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不可怕么?
道德和法律都是规范行为的,道德是预防,法律是惩治。信仰被长久压制的社会,道德失去了神圣的意义,法律虽还强硬地存在,却是外强中干。心灵得不到呵护和净化,罪恶就会像潮水一样涌来。当那个司机反复碾压那个孩子时,他只考虑到法律的规避,全然丧失了道德。道德是一种不由自主的美好行为,能够将道德忘掉的人和社会,该是多么可怕。
八十一、不可思议吗?
在理论上,道德和法律的本质是很近的,但道德靠自觉,法律却往往依赖强制。可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说,伊斯兰教法都是离道德最近的法律。它几乎就是道德。因为教法认定的罪恶,还带有后世审判的神圣意味,教法的核心部分无论有无外在强制,都能够被自觉地实行。不可思议的,一个穆斯林,有时候既是罪人,又是判罚者,尤其在非穆斯林社会里,这样的自觉忏悔和暗自罚恕无时不在。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八十二、要不要绕这个远?
有一次弟弟告诉我,他过马路总要走过街天桥,即使会费力绕远。从那时起我就对这家伙放心了。人们的不守规则和争强好胜如今处处展露,每辆车都可能是马路杀手,只好避开横穿马路选择高高的天桥。度世也如此,保持应有的警醒,基本的认知,尔后明智地选择一个高度,安然跨过喧闹。不要嫌路远周折罢,顿亚的艰难,不叫艰难。
八十三、没有责任吗?
看到十八年前四位中国学人对人文精神的讨论,竞完全可以将时间省略,可知此类问题的难以推进。讨论中提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缺乏超验和神圣,传统文人缺乏超越尘世的独立反思批判精神。他们谈及张承志先生时不由钦羡,认为这位穆斯林作家找到了自己的宗教尺度和超验价值,实现了独立和真诚的发言。伊斯兰难以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但绝对能够也应当对这混乱的社会提供参照,施予呵护。
八十四、人生不就是练字?
很多人练字喜欢用字帖,曾经到处都是庞中华的粉丝。如果不追求速成,“心摹”才是最终的途径。如今曾写得一笔好字的人,往往因长期打字不再书写,而变得提笔忘字、潦草唐突。人生一如练字,你怀着一个幸福的念想,用心摹写体味信仰,用生活写下漂亮灵动的一笔一划,这样的人生,才是人生,而一旦怠惰放纵,这人生也就潦草唐突,不复美好了。
八十五、如何读书,怎样度日?
如今购书和下载书的人不少,可真正踏实看书的人不多,看得入心的人则更少。朋友总问我,这么多书,你都看了么?我说,这些不是小说,我不打算挨个通读,带着问题和兴味,抽出相关的几本,翻读而过,那叫一个过瘾。如果一个人是茫然的,趣味就会消失,兴致勃勃收集的反会成为负担,即使闲来无事的光景,也会变得无聊。
八十六、您把握住了吗?
很多人对归真的家人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歉疚,尤其想到弥留之际,更是揪心扯肺。带着这份歉疚,我们以清廉的善功补偿遗憾,带着这份歉疚,我们也可以对生者更好,不让遗憾再次重演,带着这份歉疚,我们甚至能对所有遇到的人怀有更多良善。在将要发怒时抑怒,将要严词以对时沉默,将要涉足罪错时驻足,都是释解这份歉疚的最好的时机。
八十七、何谈精神四祥?
首都新近提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样北京精神,有关部门要求阿訇们在卧尔兹上必须宣贯。这些词都是好词,可这样的宣贯要求,却让人总觉恰恰同这精神样样相反。总试图把教门生硬地纳入体制内甚至收编,本身就是缺乏历史常识和大局观的表现,搞不好团结,何谈爱国?一味的提要求、搞控制,同那不堪回首的年代异曲同工,何谈创新?客不下宗教和异样文化,何谈包容?前三样都做不到,何谈厚德?
八十八、不疯狂吗?
在兄弟家附近的胡同里遇到一样稀罕物件,估计全北京的胡同里也就几个了——一副门环。黄澄澄的铜门环,泛着岁月摩挲的光泽,只有一个门坠留存,形如庙里悬挂的石磬。且不说后来文物贩子疯狂的偷盗,只大炼钢铁的年代里,老北京的门环就基本被毁光了。一同大量熔掉的还有香炉、佛像等金属文物,以及孩子偷偷拿走上交的菜刀、铁锅。这副门环也许是侥幸漏网,也许是事先被藏起。我站在它面前端详良久,那未曾经历过的岁月如在眼前。
八十九、美能消灭吗?
有时在胡同里随意走走,总能看到重叠着几个时代的沧桑面貌,甚至能看到藏在背后的苦心和无奈。至今很多门楼上,精美的砖雕还被灰泥挡着,那是破四旧的年代用心良苦的保护,还有门墩,你去看,几乎每个门墩上的小狮子都被砸掉了,有的还剩下半截身子,那天偶然看到一个门户,其门墩竟然完整,可又绝然旧物,连常常被锯掉的精美门簪也完整保留,后来才看出,那门墩曾被整个砸断卸下,看来是主人家提前埋藏收起,才逃过一劫。人对美的眷恋和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即使冒着骇人的风险,即使那在一些人眼里只是一块石头半截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