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体速葬。速葬的目的是使遗体尽快入土为安。先知穆罕默德说:“你们宜速埋葬亡人,如属幸福者,宜早使其获福;如系不幸者,亦当尽快使其远避火狱之灾。”故一般早晨无常,下午埋葬;黄昏以后无常,次日埋葬;特殊情况(如等候远方亲属来奔丧等),遗体滞留一般也不得超过三天 。中国穆斯林流传的俗语“亡人奔土如奔金”,就是讲的速葬。伊斯兰教将速葬定为“穆斯太哈布”(意即安拉所嘉许的行为)。伊斯兰教规定,在旅途中无常,其尸体,要就地就近埋葬,即无常在哪里就葬在哪里,不主张长途运亡人回故里埋葬,也不强调亡人必须回故乡与祖宗埋葬在一起。正如穆斯林中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天下的土地,埋天下的穆斯林”。如果在大海航行途中无常,三天之内靠不了岸的话,则可以按规定的仪式举办后,将尸体投入海中,实行“水葬”。这也符合伊斯兰教教义的。
厚养薄葬。这是指生前对老人应尽赡养的义务,一旦父母归真,要从俭办丧事。伊斯兰教不主张下葬选择吉日以及借丧事讲排场、摆阔气、挥霍浪费、劳民伤财等。如何安葬死者,在各个民族、各种文化传统中是不大一样的。有些民族实行厚葬,丧葬礼仪繁多,送葬的时候,吹吹打打,热热闹闹,而穆斯林遵循伊斯兰教的丧葬习俗,不搞繁文缛节,不用随葬品,实行俭葬、薄葬。伊斯兰教认为,人死后其灵魂上天堂还是下火狱,享福还是受罪,完全取决于死者生前的所作所为,信主行善者进天堂,成为天堂永久的居民;昧主作恶者入火狱,成为火狱的居民。因此,要求人们生前多做造福于人群的好事,父母在世的时候,要求子女好好赡养,多尽孝心;父母去世后,最好的方式是把父母的积蓄和自己的钱财,拿出一部分直接用于周济穷人或者其他社会公益事业,这是伊斯兰教所提倡的善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在穆斯林社会,无论亡故者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入葬时都用统一规格尺寸的“克凡”,埋在同样大小、同样深浅、同一块墓地里;墓穴内禁放任何陪葬品。即使死者是国王或总统也是如此,显示了在安拉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这足以给人诸多的教益和启迪。伊斯兰教不主张穿“孝服”,更反对重孝(即披麻戴孝)。此外,亲人去世后,感到悲痛,泣不成声,这都是人之常情,但严禁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或坐在坟头上哭天喊地,叙说亡人如何离我而去等。这是对‘“归真”意义的违命,是不义之举。
穆斯林的葬礼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教育功能。
其一,穆斯林主张速葬,这是穆斯林的美德。速葬,其文化内涵是表达对死者的尊重,对丧家的关爱。穆斯林认为,停灵时间太长,必然会伤害亡人遗体,使之不能尽早入土为安。速葬,可以节省人力、物力、精力和时间,减轻死者家属的负担;同时也避免尸体因长时间停放而腐烂变质。亲人被安拉“召归”,周围的穆斯林并没有丝毫恐惧,尤其是经过了净仪、殡礼等宗教仪式后,觉得亡人干净、圣洁、尊贵,跟活着的时候一样可亲可敬。因此,谁会愿意看到自己可亲可敬的亲人,因长时间停灵,尸体变样,令人恐惧、害怕、甚至讨厌。所以,穆斯林的速葬不管是从生理角度,还是从心理学角度上都是极其科学的。
其二,主张厚养薄葬。这是穆斯林的又一美德。有学者称,穆斯林的薄葬,并不是像守财奴一样,为了节省一点钱财才如此俭朴。实际是为了把有限的钱财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按照穆斯林的习俗,遗体下葬前须举行赎罪仪式,即称“费底耶”,由家属从亡者本人的积蓄中拿出尽可能多的钱、物,赠送给衣食无着的穷人,以此赎生前的罪过。施济穷人,是穆斯林葬礼中的一个特色,与奢侈浪费形成鲜明对比。先秦时期墨家学派就已经提出节葬主张。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在提倡孝老敬老,共同建立一个尊老爱幼的社会,这与穆斯林的薄葬习俗蕴含的教育功能有着相通之处。薄葬,是提醒活着的人们,应珍惜亡人生前的日子,特别是自己的长辈,孝敬老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真要尽孝,要趁老人健在时从“厚养”做起,“以德敬老”。薄葬体现了穆斯林的简朴本质,使穆斯林不陷入奢靡。
其三,穆斯林葬礼中还体现了互帮互助、慈善助乐、服务社会的精神。伊斯兰教义规定,穆斯林有埋葬亡人的责任。每个人都有为亡人举行葬礼的义务,至少要有一个人履行这项义务,别人才能卸去责任。如遇鳏、寡、孤、独者或家在外地而当地无依无靠之人,以及死者家中确有困难的人,穆斯林群众都能主动给予帮助;清真寺或回民公墓也会为其服务,料理后事;穆斯林们也能够争相为其举行殡礼、送葬。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穆斯林不幸去世后,其同胞会自动前来送行,哪怕他(她)是一个饿死在路边的乞丐,也会有人把他(她)埋葬。从这些互帮互助的行为中体现出了穆斯林民族是十分重情义的民族。
穆斯林的葬礼,体现了穆斯林孝亲敬老、团结互助、爱好清洁的质朴精神,促进了民族情感的交融与沟通。对穆斯林各民族的葬礼所包含的民族意识、宗教观念,按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应予尊重和保护。本文所提到的穆斯林葬礼中的教义教规,并不仅是在介绍伊斯兰教的葬议,,而是在说明“宗教作为一种历久不衰的精神文化,对于广大信教群众的思想和行为有着至深且巨的影响。”对社会来说,对“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有必要给予应有的重视。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