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少数民族将军(一)
分享到:
2012-10-20 13:27:54 【来源:穆斯林在线辑录】 点击:


 

    拜伟(1889--1967)1946年7月任陆军少将。回族,号襄华,山西历城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步科毕业。曾任第8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参谋处长,1946年任西北行营总务处长,后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中将高参,1949年9月24日在甘肃酒泉参加起义。后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1967年12月27日病逝。

 

    张儒彬,1948年9月任陆军少将。回族,辽宁新民人,生于1905年。东北讲武堂第4期毕业。1938年任第51军113师337旅674团团长,第53军116师346团团长,1944年参加滇西对日反攻战和远征军入缅抗战,1946年任第53军130师副师长,1947年9月任第53军暂编30师少将师长,1948年11月在沈阳投诚。后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黑龙江省政协委员。

 

    张濯清,号漱泉,天津,回族。1937年5月任陆军少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骑兵科毕业。长期在晋绥军任职,1930年任山西保安第10旅旅长,参加反蒋中原大战,1937年12月任第35军参谋长,在绥远参加抗战,1943年1月任第35军中将副军长,1946年任察哈尔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48年任华北剿匪总部总参议,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后任全国政协委员。

 

    崔正午,回族,宣统末年骁锐军统领,1912年12月加陆军少将衔,1914年2月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

 

    戴联玺(?~1932 ),回族,直隶人。1927年2月授陆军少将。东北军卫队第二总队少将总队长,独立第七旅旅长(未到职) ,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教育长。

 

    吴松林,回族,1893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36年12月任陆军少将。1932年5月17日,黑龙江骑兵第一旅旅长吴松林率领部队一千五百余人包围哈尔滨江北松浦镇,重创日军。1938年10月随五十三军由湘西转入贵州安顺,不幸染班疹伤寒于1942年8月2日逝世,年仅49岁。

 

    韩云五,回族,别名雨民,吉林双阳人,生于1906年1月25日。东北讲武堂第10期炮科、陆军炮兵学校第1期、陆军大学第15期毕业。1932年11月任陆军炮兵学校教官,1940年任陆军大学上校战术教官,1944年任第28集团军总部少将参谋处长,1946年1月任郑州绥靖公署少将高参,3月任军官总队队员,9月任吉林师管区参谋长,1948年5月任第1兵团骑兵1旅旅长,9月调任吉林师管区副司令,10月19日在长春投诚。后任吉林省人民政府参事。赵钟奇(1878-1970)曾用名钟琦,字毓衡,回族。原籍云南赵州(后改凤仪县,现属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1913年晋陆军少将,1916年12月授陆军中将。日本士官学校七期生。江苏陆军第七师第二十五团团长。1911年12月晋升为第四旅旅长。1912年7月,赵钟奇回到云南。经蔡锷任命为督署代参谋长,兼任云南讲武堂第四期生徒队队长,战术教官。1913年大总统令晋升先生为陆军少将。1914年,任命为陆军第二师少将旅长。1915年8月,被任命为驻滇西卫戍司令官。1917年1月,北京政府特使王芝祥到成都,为护国有功人员晋级授勋。赵钟奇晋级陆军中将,授二等文虎章。1918年4月,赵钟奇被任命为永宁中将道尹,1918年7月,任靖国联军第二师师长,左翼总司令。1921年至1922年顾品珍入主云南军政,任赵为云南盐运使司司长在旧社会,这个职务是个调济优差,只授予对长官效劳或立有战功的人,以示优待。1931年至1936年的几年间,赵钟奇始终以节操为重,安居故里. 1939年起,先生就被选为云南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与议长李鸿祥均德高望重、有所建议。1964年,先生担任了政协云南省第三届副主席。在此之前,从1954年起,至1958年、1963年,先生接连三次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直到1970年8月26日以92岁高龄逝于昆明。

 

    纳顺洪(1863-1921)云南砚山人,回族。1914年12月20日授陆军少将,1916年1月3日授陆军中将。民国三年(1914年)任广东陆军混成旅旅长,龙济光军旅长、将军府参军。

 

    马文仲(1854—1927) 回族,字秀廷,云南师宗大新村人。1913年10月授陆军少将。,前清为诰封建威将军,因屋建奇功,先后任哨官、官带、军门。云南都督蔡锷委其为普防殖边统领兼第五区指挥官,清开化、普洱总镇,定远、镇远两军军统。

 

