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集安有卜巴巴拱北
韩集拱北,建立在临夏县城所在地韩家集中心地段,占地二亩多,东邻县中学,西连公、检、法大院,外型古朴典雅的金顶,在院内苍松古柏的掩护下呈现古香古色的景色。
(一)拱北简历
韩集拱北,是西域来中国传教的四十位“费格勒”(传教士)之一的奄由布巴巴的墓庐,原名沙沟门拱北,又叫老鸦[鸹]关拱关、尕拱北,现称韩集拱北。口碑传说,清朝初期,韩集拱北的建筑已形成一定规模,甘、青、宁、新、陕、川和本县的老鸦[鸹]关、土门关、槐树关的一些信教者聚众庆赞祭祀,马鸿逵之曾祖马良回望众乡闾,颇孚重望,常常牵头拱北庆赞事务。民国二十年,乡绅马子扬助力重新修建了濒临倒塌的拱北上房,并增建了些其它建筑物。
1958年,在反封建、大炼钢铁运动中,拱北的金顶被毁,其余建筑物安然无恙,但大、小二鼎宣德炉、六盆铜制牡丹花,一对青铜鹤、清代书法家王文治花卉一副,百骨四扇屏一副,裴建准、苟炳家书写的字画各一副,马福祥将军书写的“虎”字中堂一副,均被抄没,下落不明。同时,20间外格夫铺面亦被拆掉。
被运动冲击后的拱北院房屋,先当幼儿园,后作县政协机关。据拱北人士言之,1965年,拱北前后坟院(群众和拱北的)毁掉,后坟院及部分前坟院建成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机关,前坟院的余部建成简易电影院。1995年拱北提出要求:将影院地址归还拱北,目前,县人民政府正在调查之中。
粉碎“四人帮”之后,党中央拨乱反正,宗教政策逐步落实。1985年、1990年,落实了拱北住宅院、墓庐院。信教群众,喜悦满怀,在拱北当家人马清芳的倡导下,自筹资金12万元(拱北的收入),管委会积极组织,建起了既古朴又华丽的金顶,金顶的建成,不仅满足了群众宗教活动的需要,亦为县城风光增添了一组景观。
韩集拱北在本世纪初当家人已传至大拱北排行“一清风云月,道传永世芳”的第十辈“芳”字派。前十辈道传的第九辈——马世守,小名马个,二十至五十年代当家人马敬芳,经名奴勒,1958年冤死狱中,1983年平反,现在的当家人马清芳,任县政协委员、伊协委员。
(二)金顶特色
金顶,即贤人奄由布巴巴的墓庐,高16米,六棱塔型,造型别致,砖木水泥结构,飞檐挑搁,五彩斗拱。顶面,阴阳瓦,宝瓶,斑马云子;其下雕之花枝吊垂。四格,雕之石榴云子;东北面、北面、西北面、西南面阔面,以次雕之双狮捧炉、园光圣训、獬虎捧寿、金钱窗;南面,拱型正门,配雕有香草云子;门顶,海水朝阳、二龙戏珠,门顶拱型两侧,雕之镂空葡萄,门匾“真一”;阔面之下,雕之八卦拦杆、八宝云子;正面垂头,雕之百古;正面对联:“一真清风贯乾坤,云月映照万古同”;腰束,雕有五福捧寿、香草云子、黄冠香草、荷花鲤鱼;底坐周围,雕有香草云子。
金顶修建,神工鬼斧,景物镂雕,栩栩如神。
(三)拱北人士的事务
韩集拱北的人士,主要是讲经传教,遵信五典,驻守拱北,新中国成立后还配合人民政府在宣传党的政策,教育信教群众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民族团结、教派团结、扶贫济困、调节民事纠纷等方面作了许多工作。这种新风尚经久不衰。
注:1、韩集拱北的情况为王学龙(县政协委员)、马清芳、马元成等提供;临夏大拱北的杨世俊(州政协常委、省政协委员)亦提供了一些韩集拱北的情况。2、拱北的前期历史,特别是首建时间,均无文字明显的遗物记载,凭据传说。
1995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夏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临夏县文史资料<第三辑> 》 1995年12月印)。
责任编辑:May
上一篇: 云南小寨拱北
下一篇:康乐草滩后院中和堂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