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的博爱与和平
分享到:
2012-07-16 19:07:51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伊斯兰意思是顺从、和平。它的意义是人们在真主的护佑下遵循真主的法则,和平、安宁的生活。穆圣奉命传播伊斯兰之前,阿拉伯半岛混乱不堪,同族相残,恃强凌弱,活埋女婴。种种恶风陋习把人们带向了堕落的深渊,迫使他们把希望放在了偶像崇拜上,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就在人们深陷于罪恶而无法自拔的时候,真主从他们的同族中选派了一位伟大的使者穆罕默德。他谨遵安拉的旨意,忍辱负重,不屈不挠,以伊斯兰的博爱、平等、和平为原则,严格的实践着伊斯兰式的生活,最终统一了蒙昧黑暗的阿拉伯半岛,引导野蛮落后的阿拉伯人获得一个团结、和平、安宁、祥和的全新世界,进而缔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神圣的伊斯兰文明,并以最文明的方式将这种文化推广到全世界,试问以着如此博爱与和平为根本的宗教,还能说是崇尚暴力、散播恐怖的吗?

  穆圣在伊斯兰的传播中从未使用过任何政治手段、暴力手腕,他没有借助过任何一个政治集团或军事集团,而是以着伊斯兰的宽容忍受着愚昧无知的人们,对他无情的孤立和迫害。他的宽容与坚忍不为个人目的,只为把人们从耻辱、卑贱、愚昧中解放出来。一次,圣人带着义子宰德到麦加西南郊外的小城塔伊夫向人们宣教,那里的人们非但不归信,反而对圣人拳打脚踢,用各种不堪入耳的话语辱骂他,还用石块把两人打的鲜血淋淋,遍体鳞伤。出了小城,吉白来依勒大天仙出现在圣人面前说:“只要你允许,我就可以把小城毁灭,使之化为灰烬。”可圣人却说:“安拉派遣我为人类的使者,是为了怜恤世人,我应该成为迷误者的向导和警告者。”谁能有圣人这样宽广的胸怀,谁能像圣人一样,在遭到辱骂和粗暴的对待后仍能忍耐,并冷静的对待自己肩负的责任。他却以对民族的爱护而感化他们。他对人诚恳,对孤儿怜恤,对贫穷人疼慈,对迷误者循循善诱,用伊斯兰和平与关怀化解了人们心中的仇恨与凶残。从而使人类从罪恶中彻底解脱出来,黑暗的乌云被圣人所带来的光明——《古兰经》驱散了。面对《古兰经》中随处可见的有关行善、济贫、关心孤儿、怜悯弱者、善待全人类的章节,我不禁要问扭曲伊斯兰的人们,你们为什么不对比地看待阿拉伯的过去和现在,而硬把“恐怖主义”的帽子强加在伊斯兰的头上。你们肯定知道历史,但为何不说实话,难道安拉的使者是用暴力来强迫人们信仰的吗?如果是用暴力和仇杀,那么请问,一个被麦加多神教徒迫害而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人,十年以后,当他以胜利者的身份返乡时,他没有权力没有能力报仇吗?但是,他不但没有报复任何一个人,包括他最大的反对者艾卜·苏夫杨,而是以伊斯兰的宽容当众宣布:“你们都走吧,你们都是自由人。”轻描淡写的将麦加人对他十多年的迫害一笔勾销。对比之下,纵观人类征服时,哪一位胜利者不是残害他们的俘虏?十字军东征、曾国藩扬州屠城、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在一千多年前,伊斯兰是用暴力和战争手段进入中国的吗?伊斯兰是以恐怖活动在东南亚各国得以传播的吗?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的伊斯兰普遍传扬,清真寺遍布全球,特别是在美国,穆斯林由四十年前的50万,骤增到现如今的数百万,这种丰功伟绩也是暴力和恐怖创造的吗?直到如今,面对着种族歧视,民族不平等的种种社会顽疾,难道我们能忘记早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圣人为释放奴隶,号召全人类和平相处的谆谆教诲吗?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斯兰 博爱

上一篇:伊斯兰的宽容与自由
下一篇:浅谈伊斯兰卫生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