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伊斯兰教特殊性的后果
伊斯兰教的特殊性导致三方面的后果。
(1)在宗教信仰和政治忠诚之间没有明确区分的必然后果是政治不满、社会矛盾经常用宗教斗争来解决,而宗教分歧几乎自动转化为政治冲突。伊斯兰教的国家里“教会、国家和社会”之间没有明确区分,没有这种区分给先知的子孙带来了麻烦。结果,社会矛盾表现为教派斗争;教派冲突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宗教问题直接引发为政治暴力。1511年奥斯曼帝国小亚细亚爆发的人民起义就打着什叶派的旗号。当局也以镇压“什叶派分子”为名屠杀了四万多名异己分子。伊斯兰教的教派起源于对先知的继承人——哈里发的出任资格的争论上。围绕哈里发等问题,伊斯兰教内部发生严重的意见分歧,形成了逊尼派、什叶派、哈瓦立及派、麦尔吉阿派等许多派别。这些派别既是宗教性的,同时又具有政治性质。穆斯林内部的教派矛盾和穆斯林社会的传统矛盾交织在一起愈演愈烈。直至现代,教派冲突更涂上浓厚的政治色彩。黎巴嫩是教派冲突最激烈的国家,各教派的政治暴力使国家近于崩溃。暗杀、绑架层出不穷。自1975年至1984年这九年间就发生炸弹爆炸事件5730起,政治暗杀事件77起。
在穆斯林世界只要以伊斯兰教为团结的旗帜,以伊斯兰教为召唤的手段,就能激发政治活力。所以各种政治势力都利用宗教影响达到其目的。一旦挑起宗教情绪,激发起教徒,就能使自己的对手下台。政治矛盾、宗教分歧、民族、部族和家庭的隔阂,甚至仅仅出于对统治者的厌恶都可能引发暗杀等政治暴力。可见,在教俗合一的穆斯林世界里宗教问题会轻而易举地转化为政治暴力。
(2)当民族生存受到威胁时,宗教精英会从宗教信仰角度来反思,从自身文化传统中探寻救国救民的途径。这样不仅使得企盼通过复兴信仰达到民族的复兴成了阿拉伯共有一种历史意识和文化心态,更使得“每个阿拉伯国家的内部事务都成为其他国家的合法事务。没有一个政府能完全自由地根据本国利益执行其外交政治。”1首先,伊斯兰教作为各穆斯林民族的主体文化,历史上曾经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文化方式,具有长盛不衰的魅力。在20世纪以前的世界历史舞台上,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曾两次迫使人们不得不将自己的目光转向阿拉伯伊斯兰世界。8世纪中叶建立起来的阿拉伯帝国不仅横跨欧亚非三洲,还整整延续了700年。仅仅间隔不到两个世纪,奥斯曼帝国从14世纪初崛起,其疆域从布达佩斯连绵到巴格达,从克里米亚延伸到尼罗河。这一庞大的伊斯兰帝国一直存在到19世纪。难怪已故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其绝笔之作《抓住时机》中以西方大政治家的眼光评价“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的蒙昧状态的时候,伊斯兰文明正经历着它的黄金时代……几乎所有领域里的关键性进展都是穆斯林在这个时期里取得的……当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们把知识的边界往前开拓的时候,他们所以眼光看得更远,是因为他们站在穆斯林世界巨人们的肩膀上。”2但是阿拉伯世界的现实却充满了失望、悲惨和杀戮。所以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把它归罪于西方文明。1798年,拿破仑与英国争夺东方市场,打开通向印度洋的航道,悍然侵占了名义上仍隶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埃及。从此,已经四分五裂的伊斯兰世界每况愈下,大部分地区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丧失了政治独立和民族尊严。随着欧洲殖民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伊斯兰教在失去政治庇护的困境下,开始受到外来殖民文化的剧烈冲击,陷入深重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思想文化危机。这种屈辱的历史际遇,穆斯林史学家们称之为伊斯兰教的“黑暗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