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已公布的案例中,可窥探“化隆造”枪支的大致流向。在西北五省区及北京、四川、广东等10多个盛市、自治区,相继发生多起贩卖“化隆造”枪支案件和以“化隆造”枪支作案案件。
根据掌握的案例,赵晓安分析,购枪者动机包括防身、倒卖牟利、报复他人、保镖和作案等。
因贫造枪
“制贩枪支,被抓后一判10年、20年甚至无期死缓,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做呢?”
“没有化肥钱。”面对警察,30岁的马索飞亚如是称。
2月12日,群科分局与缉枪大队在她家中的地窖内发现一制枪窝点,从中搜出“六四”子弹四发,制枪工具303件,枪支零部件98件。次日,地窖被警方炸毁。
这家的女主人马索飞亚并非制枪者。由于其居住地处于牙曲滩村的一个斜坡之上,较隐蔽,地窖便被其他村民看中用来造枪,她收取一定租金。
此前去年11月,她的丈夫马乙拉四因贩卖枪支,被判有期徒刑12年。目前,马索飞亚也已被刑拘,家中只剩下9岁和3岁的两个女儿。
缉枪大队一名负责人说,之前带马索飞亚回家指认现场时,其9岁的大女儿正在厨房里学着烙馍给妹妹吃,见到妈妈,小女孩一路哭喊,“看着令人心酸。”
“一毁三代。”赵晓安局长说,对一个制枪窝点的打击,常常是一对夫妻被拘,随之而来的是老人无人赡养,小孩无人照看。
牙曲滩村支书老马介绍,全村2600多人,770亩地,人均不足4分,每年一季,有半年撂荒。
“一个人劳作一年的收入,三天一支枪就出来了。”赵晓安局长说,造枪的暴利是枪患屡打不绝的直接原因。
当地村民制枪仅为逐利,一个佐证是,自1998年缉枪至今,当地并未发生一起暴力对抗事件。
“县穷民不富,一些村民将制贩枪支作为‘致富之路’。”化隆县扶贫办在一份报告中如是称。
但实际上,作为贩枪链条的始端,制枪者虽因贫制枪,但鲜见因枪致富者。
群科分局负责人介绍说,从目前发现的窝点看,大部分都是家庭困难、生活贫穷者,包括一些孤寡老人家以及家人中有因枪致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