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阴雨连绵,记者来到了耄耋老人杨恺的家中。杨老先生是一位老西宁人了,说起西宁往事,他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七八月份是西宁一年当中最好的时节,无论经济条件如何,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西宁人都会去野外浪上一趟。”杨恺说,“那时候,除了公园,人们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河滩。”
家庭条件拮据的,把夏日的野游叫做“浪河滩”。浪河滩,是一年当中全家乃至整个家族的一件大事。浪河滩的前一天,家庭主妇们要准备凉面、凉菜,尽管手头拮据也会炒点肉菜,给老人和男人们打上一斤青稞酒,备好火壶。火壶,是类似火锅的一种器具,是用来烧开水的,年长点的西宁人都见过。
到了野游的那一天,除了带上食物和酒,还要带上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冬天的棉被棉袄。因为穷人家的野游还有一样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在河边洗一家人的冬衣棉被。主妇们会将冬衣和棉被在家里拆好,把要洗的用布包好。到了河边,主妇们先用火壶烧好开水,泡好茶,然后去河边洗衣服。老人和男人们喝着茶喧板,孩子们在河滩边玩耍。等主妇们洗好衣物也就到了中午,她们给家人拌上凉面,拿出凉菜,倒上酒,大家饱餐一顿。
夕阳西下,晾在河边石头上的衣物也干了,收好衣物,一家人再把带来的食物吃一吃,也就到了回家的时候。穷人家没车没马,来去都是靠一双脚,虽然辛苦,但也其乐融融。
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就不同了,他们把野游叫做“搬东”。每到夏日,亲戚朋友们聚在一起,常常有人会问:“今年搬东,谁当着?”意思是,今年去野游,谁做东。“搬东”常常是带着一应的炊具和蔬菜、粮食,最重要的是牵上一只羊,到了河边,宰杀干净,先煮上一锅手抓,就着美酒,实在是美哉。到了高兴处,有人会忍不住漫上一段“花儿”。还有带着简单乐器的,也会露上一手。山野间满是欢笑声,好不热闹。一次正儿八经的“搬东”特别隆重,不仅亲戚们全要来,而且要带上帐房,连着玩上三四天。
野游的地点,远一点的地方有大通的宝库、湟中的上五庄水峡等,近一点的有苏家河湾等。凡是河滩平整干净,旁边有树木可以遮阴的地方,都是老西宁人喜欢的。
杨老先生还记得小时候跟着家人去过苏家河湾野游,那时候,大家还在河滩上围成一圈手拉手跳过舞呢。“那时候,苏家河湾一带还是一大片树林,现在已经变了模样,城市的变化真大!”杨老先生不禁有些感慨。(赵新丽)
上一篇:西方敌视穆斯林的历史遗毒
下一篇:台湾穆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