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的伊斯兰教:现状与特点
分享到:
2012-10-02 00:54:07 【来源:】 点击:

  二、东南亚伊斯兰教的特点

 

      1、东南亚地区伊斯兰教的分布和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这种状况既存在于整个东南亚地区,也存在于某个国家内部。从地理分布上来说,如前所述,穆斯林主要分布在北纬10°以南的国家和地区。在印尼,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的伊斯兰化程度要比巴厘岛、马鲁古群岛和伊里安岛要强一些;而在同样的岛屿或省份,沿海地区的伊斯兰化程度一般要比内地要强一些。在马来西亚,西马的伊斯兰化程度就要比东马更强一些;但具体到伊斯兰政党活动的地区方面,则又是西马(特别是吉兰丹和吉打州)更为突出。从民族分布上来说,伊斯兰教主要流传于马来人、摩洛人以及外来的穆斯林移民及其后裔上,而其他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则相对很少。可以看出,东南亚地区的宗教信仰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以民族(种族)来划分的现象。实际上,马来人也将伊斯兰教看作是“自己的宗教”,而将其他宗教看作是“别人的宗教”。 从伊斯兰教与国家政治的结合程度来看,东南亚各国也存在差异。对印(尼)、马两国来说,无论是从其国家独立进程,还是从其现在国内政治斗争中来看,伊斯兰教都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现象是与伊斯兰教与民族主义一贯密切结合的传统是一致的。目前,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和文莱两个国家享有国教的地位。虽然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伊斯兰教并不是其国教。在其他国家,伊斯兰教只是国内多种宗教之一,在法律上与其他宗教拥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只不过在新加坡、菲律宾和以及更次程度上的泰国和缅甸,因为某些原因而使得伊斯兰教比较容易引人关注而已,但这些国家的主要宗教并非伊斯兰教。在柬、老、越三个印支国家中,伊斯兰教的发展更为缓慢,特别是后两个国家几乎与伊斯兰教没有什么关系。东南亚伊斯兰教这种分布和发展的不均衡,与伊斯兰教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原有宗教发展状况、国家政策以及社会制度等诸多方面因素有关。

 

      2、东南亚地区的伊斯兰教除遵循基本的伊斯兰教的教规教义外,还在某些方面保持着某种本地特色。在东南亚,伊斯兰教教规在通常情况下既不象在北非和印度,更不象中东那样为信徒们严格遵守,多数信徒也没有履行严格的“五功”,有不少的人可以说是“名义上的穆斯林”。东南亚地区的一些与伊斯兰教教义相违背的传统,如舞蹈、绘画、雕塑、建筑风格、和皮影戏等等仍然大量得以保留;抽烟、饮酒、斗鸡等习俗仍然在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不过这些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伊斯兰化了。例如,按照国外学者的观点,印度尼西亚信仰伊斯兰的爪哇人至少可以分为两大宗教团体:“阿班甘”(名义上的穆斯林)和“桑特里”(虔诚的穆斯林)。估计前者约占爪哇人的30%,后者约占60%或者更多。很多政府阶层和军队将军都是名义上信仰伊斯兰教。“阿班甘”既崇拜真主,也信奉其他圣灵和魔力,包括一些印度教神。事实上,现在可以将这种区分应用到整个印尼,用来区分穆斯林是名义上的穆斯林还是虔诚的穆斯林。(注:参见[英]黛安·K·莫齐主编,季国兴等译:《东盟国家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4-136页。) 当然,随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目前在印尼、马来西亚也有一些激进的伊斯兰团体和势力要求在国内实行严格的伊斯兰教规教法,甚至采取暴力手段袭击他们认为不符合伊斯兰教规的活动。例如最近发生在雅加达伊斯兰激进分子袭击娱乐场所就是一个例子,但总的来说这种活动是受到社会舆论谴责的。

 

