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合岘拱北,修建在民和县塔城乡红合岘山顶高台上,故称红合岘拱北。
红合岘,地名,亦称“红合先”、“红火显”,有两种解释:一是因三条红土山梁汇合于此而得名;二是在很早以前这里因先哲妙体显火样红的奇迹故名。看来前者比较切合实际。这里除少数汉族外,为回族聚居区。
红合岘拱北,始建于清宣统年间,属“嘎的林耶”门宦,为穆罕默德·舍本素地尼之墓,并以此为道号。关于穆·舍本素地尼无文字记载,据民间口碑相传,清代这里回汉矛盾突出,自穆罕默德·舍本素地尼“妙体显奇”,建了这座拱北后,矛盾化解,地方平安,在当地有些名望。信徒除当地和本县外,还分布于青海省大通、门源,甘肃临夏、永靖及宁夏、新疆等地。本世纪50年代后期被拆除。1983年于原址重建,方位坐北朝南,呈6楞形,3层,高约23米。一层青砖砌筑,底基周长19.8米,正南为拱门,其余5面为砖制堂子,正北堂子则有大型砖雕龙凤图案,别具一格,题有掌尺师傅姓名及建造年月;二三层为木瓦结构,汉式建筑,雕梁画栋,玻璃装修,六檐翘飞,饰以勃鸽。顶层攒起,装有宝瓶,显得高耸肃穆。1992年增修东西7米,南北5.5米的大殿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中部三间,呈凸字形,与坟园接通,设小门,可瞻仰“古图拜”墓陵。殿内上方及两边,悬挂有本县各拱北、清真寺和西宁凤凰山拱北、杨家巷清真寺及兰州多斯达尼(东乡)等赠送的锦旗。前檐雕绘画栋,楔材叠起,眉板雕刻精细,特别是两副龙风图案,十分醒目。再前面是14阶砖铺台阶,由高而下,通往院中。东西南三面为平房呈四合院形式,西南角为大门,占地1935平方米。 现拱北每年举行三次大的宗教活动,正月初一、三月二十五日、九月九日,主要是聚众诵念《古兰经》,赞颂真主,保佑平安。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