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穆斯林的来源说
分享到:
2011-12-08 16:54:06 【来源:穆斯林在线综合】 点击:

伊斯兰教初传中国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唐宋时期(公元7—12世纪),这是初传时期。可以说中国是伊斯兰教传入最早的国家和地区之一,这一过程是伊斯兰教从阿拉伯半岛走向世界的一部分。

    公元10—12世纪期间,又有一部分穆斯林来到中国进贡,共有50多批。据推算,当时在中国的穆斯林估计有一万人左右,占中国人口的千分之一。这些穆斯林在宗教上得到了唐王朝的宽容,得以自由地聚居在一起,他们聚居的地方被称为“番坊”(外国人区的意思),政府从他们 中间挑选一些有威望的人来担任领导,对这些地区进行管理。他们还在中国境内建立了教堂,在汉文中被称为清真寺或礼拜寺,而在唐朝时称为礼堂。当时在中国的许多城市里,都建立了礼堂。到宋朝时,建立的礼堂就更多,遍及全国各主要城市。另外,到宋朝时,政府还允许他们建立自己的公共墓地。

    以上这些事物的出现,不仅表明了中国文化的宽容,而且使得穆斯林们仰慕中国。

    “大食”把伊斯兰教带入中国

    大食是伊斯兰教兴起(公元7世纪)后,中国人对阿拉伯的一种习惯称呼。“大食”是波斯语TAZI的音译。中国对阿拉伯的认识以波斯为媒介的。从那时起,一直到公元13世纪蒙古人的元朝建立,在中国的各种文献中,一直采用这一称呼。实际上,大食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不仅包括阿拉伯地区,还包括波斯,乃至公元756--1031年期间,所有曾经被阿拉伯人所统治过的地方,例如西亚、中亚、北非和欧洲的西班牙等地。

    对中国来说,伊斯兰教就是由大食的商人们带来的。这些商人长期在中国内地活动,并被称为番客、番商、商胡、胡客等。在中国的语言中,“番”和“胡”都有来自西北方的异族的意思。当时中国的大食人数量很多,他们大多聚居在广州、长安、扬州等地。这些人主要是通过两条道路到达中国的,一是经过波斯湾和印度洋以及南中国海的“海上丝绸之路”;另一条就是经过阿拉伯、中亚、中国新疆和河西走廊的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这些大量的商人一般都是穆斯林,所以很容易使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开。

    大食朝贡使

    公元7世纪以后建立的唐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代,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在同一时期,只有它西面的阿拉伯帝国可与它相媲美。不仅如此,大唐帝国还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它接纳来自各个不同地区的文化,也因此受到了世界的尊重。于是周边的许多国家慕名而来,与它保持一种朝贡关系,如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等国。还有许多国家向它派出使节,其中大食就是很重要的一员。

    据记载,从公元651—798年的148年中,就有39批大食的使节来到中国。这其中包括了阿拉伯的好几个政权。这些使节来到中国后,就向中国的皇帝和大臣们介绍他们的宗教,从而使中国人对伊斯兰教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还给中国皇帝带来许多礼物,以获得他的好感,进一步获得商业利益和更多的回报。有许多大食使节,甚至因为觉得在中国生活得特别舒适,不愿回自己的国家了,就在当地留了下来。他们中的一些人还与中国人通婚,学习中国文化,参加中国的科举考试,他们的后代有不少人还在中国政府中获得官职。但他们一直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使伊斯兰教在中国一直流传下来。

    中国穆斯林的另一来源——大食士兵

     在唐朝时,除了大食商人和使节以外,还有一些士兵由于历史的原因从国外来到中国内地,并又留了下来,成为中国伊斯兰教民的一部分。

     公元8世纪中国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叛乱。这次叛乱,是由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的首领发起的,他们的势力非常强大,以至于中央王朝面临着空前的危机。皇帝号召全国起来进行抵抗,并派人到邻国请求援助。公元757年有20多万名士兵到达中国参加战争,其中就有很多来自大食。

    这次叛乱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被平息后,有一部分大食士兵又在中国引起了骚动。根据历史记载,在政府收复了首都后,皇帝接见了这些士兵。但是,由于在接见时士兵们感觉没对他们有足够的尊重而感到十分愤怒。于是他们就围攻了广州等城市,烧毁了许多房屋,抢劫大批财物,然后有一部分从海上回国了。但是还有一部分却在中国的许多地方留了下来,包括云南等省,有的成了奴隶,也有的成为平民。这一部分人也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一个来源。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中国 穆斯林

上一篇:专家称穆斯林在元代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
下一篇:13世纪:有这样一场宗教辩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