    杨德亮(1902~1975) 别名惠畴,云南昭通人。回族。黄埔第三期步科、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第一期毕业。历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二期区队长,国民革命军东路军第一军第二师第五团连长、营长、少校团附。1928年任第一师第一旅第一团营长、团副,第一师第三旅第五团团长,中央训练团西北分团补充旅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军一九一师师长,中央军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第三总队总队长、军官大队长,甘肃省保安处长.军政部第二十六新兵补训处处长。第三十四集团军第四十军军长。1940年7月授陆军少将,任第二十九集团军第四十二军军长。1945年1月陆大将官班毕业,任新疆警备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整编第四十二师师长,西北行辕副参谋长,第十八绥靖区代主任,第十七军军长兼西安警备司令,第七兵团副司令官。1949年12月到香港,后赴台湾,曾任“国防部”部副,1975年8月27日在台北逝世。

 

    张光玮(1899-1971),号雪樵,回族,广西永福人。1939年6月任陆军少将,1948年9月22日任陆军中将。民国十年毕业于广西陆军讲武堂,后随李宗仁部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广西定桂讨贼联军第一路军排长,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一旅连、营、团长,第十三军第一七六旅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第七军一七二师副师长、第四十六军一七四师师长、第八十四军参谋长、副军长。参加了徐州会战。1943年升第八十四军军长,担任大别山外围豫南、鄂东的防务。率军多次击退日军进攻。1945年八月调任第四十八军军长。1946年起任整编第四十八师师长,1948年任第六绥靖区(湖北孝感)司令官,后升任第三兵团中将副司令官。1949年2月改任黔桂边绥靖区司令官。1949年10月,华中军政长宫白崇禧委他任黔桂边军政区司令。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东、西三路大军夹击广西国民党军。12月初,白崇禧所带部队在桂南全军被歼灭,南宁、百色相继解放。12月5日,军政区司令部退缩到西隆(今属隆林县)。不几日,云南卢汉和靖西专员赖慧鹏分别通电起义。张得悉后,意欲投向人民。但却遭到副司令胡栋诚等人的反对。后张以电报向赖慧鹏了解了起义作法和共产党的政策,终于下定决心,投向人民,1950年元月底,张率所属机关及四十六师、四十八师官兵1400余人在百色接受解放军改编,命副司令万式炯率安龙指挥所数百人到贵阳接受改编。起义后,张任广西省政府参事室参事,广西区政协第一、二、三届常务委员。1971年病逝于南宁。

 

    王应祺(1911--1991)回族,号三晋,湖南常德人。中央军校第3分校第6期步科毕业。曾任第9战区兵站总监部第12兵站支部长,1948年任联勤总部第5补给区少将参谋长,1949年12月在云南昆明参加起义。1991年1月14日病逝。

 

    马毓智(1894--1956)1923年9月授陆军少将,1936年授陆军中将。回族,号德斋,四川成都人。四川官弁学堂毕业。1924年任川军第31师参谋长兼61旅旅长,1925年任川军第7师师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8军7师师长,1934年改任第28军3师师长,参加追堵长征红军,1935年8月任第45军127师师长,1936年2月任中将,1937年9月任第45军副军长,出川参加抗战,1939年任川康绥靖公署参谋长,抗战胜利后任川康绥靖公署总参议,四川回民俱进会理事长,1949年12月9日在四川彭县参加起义。后任四川省文史馆馆员。

 

    白勉初(1901-1950),又名白先俊,回族,广西桂林人。南宁军校,陆军大学毕业。1947年11月18日任陆军少将。1937年189师1107团团长,1938年5月,开赴湖北作战,在战斗中其表现镇定,机警沉着,先后记大功2次,军衔也从中校提升至少将,1945年元月至8月出任百寿县县长,1945年9月因病离休,1949年解放,留在桂林,1950年2月病逝,终年49岁。

 

    马国荣,回族,字用宾,西康西昌人,生于1903年。四川陆军讲武堂毕业。1934年任第21军2师上校副官主任,抗战爆发后任第21军146师438旅875团团长,出川参加抗战,1941年任第21军146师438团团长,后任第21军146师副师长,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21师146旅副旅长,驻守台湾,1948年3月任国民政府主席特派战地视察官兼第9视察组少将组长,8月9日在陕西澄县被俘。

 

    端木杰(1897--1972)回族,字文侠,安徽安庆人。陆军军需学校第1期毕业。1914年7月任陆军军需学校教员,后升任教官、教务主任,1928年4月任国民政府经理法规研究所教务主任,同年12月任军政部军需署营造司司长,1933年任少将军需总监,1934年秋任交通部参事,1937年9月任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部副部长,1945年2月任军政部后方勤务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46年6月任粮食部政务次长,同年底辞职,1947年春当选为立法委员,1949年3月任交通部部长兼中航公司董事长,11月在香港与中共取得联系,策动交通部所属机构起义,并为两航起义作出巨大贡献,1950年12月返回广州。后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1972年1月11日在北京病逝。

