镇平县贾宋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镇平县贾宋镇
邮编:474272
电话:62273
现任教长:傅长德
现任学董:吴庆有
贾宋镇为穆斯林聚居地区之一,清真寺创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民国时期寺内曾设有镇平县第二中亚学校(阿文学校)。“文革”中遭严重破坏。1988年本坊移民同心协力,进行较大规模维修并新建集门楼、讲堂、客厅为一体的阿拉伯风格现代化双层楼房一座,顶部六柱进持一绿圆顶,两边各有一小型六角双层邦克楼,既雄伟挺拔,又对称美观。礼拜大殿外观分前后两部分,建筑面积约46O余平方米,为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已稍显陈旧。全寺建筑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本寺坊教民500余户,2300多人,均为回族,属伊黑瓦尼。
沈丘县槐店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东关
邮编:456300
现任教长:李道全
槐店清真寺,原名至元寺,近称老寺。座落在今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东关,这里居住着回族群众八千余人。
据《沈丘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由被忽必烈强征到中原来的波斯人阿力所建、距今已有72O年的历史.据《古碑》叙述它是豫东建起的第一座“麦斯吉德”教坊。
槐店镇原名槐坊店,明弘治以前称袜陵镇,为古项城县城。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陷河,城废。株陵镇南迁。明弘治十年(1497年)该处划归沈丘县,同边隅地带。明嘉靖三年(1524年)修寺一次。后因西北回民的迁人,众多老捐资扩建寺院,至明末崇帧兵与李自成兵交战时,道兵资。到清世祖顺治十年(1653年)、经山西洪洞迁人的穆斯林增多,以李、马、庞、海、刘姓为主,散居槐店及附近,建三十余村落,多以经商耕田为业,从此槐店市井开始繁荣。后经马氏先祖马辉(字敬昌)倡导重修清真寺,至马辉四世孙马延进,前后五十载之苦辛,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O3年)完工,建筑格式独树一帜,其规模在豫东数县是绝无仅有的一坊大寺。
清真寺坐西向东,占地面积:南北长11O米,东西宽81米,共13.5亩。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该寺。于中国宫殿式古典建筑.主体建筑分正门、过殿、礼拜殿、望月楼、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女殿、讲经堂、阿旬住房、沐浴房,对称排列两侧。寺北院有园林。整座寺院共计房舍63间,是取与穆罕默德圣人寿数相同之意。寺内建筑物上多有中国古建筑吻兽装饰,而其形状则以花卉图案组成,有远看是首,近观是花之感.
正门为牌楼形式,门两旁立一对青石狮,雄壮成武。两侧为南北便门。正门上额由康熙年间进士马朝轩书:“清真寺”回一块。南北便门上各书:“周中规”、“折中矩”,意为陶冶回民性情,躬行规矩,以求静心美德。
大门里靠南北墙处,立有古碑共十三通,计:元碑一通,明碑两通,清碑八通,民国碑一通,记载各代寺史.
过殿三间,中为廊亭,雕梁画栋,甚为雅观。过股正中上悬匾,为明代巡抚使巴图鲁·哈速鲁题:“道源无极”。
讲经堂排列在礼拜殿正门外两侧,南北各三间,为长廊出檐厢房式建筑,南讲经堂悬匾:“德步桑林”,北讲堂悬匾:“功补造化”,为清光绪二年(1876年)伊玛本杜宽所题。北讲经堂正厅上有匾一方,为清嘉庆六年(1801年)河南巡抚牛鉴所题:“明经堂”。
礼拜殿有卷棚、殿厅、套房、耳房、望月楼,浑然一体,建筑面积9O0平方米。经大殿北回旋梯登望月楼,楼高三层,顶层为宣礼阁,从这里可以乌瞰小镇全景.楼顶挑角飞檐,上绿色琉璃瓦,挑角上有风铃,楼顶上有新月标志。殿厅内有十二根红漆顶柱,下铺地巡板,整座殿堂可容纳一千人做聚礼。
礼拜殿中央挂经汉匾两块,中文匾书“道速独一”,为清廷卫侍马延襄所赠;阿文匾用库法体书“台思迷”,意为:奉普想特慈安拉之名。殿前两个明柱上刻有清康熙年间中原书法名家李润科亲书对联一幅,上联是:“狱海火烈要是欲火点捻”;下联是:“考赛水甜究从德水发源”。殿厅南山墙悬挂民国三年明远学校校长李遇春书:“感赞真慈”条幅。拜殿正门上悬匾:“事有真宰”。
1966年“文革”中清真寺被砸,寺内经书被付之一炬。古传文物被抢,十三通古碑和一对青石狮被砸成碎石,后被人拉走建房。1968年清真寺改造成化工厂,大殿被烧碱腐蚀,望月楼拆了当烟囱。到198O年重修时,该寺残垣断壁,几成一片废墟。
198O年清真寺经上级批准开放,穆斯林群众先后向清真寺捐献五万多元人民币,使清真寺部分建筑得到整修。礼拜殿、卷棚、南北讲经堂,女殿巳恢复使用,穆斯林们到寺内沐浴、礼拜。寺内现有阿訇4人。清真寺还成立了理事会,实行民主管理。现任的住寺阿旬李道全,被选为沈丘县政协副主席,他还是中国伊协第四届、第五届的代表。1983年以来,每逢开斋节,县委、县政府的领导都要前来庆贺,与穆斯林群众一道共度佳节。目前,槐店穆斯林,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坚持改革,劳动致富,安居乐业,一片繁荣景象。
焦作市造店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朱村乡造店村
邮编:454191
河南省焦作市的造店村,近6O00口人,全是回族穆斯林。该村的两座清真寺(男寺、女寺)有2OO多年的悠久历史,50年前,男寺曾返修一次窑殿。清真寺建筑古雅、考究,窑殿、讲堂、沐浴室、照壁等齐全,建筑具有相当规模,加之树木萄郁,整个寺院显得清幽雅静。
在十年动乱期间,清真寺成了“四旧”,遭到了严重破坏,寺内合抱粗的桐革树也被砍伐,穆斯林们看到此景,特别痛心。
打倒”四人帮”,民族宗教政策得到了逐步落实,在市有关部门的关怀支持下,清真寺成立了寺管会,市里又派专人协助清理寺院房产。村里“多斯提”激动地说:知感真主,民族宗教政策又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它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先后修复了沐浴室、专管会办公室、讲经室、会议室等。由于近几年在人民政府的领导关怀下,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于1982年全村穆斯林又捐款二万多元,重修清真寺,有关部门在物资上,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准工程进展顺利,很快落成。全村穆斯林表示,要以实际行动,建设祖国新农村,报答政府的思情。

 

 

责任编辑:M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河南省 清真寺

上一篇:湖北省清真寺
下一篇:河南省清真寺(3)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