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新城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丘北县锦屏镇
邮编:663200
现任教长:纳忠品
现任学董;马应春
新城村回族自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拨营上大庄、后由大庄搬迁回新城至今。清真寺始建于1913年,占地面积约1亩,礼拜大殿为土木结构,建筑面积15O平方米。全寺建筑面积35O平方米。辖教民1O8户,562人,均为回族。本坊有阿旬15人,满拉15人,学董5人,藏有《古兰经》90本。本坊朝觐哈吉纳忠品。
丘北日者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丘北县日者乡
邮编:663201
现任教长:马介珍
现任学董:司国龙
该寺又名松雾里清真寺,清咸丰“丙辰之变”前,在曰者街上,后迁河边村中心,当时为草房。1909年重建至今。占地面积2.3亩,礼拜大殿为土木结构建筑,大殿建筑面积20O平方米,全寺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辖教民378户,1748人,均为回族,属格迪目。本坊有阿图11人,满拉25人,学董5人。藏有《古兰经》1部,《古兰经简注》1部(十八世纪手抄本)。寺内存匾有“主宰宇宙”(民国三十三年陆军中将马继武赠),“允执厥中”(民国五年陆军少将马文仲立),“兴教卫国”(民国三十三年白崇禧题)。本坊著名人物有清朝钦加四品衔、四川补用直隶州知州赛加斌,陆军中将、第一方面军第二路军副指挥官马继武。本坊朝觐哈吉;马崇智、马正元、马仁。
丘北河外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立北县锦屏镇
邮编:663200
现任教长:合农道
现任学董。马遵贵
河外村回族自清道光二十五年(184年)拨营上大庄,后由大庄搬迁回旧城河外居住至今。清真寺始建于1992年,占地面积4亩,礼拜大殿为砖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面积210平方米,全寺建筑面积460平方米。辖教民85户,378人,均为回族。本坊有阿旬3人,满拉10人,学董5人,藏有《古兰经》30本,全《杂学》上下册50本。寺存“全体大用”匾,右书有:民国五年,左书:陆军少将马文仲敬立。
广南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广南县城关乡
邮编:663300
现任教长:马金超
现任学董:马荣昌
广南清真寺始建于清朝,1980年重修。占地面积1.1亩。礼拜大殿为老式宫殿建筑,7O平方米,全寺建筑面积35O平方米。教民51户,2O7人。均属回族、本坊有阿訇3人,满拉3人,学董5人,藏有《古兰经》73本。本坊朝觐哈吉马荣昌。
保山清真寺
地址:云南保山市清真寺街7号
邮编:678000
现任教长:马品德
现任学董:马永安
保山原名永昌,为云南回族聚居地之一,原有4000余人,3座清真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被当地官员和乡团有预谋地屠杀,生逃者仅数百人,杜文秀为其中1人。现寺为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1922年再修,1924年扩建南院教室。总占地2.5亩,礼拜大殿为中国传统歇山式,建筑面积175平方米;南北厢房为两层楼式共12间,南院3面建筑15间,东院两面8间。总建筑面积145O余平方米,布局随意自然,少雕琢。“文革”期间被全部占用,至1991年陆续退还。民国时期云南知名大阿訇纳润章在此执教16年,教务兴盛。本寺坊现有回族教众约千余人。
本寺历届五梭(教长)及任期;
马志元20年 张玉舒5年 尹光字3年 三步禹3年 黑乌思15年 纳润章16年 马信一2年 马忐贤3年 马恩良2年 马安真10年 王思忠10年 何子风5年 马宝山2年 马品德2年
本访有朝觐哈吉7人。
