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三亚——三亚回族
分享到:
2012-05-04 15:54:24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饮食

    伊斯兰的教规、戒律,在羊栏回族居民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权威。因此,他们忌食猪、狗、猫肉,日常生活亦不饲养猪,并且十分忌讳提到跟猪有关的词语。自死动物不食,不经穆斯林亲手宰杀的牲畜不食。

    “炸油香“则成为他们的主要食品,妇女嗜食槟榔,阿訇及中年以上的人不饮酒、不抽烟,在外的青年人,即使有此嗜好,返乡后也会自觉收敛,接受管束。

    不少人,特别是老人,至今还是用手“抓饭“,或用勺子而不用筷子进食。因地处海边,椰林成片,食具有以椰壳为碗、碟、海贝壳为勺的,极富地方特色。

    服饰

    羊栏回族服饰习俗别具一格,崇尚黑、绿、蓝、白色,不喜欢花红色。

    妇女上衣都为右斜襟大衬褂、在顶襟边按银(布)扣三颗、肋下二颗,两袖均为驳袖,大小不一,胸、背均开中背,衫长达臀部,布料多为纯白薄布料,胸前另围一条凸字形的黑色似围裙的布幅。裤子多为黑色,很少穿裙。妇女一般都戴“头盖“,头盖用不同颜色的棉织品做成,幅面颜宽。自头顶下套,垂至肩后,遮住两耳,早期“头盖“罩住全脸,只露眼孔。老妇戴黑色“头盖“,中年或未婚姑娘则喜欢佩戴彩色头巾。

    男子服饰与当地汉族无异,宗教节日时,男子头戴礼拜白帽,帽前正中用金黄花线刺着阿拉伯经文“清真言“或“真主至大“,并在帽周围刺绣美观花纹,身着白色衣裤,外套无袖纯色对襟上衣。阿訇头缠白布,身穿黑或白的宽袖布长衫。老年人喜欢山羊胡须。

    女孩两耳下端自幼穿孔,幼童挂耳环,姑娘挂耳珠,已婚妇女则挂耳坠,双手喜欢戴金挂绿,或玉石琢制的手镯。

    未婚姑娘和青年妇女喜欢蓄长发,插各式各样银铜制首饰。已婚妇女爱在脑后盘髻。姑娘结婚时,头上插满各种类的工艺的银铜首饰和色调艳丽的簪花,酷似孔雀开屏般美丽迷人。
三亚凤凰镇回族开斋节

    海南三亚凤凰镇回族人民的主要节日是开斋节(即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开斋节乃伊斯兰教重大而隆重的宗教节日,于伊斯兰教历的十月一日举行。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在新疆一带称“肉孜·爱提“,所以又叫“肉孜节“,“肉孜“是波斯语,意为“斋戒“,即“减食“的意思。相传,古时候为了躲避异族统治者的侵犯,人们就躲在深山密林中,白天不生火,月亮出来后才开始做饭吃。历代沿袭,成为习俗。每逢封斋(斋戒)期间,穆斯林(回教徒)们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斋饭。日出以后,至太阳西下,整个白天无论怎样饥渴,滴水不饮,粒米不沾,平日抽烟的人也要暂时戒烟。此外,还要求穆斯林们在斋月里克制一切私欲,断绝一切邪念,以示笃信真主安拉。小孩、老弱病人和孕妇可以不守斋。整个斋月的气氛是肃穆庄重的。到了晚上,当守斋结束时,情况就根本不同了,人们可以饮食、谈笑风生,熙熙攘攘、来来往往,左邻右舍可以团聚一桌。这样的生活连续一个月。

    如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为了身体健康,羊栏回族人民自觉地放弃了开斋第一个月内白天封斋的习惯。

    过节这一天上午,穆斯林们穿上新装、戴上礼帽,聚集到清真寺做礼拜,然后开始节日活动,互相握手,并用阿拉伯语“摩巴来克“祝贺。在羊栏,开斋节十分热闹,男人一般都在当天就到亲友家拜年,而妇女们则随后的几天才到亲友家去拜节。由于回族人民长期地信仰伊斯兰教,开斋节已成为他们的传统性节日了。

    节日期间,每家每户都备有各式各样的食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诸如,蜂蜜、奶茶、油香饼及其他点心。

    三亚凤凰镇回族男女青年十分重视这个节日,遵照他们的习俗都喜欢在此日举行婚礼,以求幸福和吉祥。每年这一天,回族的干部、工人和学生,亦都隆重地举行一次联欢晚会,欢庆节日。所以,三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回族的穆斯林过好节日十分关心。节日期间,专门准备了节日商品,提供了糕点、牛羊肉和民族日用品。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全面 了解 三亚

上一篇:穆斯林箴言妙语
下一篇:明太祖--朱元璋为何隐瞒自己的民族成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