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益友阿校楷模——缅怀马志信老师
分享到:
2012-03-03 11:55:12 【来源:通讯】 点击:


  ▲白哈阿訇和喇敏智、喇敏学、喇敏艺三人在一起。-牛学德摄

   作者系原兰州阿拉伯语学校校长

   马志信老师,我们习惯地、亲切地尊称他为:白哈阿訇。他是临夏外国语学校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又是全国最早创办阿拉伯语学习班的领军人之一。他的事迹妇孺皆知,他的品德虔诚敬业,他的为人明志守信,故深受海内外穆斯林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我们是属于真主的,我们终归于真主”。2012年元月10日白哈阿訇顺命归真,终年79岁。消息传来,不甚悲痛,就我个人而言,痛失了一位好教友;而在民族教育方面,失去了一位举足轻重的和不可多得的民间学者,其损失不可估量。

  在克服气候、交通及眼疾等各种困难之后,我毅然决定同《穆斯林通讯》的总编马中笑专程前往临夏,参加白哈阿訇的葬礼。白哈阿訇的遗容慈祥如初,告别者络绎不绝;悲痛声、哀泣声、惋惜声、祈祷声此起彼伏,送殡者多达数万人之众。其气氛,凝重肃穆,送殡场面震撼动人;其规模之大,是我几十年参加葬礼中所见到的仅有的一幕,可歌可泣!其实,人在今世的一生仅仅是一个过程而已,而结果才是对人一生的最好总结。正如殡礼祈祷词中所言:主啊!你让我生活在伊斯兰的道路中,并让我死在正信的“依玛尼”上。纵观白哈阿訇如此隆重的葬礼,诚然,是对其一生的最好写照。在此,我们祈求安拉擢升其品级,宽恕其不足,并让其进驻永久之天园,阿悯!

  光阴荏苒,时光如流。我与白哈阿訇的交往,是从开办阿拉伯语学校开始的,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交往历史。回顾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全国各条战线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的年代。在民间创办阿拉伯语学校更是面临着缺教少材,没有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就是在这样举步维艰的困难时刻,兰州阿拉伯语学校与临夏阿拉伯语学校之间,本着穆斯林是兄弟和一家人的理念,开展了两校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教学上、教材上与师资力量等方面,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并开展了一些有意义的交流活动。我们把两校誉为“兄弟学校”、“友谊邻里”,关系十分融洽。

  1993年,经省教委批准,我校晋升为:兰州阿拉伯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开学典礼时,特邀请白哈阿訇以嘉宾身份出席典礼活动。发言中,白哈阿訇对我校今后发展方向以及学校的管理和领导班子的组建等方面,提出了很宝贵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1997年,临夏阿校教学大楼竣工典礼时,他们也邀请我们参加其活动,并受到盛情款待。

  记得,我校在参加临夏回族自治州30周年大庆活动之后,与临夏阿校师生举行了联谊活动。我校女生穆慧君同学的《古兰经》诵读,受到临夏阿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同样,临夏阿校同学的精彩的诗词朗诵,也博得我校同学的阵阵掌声。通过以上交流联谊活动,两校之间达到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实,临夏阿校在办学方面,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首先,他们把现代阿拉伯语教学同传统的经堂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回归“兴教办学、替圣传道”的使命和培养教长、会长、校长之“三长”教育理念。这种教育方法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作到了:继承而不泥古,创新又不离宗。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他们把文化教育同宗教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除阿语专科教学外,还有汉语言、英语以及其他几门实用课程,让学生们一专多能,学到更多的应用知识,为他们今后服务教门、走向社会开辟了多种途径。学生走出校门,既可当翻译也可当阿訇,既可以在海外经商也可以在国内兴办企业,还可以在出国留学深造,在取得博士文凭后回国在国内大学任教。

  第三,他们把专业教育同普及穆斯林的信仰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开办阿语专科学校;另一方面,又支持学生到民间或者各清真寺普及业余学校(班)。点面接合,受益者广泛,从而扩大了学习范围。综上所述,我把白哈阿訇当成良师益友,阿校楷模。

  白哈阿訇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既不是专业的开学白哈阿訇,又不是科班出身的专家学者,而是凭着一颗虔诚的“乜提”之心,投入到弘扬伊斯兰文明的美德和真精神以及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道路上,其作用远远地超过了前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效应。

  白哈阿訇虽先我们而归主,可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我们应当继承其遗志,完成其未竟事业,在真主的道路上,奋勇前进,永不停留。当我们在缅怀白哈阿訇的同时,我们今后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要学习他大公无私,不为名利,全心全意地为主道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曾记得,当初的阿校校址是在香匠庄附近,规模小,设备简陋,只有男校,没有女校,条件很是一般。在真主襄助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如今,学校已晋升为有资质、国家认可的、男女生分开的外国语学校。其规模,其设施以及在师资力量等方面,在国内屈指可数,名列前茅。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无疑,与白哈阿訇的组织领导和精心运筹是分不开的。

  临夏(阿)外校,几十年教学成效显著,硕果累累,培养出大批人才,他们遍及大江南北,国内海外。有从事教育的,也有任外语翻译的;有当开学阿訇的,也有经商办厂的。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民族、以及穆斯林文化教育事业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白哈阿訇退居二线后,仍为学校的发展呕心沥血,身先士卒,临教不辍。他没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要待遇,争名夺利。而是带病工作,任劳任怨,积劳成疾,直到归真。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为我们办阿校的同仁们树立了榜样,我们不但应当继承他,并且还要发扬光大!

  第二,我们要学习他团结友爱,宽容大度,以德感人的和谐精神。白哈阿訇创办阿校时曾遇到过各种阻力,也听过不同声音,他既没灰心,也没后退,而是以教门为先,以大局为重,以团结为怀;他招收学生,不分教派,男女兼收,一律平等。他总是以理服人,用优异的教学成果展示于社会,最后赢得了大家的赞同和支持,教学工作蒸蒸日上,学校规模不断发展。

  第三,我们要学习他生活俭朴,平易近人,乐善好施的高尚品德。我曾陪同外地客人慕名专访过他。那时,他居住在城外一小院内,几间平房,非常简陋,衣着朴实,和蔼可亲,他从没有借助办学为自己牟取过什么。他虽生活俭朴,但招待客人却异常热情厚道,甚是感人。在专访中,他的谆谆教诲和侃侃而谈的情景至今仍留在我印象中。

  白哈阿訇的高尚品德,嘉德懿行和人格魅力,我是无力表述完全地。寸断之至,是为怀念。

责任编辑:贝贝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良师益友 阿校 马志信

上一篇:马长庆
下一篇:深沉悼念穆斯林杰出的教育家马志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