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内战可能演成教派大战
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波拉克指出,目前叙利亚实际已处在内战之中。目前的关键问题是,这场内战是否会向其他国家产生“溢出效应”,因为叙利亚内战不是普通的国内冲突。在阿拉伯国家眼里,这是一场教派战争,一方是由伊朗支持的、巴沙尔政权主导的伊斯兰什叶派,而另一方则是代表阿拉伯大多数的伊斯兰逊尼派。
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对立与争斗,不仅在叙利亚存在,在伊拉克、阿富汗、约旦同样存在。一旦各国把叙利亚内战看作是教派之间的宗教战争,那么周边越来越多的国家可能卷入其中。
大国博弈激化 美俄形成对峙
在始于2010年年底的中东动荡之前,中东矛盾以及大国在中东曾经的激烈博弈一度似乎都被中东和平进程所掩盖。如今,随着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中东北非国家旧政权的倒台,中东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文化争斗的漩涡重新激荡起来。而当外力助推的中东动荡矛头直指叙利亚和伊朗时,大国之间的博弈也因此而再度激化。
对美国而言,由美国逐渐获得主导地位的中东“民主潮流”已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过去一年中倒台的政权曾经都是美国的铁杆盟友,而叙利亚、伊朗这些美国的眼中钉却在“乱中得利”,现在是把“潮流”引向这两个国家的时候了。
在美国眼中,大马士革和德黑兰像是“双城记”,是中东坚定反美的最后堡垒,而且二者也是反美盟友。如今,美国已在国际上组建了对这两国“最严厉”的制裁联盟,伊朗甚至面临着以色列“可能的军事打击”,3艘美军航母业已齐聚霍尔木兹海峡周边,两国同时还面临着严重的国内经济、社会、政治危机,都自顾不暇。因此,许多人认为这是美国一并解决伊、叙难题的最佳时机。
而在俄罗斯眼里,局势却恰恰相反。叙利亚和伊朗是俄罗斯在中东为数不多的盟友。俄罗斯在叙利亚塔尔图斯港有独联体以外唯一的军事基地。俄罗斯如今也是退无可退,必须对西方发出强硬信号。如果在这个时候顶不住压力而放弃大马士革,那伊朗政权倒台也将是迟早的事,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将会受到最严重的排挤。
伊朗和叙利亚同时也是俄罗斯重要的贸易伙伴,尤其是军火贸易。仅2010年叙方就购买了7亿美元的俄制军火。俄对叙经济总投资额接近200亿美元。俄罗斯领导人认为,西方所谓“不会军事干涉”的承诺显然是不可靠的,利比亚就是前车之鉴。
可以说,中东动荡也是大国围绕主权国家内部危机的应对原则展开的博弈。如今,“人道危机”已成为美欧等西方国家干预各主权国家内部事务的又一借口,而中、俄等国则认为,这是一个涉及处理未来国际关系的原则性问题,试图通过外部强力干预来实现“政权更迭”,只会导致局势更加混乱,产生更多的“人道灾难”。本报驻美国记者 杨丽明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