 

     马吉笏,安徽,回族.1924年6月授陆军少将。

 

    马吉第(1892-1945),回族,安徽省安庆市人。1936年2月7日授陆军少将。清雍正武探花、乾隆福建水师提督马大用后裔。清代末年,参加安徽新军。1912年考入保定军校速成班,毕业后投入冯玉祥麾下,充当初级军官。后任国民政府安徽省第四区保安司令,国民革命军高级参谋。大革命时期,1926年转投北洋军阀直系吴佩孚麾下,充任师长,后任命为军长。1927年率部驻陕西。蒋介石为削弱瓦解冯玉祥的势力,任为安徽省主席,令其率部离陕赴皖就任。就在由陕赴皖途中,蒋介石密令驻郑州的亲信军长任凤岐,相机夺取马吉第的军权。遂挥泪告别了部队,黯然返回安庆。岂知人在途中,安徽省主席一职已被蒋介石撤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西北军阀马福祥来安徽任省主席,与马吉第同为回族,荐任安徽省中将保安处处长。为缓解争夺安徽省主席一职的派系斗争,政学系主将杨永泰出面调解,请他“屈就”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破格以中将衔兼任安徽省第四区保安司令,驻寿县。1937年国民党军桂系来皖,因难于合作,自动离职。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激于民族义愤,罄出宦囊,将1万元银元捐给抗日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爱国的赤子之心。是年秋至武汉求见蒋介石,主动请缨,要求拨给他1个军,上前线效命沙场。蒋介石对其慷慨请命,丝毫不为所动,只是敷衍一番,仅许给一个中将高级参谋的虚职头衔,遂一怒而去,经香港绕道至上海在法租界愚园路寓居起来。1940年汪精卫投降日本侵略者,建立伪政权,在表演“还都”丑剧前,指示汉奸叶蓬(伪陆军部长,武汉绥靖主任,湖北省长邀请马吉第“出山”,托病拒绝。1941年汪精卫又派特务头子李士群动员其去伪中央任职。得此消息后,又托病拒绝。后来干脆住进医院,以治病为由,躲避汪精卫的纠缠。汪精卫以后多次请其出任伪中央部长、总司令、省长等要职,都视为耻辱,拒而不受。此后为躲避汪精卫的暗算,抽起了鸦片烟,弄得财产荡尽,生活窘困,出门柱杖,衣衫褴褛脸色黑黝,人莫能近。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后,贫困交加的马吉第到河南开封投奔故友刘恩茂,居住数日,未及刘恩茂推举即逝世,终年53岁。

 

    马崑(1897--1980)1935年陆军少将。回族,原名树堂,号俊峰,贵州威宁人。泸州护国讲武堂、中央军校高教班第3期毕业。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0军独立2旅少将旅长,不久任第3军独立16师副师长,后任第12师34旅旅长,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1936年在甘南参加追剿红军,抗战爆发后在山西参加抗战,1939年1月任第3军副军长兼12师师长,同年改任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不久请假回乡闲居,1949年任贵州省威宁县县长,并兼任威、水、赫联防区司令,12月任黔西绥靖公署独立第4师师长,同月19日在贵州威宁参加起义。后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参事,贵州省政协委员,民革贵州省委委员。

 

    马继武(1893--1961)1945年2月任陆军少将。回族,名炳奎,云南邱北人。云南讲武堂第5期毕业。1928年任滇军第7旅14团团长,1937年9月任第60军183师542旅少将副旅长,出滇参加抗战,1938年升任542旅旅长,参加武汉会战,战后任第1集团军新兵管理处处长,1943年任滇黔绥靖公署步兵第4旅旅长,1944年任暂编21师师长,后调任建文师管区中将副司令,并兼任第1集团军第2路军副指挥官,1945年10月任云南省军管区副司令,后任云南省政府顾问,滇南宣抚使,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参加起义。后任云南省文史馆馆员,云南省政协委员。1961年1月2日病逝。

 

    马存发,云南广南人,回族。1913年8月授陆军少将,1914年11月授陆军中将。广东护国军第二军司令,1915-1916年潮梅镇守使。

 

    章泽群(1896--1960)回族,号凌信,广西榴江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野炮科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第173师1937团上校团长,第21集团军副参谋长兼干训团教育长,第5战区干训团副教育长,1943年任中央军校第8分校少将副主任,1944年任第48军138师副师长,1948年1月任整编第48师138旅旅长,1950年4月从越南返回广西起义。

 


责任编辑:西宁的表情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民国 少数民族 将军

上一篇:马步芳与青藏公路
下一篇:民国少数民族将军(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