腾冲县腾城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腾冲县城无古村
邮编:679100
现任教长:蔡 旭
腾冲地处云南边垂,已接近中缅边境,气候炎热,雨量充沛,风景秀丽。县城有回民约600人。清真寺建筑完备,规模较大。经济条件也较好。县伊斯兰教协会设在该寺内。寺有附属旅店一处,原名“腾冲县第二旅社”,属一华侨私产,现巳捐给全县回族,由该寺托管,每年纯利可达万余元。此款用来维修全县各清真寺房产,也用来资助寺办学校。
昌宁县动廷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昌宁县颜廷乡
邮编:678100
现任教长:沙汝恒
现任学董:马世军
动廷清真寺始建于1946年,占地面积5.6亩,礼拜大殿为古式五转七,土木结构。建筑面积353平方米。全寺建筑面积721平方米。辖教民153户,744人,均属回族。本坊有阿訇l4人,学董11人。藏《古兰经》6部。清真寺存匾有;真主独一。清真无极,万物主宰,惟精惟一。楹联:“道自西来历唐宋元明清永垂教典;泽流东土本念礼斋课朝世守良规”。“寻思昨日保守今日提防明日日用之事在身心;记忠孝先天勤修终天惧怕后天天堂之路惟忠孝。”该寺列评为昌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坊朝觐哈吉马文科、薛云亭、金五梭、阿林弟、薛兆荣。
施甸县西山村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施甸县西山村
邮编:678200
现任教长:马志良
施甸县西山村地处云南西部,过怒江后,已临近中缅边界,四季如春。清真寺有回族教民80 余户,500多人。清真寺大殿、宣礼塔、经学楼等一应俱全,规模较大县伊斯兰教协会办公室设在此寺。
潞西县芒市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潞西县芒市镇
邮编:678400
电话:21094
现任教长:锁宝民
现任学董:闪光勋
亦称芒市地区回族服务站。德宏州是一个以傣族、景颇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解放前,当地回族不多,新中国成立后,回族从祖国各地来到德宏地区参加边疆建设,逐步安家落 居。为了体现党的民族宗教政策,1984年经州人民政府批准,兴建该 寺。现夺占地2.5亩,建筑面积56O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20O平方米,为园顶四方形建筑形式。坐西东,对称布局,由照壁、大门、居室、办公室、礼拜大殿、沐浴室、厢房组成。院内古柏参天,种植名贵花卉。现已成当地穆斯林群众举行会礼和庆典的重要场所。该寺现有学董7人,阿訇5人;教民800余人,均系回族。寺内藏有阿拉伯文经典50卷。
勃海曼写清真寺
地址:云南劾海县曼奇回村
邮编:666200
现任教长:马占云
云南扬海为傣族聚居区,回族约在清中叶开始迁入居住,后形成曼鸾、曼赛两个村寨,居民讲傣语、穿傣服、遵傣家习俗,恪守伊斯兰教,称“帕西傣”(傣回之意),约300余人。清真寺约建于清道光十年至二十年(1830—1840年)间,1943年重建,“文革”中坍塌,1983年再次重建。礼拜殿颇具当地特色,全用竹子建盖,建筑面积123平方米,沐浴室及其它房屋126平方米。本寺历任教长可知者有马彭美、桂阿訇、何集生、马福图、纳常寿等。
大理市芝华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风仪镇芝华村
邮编:671005
现任教长:马介聪
现任学董:赵汝柏
