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回女一纱巾
分享到:
2012-04-16 21:22:24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这次到三亚,见识了三亚的回族

    尤其是回族mm,辨别很简单,头上披着纱巾的。


    三亚市回族主要居住在三亚凤凰镇的回辉村和回新村,他们多才多艺,尤其善于经商。三亚的回民是以波斯、阿拉伯人为主体,部分来自祖国内地回族后裔,三亚的回民语言也不同于海南话,而与沙特阿拉伯语音颇为相似,我国语文学家把它定名为回辉话。主要宗教节日为“开斋节”、“古尔邦节”。


    三亚回民信奉伊斯兰教,依从《古兰经》每日5次向真主祈祷,每周五集中在清真寺做“主麻日”讲《古兰经》,传授圣训。由于教律森严,回族仍然保持着其祖先诸多传统,她们不仅是海南省伊斯兰文化的唯一代表,而且有重要的人文景观,其中古迹有《正常禁碑》、梅山古墓群、海棠湾古墓群和清真寺等。


    现在回族男子服饰与汉族无异,逢礼拜在清真寺念经或重大奠祀活动时才穿白衣白帽。女子服饰则受海南当地汉人的影响较多,仍保留宋代汉族妇女服饰习惯"女人以五色布为帽。以斑布为裙。似袋。号曰都笼。以斑布为衫。方5尺。当中心开孔,但容头入,名曰'思便' "。回族女子头戴大花彩色毛由为帽,仍以斑布为衫。其衫为唐装。纽扣从颈部沿着上身的右侧开,一般为8个。其纽扣以银制作,既显示富贵,又表达吉祥。布料多为黑、蓝、黄、白、绿、青、橙等色布混合缝制而成。既整齐有序,又独具一格,巧夺天功,充分体现了三亚回族妇女的聪明才智。

    三亚回民现仍坚持每礼拜聚众念经的习俗,信守其教,至死不移。


  旧时三亚的回民以捕鱼、广植生产为业。但现时三亚回民经商活动遍布全国,从海南到新疆,从沿海到山区,从小乡镇到各省省会都遍布他们的足迹。

    不与汉人为婚的习俗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已破除。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他们同仇敌忾,在共同的战斗生活中结为伴侣屡见不鲜。解放后不仅回汉通婚较为普遍,回族与其他民族通婚也也习以为常。在五六十年代以前同异族通婚还会遭到一些思想保守的族人的反对,进入七十年代后,各族之间通婚对于三亚回民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同异族男女通婚必须按伊斯兰教的规矩举行婚礼,至今尚未变动。如异族男子与回族妇女通婚,在其阴茎包皮上加一刀(割掉一点点包皮)则是不可缺少的入教仪式和婚礼仪程。
回人无与婚者,旧时主要是穷,现时基本上没有。严重的问题是早婚早恋繁衍不止,计划生育难以进行。

同异族男女通婚必须按伊斯兰教的规矩举行婚礼,至今尚未变动。如异族男子与回族妇女通婚,在其阴茎包皮上加一刀(割掉一点点包皮)则是不可缺少的入教仪式和婚礼仪程。
回人无与婚者,旧时主要是穷,现时基本上没有。严重的问题是早婚早恋繁衍不止,计划生育难以进行。

    如今,三亚回族已成为当地较为为富裕的民族,大多数家庭都居住在自己的楼房里,大约15%的家庭还拥有自己的汽车。


    宗教并不是三亚回族生活的全部内容,除了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三亚穆斯林还以善于经商闻名于当地。三亚回族传统上以捕鱼和种植蔬菜为生,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有一部分回族人开始经商,将黎族地区出产的稻米贩卖到三亚城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三亚快速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三亚回族有了更好的经商条件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经营的重点转向了旅游业。

  目前,三亚回族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从事与旅游有关联的经营活动,他们加工销售珍珠、水晶、海贝壳、玉器、银器等工艺品和海南特产、旅游服装,还在三亚市区开设了10家大型餐馆和28家家庭旅馆。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三亚

上一篇:加榜梯田
下一篇:骑车朝觐的南非人感慨万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