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先生说:西宁好,房上能赛跑。西宁地区降雨量小,不怕雨水将房顶覆盖的泥土很快冲刷掉。再者,过去西宁地区没有现代化的工商业,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人们普遍不富裕。盖瓦房需要起脊,木料耗费多,砖瓦价格也比较昂贵。无论城市和乡村,盖不起瓦屋顶,普遍盖平顶房。
上世纪50年代初,青海有这样一段顺口溜:“青海三大宝,山上不长草,房上能赛跑,说话阿门了。”这段顺口溜虽然对西宁的形象有点贬损,但实际上反映了当时西宁的面貌。
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西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光秃秃的南北山已风景秀美、树木荫浓,集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公园。每到假日,游人如织,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再看西宁城里城外,绵延二十多公里,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林立的二三十层高楼覆盖了湟水谷地,一座现代化的都市替换了往昔低矮平房的边陲小镇,平房只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西宁城内大多是平房,但在四合院之间有分心墙,许多人家的分心墙高出屋顶1.5米以上,因此是不易穿越的,更不能赛跑。如果有人在自家屋顶跑动时,是要受到斥责的。在屋顶跑步,用力过猛会踩坏房顶,当然这只是一般而论,个别情况不在此内。
平房的优越性,对于儿童来说是可以在房顶放风筝。二月西宁多东风,每到下午微风徐来,儿童们便上到房顶放风筝。放风筝,是留在我记忆中最美好的游戏之一。(作者:巢生祥)
上一篇:50年代的童年:西门口的街坊们
下一篇:新中国穆斯林第一次朝觐的前前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