该寺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曾大修一次,1983年再次扩建修复。占地面积3.4亩。建筑物各具特色,华丽美观。寺门楼灰砖筒瓦结构,两层飞檐高翘,下为向外八字起脊山墙,左右各有1棵大树相护;门内中轴线上为3层八角亭式木结构叫拜楼,面积54平方米,古朴、美观,被定为大理市重点文物;再后拾级而上为礼拜大殿,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形式,建筑面积404平方米,高大雄伟。左右讲堂、水房等建筑相次鳞比,楼房错落。天井虽较为窄小,两行柏树生机盎然,从寺门穿叫拜楼而入,更增大殿肃穆庄严之感。寺内原存云南知名大阿訇 珍它手抄《古兰经》1部,白崇禧将军题匾1块,均毁于“文革”。本坊教门兴盛,寺内一直办有阿文学校,1978年以后已毕业四届43人,坊内现有穿衣阿訇48人。辛亥革命老人、护国运动将领、原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赵钟奇(1878—1970年)先生为本村人。本坊现有教民396户。149O人,均为回族。
大理市上兴庄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永兴上兴庄村
邮编:671004
现任教长:马月超
现任学董:马嘉林
喜洲镇上兴庄位于苍山十九峰之一,即苍浪峰峰麓下,距离下关37公里,是一个景色秀丽,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的小村。全村共153户人家,700多口人,都是信仰伊斯兰的回族。
上兴庄村史载,该寺初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于1921年、1925年两次迁址重修。“文革”期间,遭破坏,宗教政策落实后,1980年,村民自筹资金迁址第四次重建.1992年,再次集资25万元,并积极向外地募捐,第五次重修。计划修建1座钢筋混凝土六层的宣礼塔;扩建大殿,使面积达500平方米,可供5O0多人同时进行礼拜;还将维修经堂、浴室等。
该寺办有阿文学校,近十年共培养阿文毕业生1O0余人,现有中阿文毕业的老中青阿訇27人,有外地满拉(海里凡)2O人。学董10人。
大理珂里庄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珂里庄
邮政编码:671004
现任教长:宝进武
现任学董:袁兴彩
珂里庄先民原系中亚细亚穆斯林,元至元年间随赡思丁·赛典赤来大理驻防。云南建置行省后,政治中心由大理移至中庆(昆明),兵旅之事稍懈,即安置屯垦于此,领土占籍,而成家园。初奉命屯田于点苍山五台峰下,村址为万花溪冲积的沙滩,沙应石底,荆棘丛生。经数十年辛勤劳作,开沟道,理阡陌,得水四千余亩,园百亩,庐80亩,墓基近百亩。清真寺亦当初建于此时。历元、明、清三朝,学中华文化,习中原礼仪,与当地汉、白等族交往密切,和睦共处。爱自清咸丰六年(1856年),云南掀起灭回恶浪,鹤丽剑千总张正泰在滇西北诸村烧杀,回族被迫自保,随社文秀抗清达16年之久。起义失败后大理境1O万回族被集中于古城北10公里的洛阳村北溪边,惨遭杀戮,珂里庄5OO余户,2O00多口亦几被屠尽,至今大理境15村回民于农历腊月十一日仍到该地敬诵古兰,悼念死难先灵。当时所有田产均被定为叛产予以没收。光绪十年(1884年),劫后余生难民陆续归里,齐心协力先后以重金赎回旧所,各村逃难者多归珂里庄落户,人口增加,经济不断发展。清光绪三十四年(19O8年)在旅缅泰及各地教胞大力资助及周围汉、白等族鼎力支持下再建清真大寺,占地面积4.5亩,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礼拜大殿为中国宫殿式,建筑面积290平方米,可同时容数百人礼拜,两厢楼上下各1O间,为讲经堂。1926年添建宣礼楼,底2层5大间楼房为基,中间为大门通道,三层扶梯直上,至四层外转回楼,檐牙高啄,宝顶穿空,平地拔高5丈余,登楼远眺,苍饵景色尽收眼底,气概非凡。“文革”期间遭严重破坏,正殿棂窗数层透花雕刻被凿,屋脊、檐角被撬砸,宣礼楼被拆除。1978年以后陆续翻修礼拜大殿,重建宣礼楼,大致恢复了原貌,现寺内建筑总面积915平方米。本寺坊教民196户,915人,均属回族,有穿衣阿旬34人。
洱源县国果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洱源县茨碧乡
邮编:671200
现任教长:马志高
现任学董;马莲芳
回果清真寺始建年代不详,清同治十一年杜文秀起义失败后被毁。后在大果村南河坝盖民房1间,权当清真寺。1922年重修,并修耳房2间。“文革”期间被损坏,加上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不复使用。1985年重新修复和扩建了大殿及耳房。
