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窖入口多在隐蔽处:沙发下、床下、衣柜后,有时甚至会有两个进口。在牙曲滩村,警方发现一村民将入口设在养狗处。
“就和‘地道战’差不多。”一位缉枪民警说,地窖一般长两米多,宽高不足两米,里面摆满制枪工具和零部件。
这样的土作坊里造出来的枪,外观逼真,普通人难以识别。目前村民制枪多为仿“六四式”,虽然枪管所用钢材较差,管内来复线粗糙,打上几发后威力下降,但民警试枪时能击发,“有较大杀伤力”。
零部件来自合法企业
徐沪介绍,特别是近两年来从合法企业流出了制式的枪支零部件,落入制贩枪支的人手中,使枪支制造质量有很大提高。
“村民造枪多为组装。”6月中旬,群科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枪管内来复线较为复杂,对于这些关键的枪支零件,村民们只能通过购买获得。
一个事实是,2003年以前,当地村民制造一支枪,所购零部件和花费总成本不足百元,仅需耗时三天,向外出售则可卖到1000-2000元。
枪支关键零部件的来源渠道不一,目前警方掌握的资料表明,来源地有河南、宁夏和青海本地。
6月13日,在公安部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徐沪介绍说,最近几年,由于国家枪支管理比较严格,犯罪分子从正规渠道难以获得枪支,使非法制贩枪支有一定的市常
徐沪介绍,这种情况下,枪支制造技术也有所改进,特别是近两年来从合法企业流出了制式的枪支零部件,落入制贩枪支的人手中,使枪支制造质量有很大提高,杀伤力比较大。
公安部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个被公布的案例表明,曾有一个从河南流向青海制枪地的秘密通道。
材料称,2000年,河南焦作中州机械厂下岗工人申虎在焦作市建设西路家禾屯租下一养鸡场,建成一个枪管加工厂。中州机械厂此前由军工企业转为民用。
申虎在原厂内从事枪支生产,懂得制枪工艺。3年内,他与李波海合伙,加工枪管2000余根,贩卖到青海化隆,并从化隆购得仿“六四式”手枪26支,回焦作贩卖。
此外,西宁市城东公安分局曾在辖地查获一个提供枪支配件的农机厂,没收11台机床;2005年4月28日,青海警方在宁夏海原和泾源抓获两人,后者制造有膛线枪管,卖到化拢
在当地,已经形成一个从组装到贩卖为一体的“黑枪”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