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王朝建立后,什叶派屡遭迫害,有些人被迫逃亡到北非。赛义德·本·侯赛因自称是先知穆罕默德女儿法蒂玛的子孙,在凯鲁万被拥立为哈里发,史称法蒂玛王朝。因其旗帜为绿色,中国诗书称其为“绿衣大食”。
法蒂玛王朝建立后不断扩张,在10世纪中叶,其版图已包括埃及、北非、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两岸,与当时西班牙的后伍麦叶王朝和巴格达阿巴斯王朝三足鼎立。白旗、绿旗、黑旗三面阿拉伯帝国的旗帜一同在大地上飘扬。
红色,象征着鲜血。
在什叶派圣城卡尔巴拉,有两座宏伟的清真大寺,这里是什叶派的殉教者侯赛因和他的堂弟阿巴斯的陵墓。侯赛因一行在卡尔巴拉惨遭伍麦叶军队的杀害,鲜血染红了卡尔巴拉的土地。几百年来,鲜艳的红旗一直飘扬在卡尔巴拉两大清真寺的拱顶上。
在现代阿拉伯国家中,仍有许多国家使用白、黑、绿、红作为国旗的颜色,并赋予它新的含义。各国对这四种颜色的含义解释不尽相同,但多是源于著名诗人萨菲丁·希利的几行古诗:
白色是我们创造的辉煌,
黑色是我们遭遇的苦难,
绿色是我们企盼的田园,
红色是我们血染的历史。
在现代22个阿拉伯国家中,以绿色为国旗基色的有沙特阿拉伯、利比亚和毛里塔尼亚。其中,利比亚国旗是世界上唯一的单色国旗。利比亚人喜爱绿色,其领袖卡扎菲的著作称为绿皮书,卡扎菲曾说:“绿色象征希望、天园和春天,有生命力。”
以红色为国旗基色的有摩洛哥、突尼斯。
采用红、白、绿三种颜色为国旗的是黎巴嫩、阿曼和阿尔及利亚。
采用红、白、黑三种颜色为国旗的是统一后的也门。
具有红、白、黑、绿四种颜色国旗的有苏丹、约旦、阿联酋、巴勒斯坦、科威特、叙利亚、伊拉克等国。这些国家的国旗多是以四种颜色的条块和三角形组成的,只是其组合顺序各不相同。
阿拉伯国旗中还有各种图案,出现最多的是五角星和新月。
五角星象征着伊斯兰教的五功:念、礼、斋、课、朝。
新月原指上弦月,俗称月牙,其象征意义为上升、新生、幸福、吉祥、初始光亮及新的时光。在阿拉伯国家,它象征伊斯兰教开创人类新纪元。据考证,新月最早出现在14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的步兵军旗上,并于1453年正式成为奥斯曼帝国旗徽。在伊斯兰各国,红十字会称为红新月会。在清真寺顶上多装饰有新月标志。
国旗中有五角星的阿拉伯国家有摩洛哥、伊拉克(有三颗星)、索马里、吉布提、叙利亚及统一前的南、北也门。
伊拉克过去的国旗上有两颗七角星,代表14个省,现在的国旗上有三颗五角星。
国旗上同时有五角星和新月标志的阿拉伯国家有毛里塔尼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
一些阿拉伯国旗上还有文字。世界上,文字最长的国旗是沙特阿拉伯。在绿色的底幅上,有一行白色的阿拉伯文字:“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这行“清真言”是穆斯林对信仰的概括和表白,而念功又是伊斯兰教五功之本。因此,沙特是世界上唯一不可降半旗的国家。
在伊拉克的国旗上也有一行字:“真主至大”。这是1990年海湾战争中,萨达姆为表达抗美决心而命令增加的。80年代中期,利比亚在遭受美军飞机空袭时,卡扎菲为表达抗美决心,也曾命令在利比亚国名全称前正式加上“最伟大”的字样,使之成为“最伟大的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但国旗未改。
科威特在大穆巴拉克统治期间制定的国旗以红色为底色,上书白色的阿拉伯文“科威特”的字样。1961年,科威特正式宣布独立后,改用现在的国旗。
在有些阿拉伯国家的国旗上,还有长剑、腰刀、雄鹰、雪松等图案。
在沙特阿拉伯国旗的文字下方,有一把宝剑,象征着信仰的正义和力量,以及捍卫信仰的圣战。
在阿曼国旗左上方,有两把交叉的长剑,两把长剑中间夹有一把腰刀。长剑象征着保卫祖国、捍卫信仰的决心和力量,腰刀象征着阿曼的民族文化传统。
在由红、白、黑三个相等的条形图案组成的埃及国旗背景中,有一支展翅的雄鹰。
黎巴嫩的国旗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国旗之一,在红、白色条块背景上有一棵造型优美的雪松,代表了这个多民族、多教派国家的人民渴望和平的心声。
有一位阿拉伯学者曾深情地说:“在阿拉伯国土上飘扬的每一面旗帜,都是我们阿拉伯民族共同的旗帜,每一面旗帜都象征着我们的决心和光荣传统,向世人昭示阿拉伯民族的伟大力量。”
转自 罗林 (北京外国语大学)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