现有清真寺占地2.5亩,大殿建筑面积40O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仿古建筑,大殿有3门,均为屏风式雕花隔扇,门前为厅廊,有木质廊柱支撑。寺院内清草绿竹,花映石阶,甚是幽静。寺内现存“万化归真”古匾1块,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年云南鹤庆总镇都督张凤鸣所赠,悬于大殿正门之上。本坊教民共有1O6户,518人,均为回族,属格迪目。
洱源县三枚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洱源县右所乡三枚村
邮编:671203
现任教长:马慈忠
现任学董:张文秀
该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9O8年),后有扩修。现占地5亩,建筑面积2540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99O平方米,为中国古典式风格,前部为单檐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周围走廊用红圆木柱,古朴壮观。后部为上八下四重檐式“八角楼”,壁墙砖雕、木刻,工艺精细。本坊现有牧民2O8户,共1139人,均系回族;其中学董6人,阿訇45人,满拉3人。寺内收藏阿拉伯文经典5部,大明宜德年间大香炉1个。
洱源县乔后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洱源县乔后乡
邮编:671207
现任学董:木国栋
乔后清真寺约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占地1亩,大殿为悬山式,建筑面积2O0平方米,大殿正门为雕花隔扇,雕有花鸟图案,线条流畅,做工精细,本寺坊现有教民14户,84人,均属回族。
洱源县土庞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洱源县右所乡北士庞村
邮编:671203
现任教长:王显龙 现任学董:马士显
士庞回族村形成于明洪武年间,因村子座落在钟灵寺与西山庙之间,故取名寺旁村,后因该村人材辈出,有进士、武举,也有大阿訇,改名士庞村。村中原有清真古寺1座,咸丰六年(1856年)被张正泰带领的清军焚毁。现寺建于光绪甘二年(1896年),望月楼建于1920年,大殿建筑为悬山式,建筑面积约1O00平方米,全寺建筑面积250O平方米。有教民376户,182O人,均属回族,尊奉格迪目教礼。
该寺存有“重修士庞村清真寺序”和“创造登明楼碑记”。本坊每年除举行几个重大宗教节日外,还举行两次纪念亡人节,源自咸丰六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清兵血洗士庞村和同治十一年腊月初五大理反清政权失败后,士庞村再遭清军血洗。饵源县伊斯兰教协会设在该寺。
洱源县鸡鸣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洱源县右所乡
邮编:671203
现任教长;马德升
鸡鸣清真寺建于1977年,为重檐歇山式,大殿建筑面积为366平方米,全寺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占地3亩,大殿建筑极为考究,门窗做工精细,全为木雕花纹式几何图案。旅台同乡王立志哈吉为台湾中国国教协会理事,研究穆斯林文化,在香港、马来西亚及泰国很有名望。资助并发起在该寺建造1座四层楼阁式唤拜楼,于1992年11月25日落成,并捐资修建1所图书馆。附属该寺的鸡鸣明法学校,已为该地培养了百余名男女宗教人才。
该坊有教民230户,1400余人,均属回族。
洱源县上北门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洱源县玉湖镇
邮编:671200
现任教长:马介源