      3、从宗教的政治性上来看,东南亚的伊斯兰教在印尼、马来西亚、文莱和菲律宾的政治性很强,而在其他国家的政治舞台上则相对较弱。宗教从来就没有脱离和超越过政治,这种情况在东南亚地区也是一样的。在马来西亚和文莱,作为国教的伊斯兰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政治的烙印。马来西亚的回教党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反对党,国家元首由苏丹担任,伊斯兰教选民和教界是任何一个政党竞选时必须争取的对象。印尼在这一点上与马来西亚有共同点,但也有自己的特色。从印尼独立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从较早的关于是以伊斯兰教立国还是以“建国五基”立国的争端,到近来亚齐的独立分离运动,无一不与伊斯兰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出于种种考虑,印尼最终没有将伊斯兰教作为立国的根本,但为了突出伊斯兰教的作用,还是在其“建国五基”的第一条里规定了“信奉唯一真主”的原则(注:有的地方也表述为“信仰一神”。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神”并没有明确为真主安拉。)。

 

     事实上,不管总统是苏加诺,还是苏哈托,以及后来的哈比比和现在的瓦希德,任何一个印尼的国家领导人及其领导的政党、集团,从来就没有忽略过伊斯兰教在这个穆斯林人口最多国家中的作用。根据印尼“建国五基”的原则,印尼政府对待伊斯兰教的态度有一个共同点,即对伊斯兰教既利用又在某种程度上加以约束。利用表现在通过伊斯兰教的旗号采取某些政治行动,或者对某些政治活动赋予伊斯兰意义和解释;而限制则表现在始终坚持“建国五基”的立国原则而不是伊斯兰立国的原则,以及在有些政治场合限制伊斯兰教的作用。但时至今日,印尼国内还有伊斯兰教立国的呼声。 总的来说,伊斯兰教的政治性直接导致了伊斯兰教成为了印(尼)、马、文等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这种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的东南亚国家。

 

      4、当代伊斯兰运动在东南亚地区还没有出现,或者说还处在很低的层次和程度上。“伊斯兰运动”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明确和公认的定义,一般是指在伊斯兰宗旨下发生的社会运动。相对于中东、北非以及后来的中亚、巴基斯坦等地区的伊斯兰运动对所在国家地区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巨大影响来说,东南亚地区的伊斯兰运动无论是从规模、程度和影响力来说都是不能与之比拟的,因此可以说,如果东南亚地区的伊斯兰运动如果不是没有形成的话,那它也只是处于相对较低的程度。当然,这个结论并不否认伊斯兰教对东南亚部分国家在近现代历史中对社会进程、国家形成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如果将东南亚地区的伊斯兰教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可以看出,伊斯兰教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具有局部的、有限的和次重要的特点。除去中南半岛的几个国家不说,印(尼)、马、文和菲等伊斯兰教力量较强的国家的情况也可以说明这一点。从国内来说,印(尼)、马两国政府对伊斯兰教一贯采取既利用又适当限制的立场,由伊斯兰教引发的矛盾和斗争在通常情况下并非首要的国内矛盾,往往是在宗教的名义下隐含着更深层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伊斯兰教权主义的思想在东南亚从来没有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即使在印(尼)、马两国来西亚也从来没有实行过政教合一。从整个东南亚伊斯兰圈的角度来说,区域内的伊斯兰教界来往和联系较少,没有形成区域性的伊斯兰组织和活动,没有形成一种跨国的宗教性的力量,对区域内国际关系一般没有造成大的影响。从世界范围内的伊斯兰圈来说,东南亚的伊斯兰教只属于伊斯兰世界的次要区域,虽然近现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浪潮对东南亚地区也有所冲击,但高潮不在这里,只属于复兴运动的辐射区域,也没有泛起大的波澜。印(尼)、马、文三国都是伊斯兰国家政府组织——“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正式成员,但一般都处于次要地位,它们与中东地区伊斯兰核心国家的交往包括经济技术援助、朝觐等宗教活动,以及支持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等。总的来说,目前东南亚地区的伊斯兰运动还处于比较温和的和有限度的阶段,极端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这里并不受欢迎,甚至某些伊斯兰教政党和组织要求实施更为严格的伊斯兰教教规都会引起反对和非议。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上一篇:郑和下西洋与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
下一篇:得不到文化认同 德国穆斯林融合路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