现任学董:张永安
洱源县上北门清真寺座落在城西北的小山坡上,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那时全村只有回族18户,50多人。经过近百年的沧桑岁月,清真寺已破烂不堪、再加人口增长,原寺不能适应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需要。经全村教胞的努力筹备,于1987年6月,筹备择地另建,新夺占地2.3亩,礼拜大殿建筑面积17O平方米,为重檐歇山式。在新建清真寺还未竣工之前,老寺仍继续使用。老清真寺占地面积0.5亩。大殿为悬山式,建筑面积93平方米,殿前悬“教本唐开”“清真不二”两块匾,寺内植花种草.环境幽雅。本寺坊现有教民76户,417人,均属回族。
宾川县宾居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宾川县宾居乡
邮编:671600
现任教长:马学清
现任学董:吴永庆
该寺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大殿为中国古典式,占地面积6亩。现有3间 礼拜大殿,为1933年重建。殿内高挂贴金阿文字匾1块。殿门外高挂黑漆木匾,上书“万有真源”。木板楹联有:经一经精教本意真罗万象,不二不杂道包天地贯三才。外墙北壁上有粗楚石碑1块,书有“古清真”3字,宣礼楼挂匾1块书“天经焕彩”。本寺坊教民40户,167人,均属回族,属格迪国。本坊有阿訇3人,学董5人,藏有阿文本经典3部。
宾川县州城乡东庆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宾川县州城乡龙色村
邮编:671604
现任教长:朱月山
现任学董:杨 猛
本寺创建于1929年,由本村教民杨茂亭、马老石捐资兴建。1990年全村教民集资,进行了全面维修。现占地3.2亩,建筑面积267平方米,为中国传统式建筑形式,砖木结构。主要建筑有大门、礼拜大殿、学房、沐浴室等。现有教民32户,共148人,其中阿訇4人。寺内收藏阿拉伯文经典4部。
永平曲妇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永平县曲调令
邮编:672600
曲碉村位于永平县城南5公里外,这里曾是博南古道之咽喉,现有昆曲路(32O 国道)旁村而过。清咸丰、同治年间,村西、村南各建有1座清真寺,后被毁。清末,在当地士绅马双元、马汉卿、马瑞光、马中福等倡导和主持下,全村集资,历经数年,克服重重困难,于1913年建成新寺。1958年被占,“文革”中毁损严重。宗教政策恢复后,进行了扩建和维修,面貌焕然一新。永平县伊斯兰教协会从1981年起就设于此寺。现寺占地5.4亩,建筑面积200O平方米,由雄伟壮观的大门楼、大殿和宜礼楼等组成。其中宣礼楼采用中西结合形式,既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也保留了古色古香传统特色。共分4层,第一层上方用碧绿色瓷砖砌为圆拱形。从两侧转角楼梯上去,到达第二层,正中雅室为阿旬宣讲教义,朗诵《古兰经》的广播室,两边有教室,周围是通道和阳台,多置花卉盆景。第三层,左右两边为会议室和阅览室。正前方阳台上安有7大颗桃(球形)形的橘黄色旗座,是供节日插彩旗用的。第四层为精巧玲珑的六角凉亭,正前方横匾写“宣礼楼”3字,整个亭子雕梁画栋,四周花窗工艺精湛。依因四望,整个永平坝子尽收眼底。礼拜大殿面阔7间,歇山式屋顶。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院内绿树成荫,花香满庭。走道两旁是宽敞明亮的讲堂。本坊教民共1256户,人口4885人,均属回族。
巍山县大围埂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巍山县永建乡大围埂村
邮编:672401
现任教长:马相恒
现任学董:马相武
大围埂因蒙面诏曾在此筑围埂而得名。位于关巍公路东侧,北据大理市2O余公里,南至巍山县城20公里,环山绕水,宜于耕牧。有教民25O户,1500余人,属格迪国。是云南著名的回族村寨。又曾经是杜文秀大理政权根据地的一部分,有数处遗址可供凭吊。
大围埂清真寺,由礼拜大殿、宣礼楼、厢房和门楼组成,宣礼楼将寺院剖为两进,寺前约1亩见方的广场,中有两人合抱榕树1棵,枝叶繁茂,绿荫如盖。整个寺院,格调一致,古朴典雅。布局整齐,结构严谨。礼拜大殿始建于元末明初,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腊月,清军围攻时被烧毁,1917年重建,1978年扩建,1990年再次重建,规模增至面阔11间,长4O米)进深5间,宽24.2米;上下两层,高18.2米,建筑面积为1572平方米的大拜殿,可容1200人同时礼拜,耗资7O余万元。大殿为重檐歇山式。窑窝之上,前檐两角,各有一个三层亭阁,斗拱五踩,飞檐飘逸。勾心斗角。浑然一体,金碧辉煌,庄重而又俊秀,为滇省首屈一指的古典式清真寺。宣礼楼始建于1944年,是四角攒尖式三楼一底建筑,14格,建筑面积为576平方米,挺拔俊秀,规模之大全国罕见。清真寺门楼为钢混结构的两层楼房,上层是巍山县伊斯兰教协会会议室和图书报刊阅览室,下层是店铺.两厢是木构民房,作教室和宿舍、全寺总建筑面积3156平方米,占地约10亩。
本村宗教根底深厚,曾出现过一些经师,经堂教育长期不断,许多阿匐被外聘担任教长。特别是1949年中阿并授的兴建中学迁往大围埂以后,更是影响三选,远近向往。现有巍山伊斯兰师范学校1所,满拉85人,哈吉2O余位,阿訇10O余人。
巍山县小围埂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巍山县永建乡小围埂村
邮编 672401
现任教长:马云从
现任学董:马同标
小围埂是云南著名的回族村寨。因蒙西诏时曾筑围埂得名,东靠青埂,关巍公路穿村而过,风景秀丽,交通便利。教民44O户,2500余人,全是回族,属格迪目。清咸丰六年(1856年),拥戴杜文秀发动反清起义,直到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清军围攻时,仍顽强战斗,凭险据守,全村万余人,除70余人逃脱外,全部死于清军屠刀之下。至今仍然依稀可见的城墙、城门、壕沟、炮台、练兵场、誓师地和万人冢,勾画出了这个当年杜文秀起义的重要根据地之一的历史面貌。每年正月初五日,全村教民都要诵读《古兰经》,隆重纪念这个亡人节。中外学者也不断来访。清真寺由礼拜大殿、宣礼楼、教学大楼和厢房组成,宣礼楼居中,把专院隔为两进。礼拜大殿始建于元末明初,同治十二年(1873年)正月清军屠村时被毁。光绪三十四年(19O8年重建,1976年扩建,1990年再次重建。)此殿为中西合壁式建筑,钢混体,瓦屋面,空花屋脊,星月模型高悬,前檐两角,圆顶高塔耸立,有浓郁的阿拉伯建筑风格。殿长37.5米,宽22.5米,高18米,上下两层,且有地下室,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殿体色彩朴素,殿堂明亮舒心,为该县规模仅次于回辉登礼拜大殿的建筑。宣礼楼是四角攒尖式建筑,共12格,建筑面积为5O4平方米、南侧是长24米,宽7米,高四层的钢混结构教学大楼。内设穆光学校1所,加上其他厢房,全守总政筑面积461O平方米,占地约15亩、寺内有本村1914年树立的《社契永业图》碑1块,记载咸丰同治事变的幸存者买回“叛产”,重建村寨的经过。并有马云从经师的《清真玉柱》、《教款捐要》、《四篇要道》、《字法初探》、《虎退补》等译著。本村现有哈吉24人。本村宗教源远流长,经堂教育久盛不衰,著名经师层出不穷,在云南省有很大影响。大阿匐马瑞图1941年应聘任该寺教长,直至1945年病逝,葬于小围埂。其子马云从亦尔林高深,有“大吾梭”之称,现任该寺教长。
本坊旅泰国华侨忽然茂哈吉为桑样建寺办学颇多出力,深受广大穆民敬重。
巍山县回辉登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巍山县永建乡回辉登
邮编:672401
现任教长:朱加武
现任学董:朱状先
回辉登是巍山最大的、云南著名的回族村寨,位于巍山坝子北端的西河边,高踞于千顷良田的瓜江冲积小平原上。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元驻防屯牧于此,得名“回回墩”,后来逐渐由屯军的回回营地演变为回族村寨,并取回族光辉之意,改名为回辉登。现有教民958户,4616人,全是回族,属格迪目。文化教育发达,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1所。
回辉登清真寺由礼拜大殿和若干厢房组成,酉是大殿,东是天井,南北为厢房。礼拜大殿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光绪初年毁于火灾。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建。1944年又在西面建1座新殿,规模居巍山各村礼拜殿之首,与老殿并存。1993年,为适应人口发展的需要,对清真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将光绪二十年建的宣礼楼拆除,老殿移往村东作女子阿文学校校舍,在原址上新建礼拜大殿,与1944年的大殿相接,形成当今全省最大的礼拜大殿。该段为中西合壁建筑形式,钢混体,瓦屋顶,屋脊有一个六角亭,前檐两角各有一个高耸人云的阿拉伯尖塔。殿高32.9米.建筑面积3574平方米。两拨一底,除可容纳4,000余人的礼拜堂外,中文图书室,中文管理员室,阿文图书室,阿文管理员室,中阿文阅览室,电教室,会议室,客厅,宣礼室等一应俱全,设于二、三层楼上。造型新颖,殿体壮观,装璜美丽,特色鲜明。两侧有木结构厢房28间,作教室和宿舍之用。天井全由水泥筑成,花木盆景,陈列有序。整个寺院布局整齐,开阔大方,占地约11亩,总建筑面积为5906平方米。
本村宗教源远流长,曾出过一些著名经师,有许多阿旬被聘担任教长,在全省有很大影响。本坊已故教长宝殿坤(1884——1976年)学识渊博,在迤西颇负盛名、现有阿訇329人,哈吉20余人,寺内有阿文学校1所,满拉80余人。朱状先学董在兴建礼拜大殿和办学中呕心沥血,贡献颇大。
巍山县三家村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巍山县永建乡三家村
邮编;672401
现任教长:张学胜
现任学董;马云龙
三家村,因建村时仅有三户人家而得名,位于永建坝子南端,北临大围埂,南靠小麦庄河,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教民280户,1500人,全是回族,属格迪目。
清真寺始建年代不详。1914年重建礼拜殿,1977年扩建,建筑面积713平方米,单檐歇山式。1945年新建宣礼楼,四角攒尖,建筑面积528平方米,亦作清真寺门楼。大殿前后,庭院宽敞明亮,四周有木构民房38间,作教室、宿舍。全寺总建筑面积为352O平方米,约占地10亩。
本村宗教根底深厚,经堂教育长期不断,出过一些经师,现有阿訇100余人,哈吉4人。寺内设有阿文学校上所,满拉32人。还有马绍周、马绍武教亲出资,建立“惠光教育基金”,创办儿童阿语班,聘请年轻教师,采用新式教材,实行电化教学,培养新型的阿语人材,目前有小学和学前班各1班,在巍山的阿语教学中迈出了崭新的一步。本坊马孝章毕业干成达师范,现为云南著名的阿文书法家,所书经文中堂对子为广大穆民所深爱。
巍山县马米厂(马姓)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巍山县永建乡马米厂
邮编:672401
现任教长:马化鹏
现任学董:马俊雄
马米厂马姓,居于米姓西北,两姓相连。北临深沟河,西北接永建坝子,地势高昂,梯田层层,曾经是居高望月,用海火向回族村寨传送菜买丹月封斋信息的村寨。教民24O户,14O0余人,全是回族,属格迪目。
清真寺始建于元末明初,同治十一年(1872年)大殿被毁,六角攒尖式宣礼楼幸存。191O年重建大殿,单檐敬山式,1976年扩建,建筑面积596平方米。1991年,拆除宣礼楼重建,为六角攒尖台式,三楼一底,建筑面积为6O0平方米。有厢房若干,作教室、宿舍之用。全专总建筑面积为1947平方米,约占地8亩。现有阿旬63人,哈吉7人,寺内有阿文学校1所,满拉30人。本坊宗教根底深厚,现任教长马化鹏中阿兼通,担任县伊协会长、州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