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跳竹竿
海南省,简称“琼”,陆地面积3.4万平方公里,是仅次于台湾的中国第二大岛。也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被称为世界上“少有的几块未被污染的净土”。岛上四季常青,森林覆盖率超过50%。海南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兼具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五大旅游要素,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海岛自然风光。海南省的居民,分属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黎族的音乐歌舞
据历史记载,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早在远古时代,黎族同胞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的织锦工艺著称于世,民风质朴、敦厚。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错落有致。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严严实实的椰子树与槟椰树间,在树的空隙处有用竹篱笆围成的小地方,各色蔬菜娇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过房前,让人有"走进山间别墅"的感觉。槟椰是黎胞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以数目多小表示情意的厚薄。
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聚居在海南岛中部山区,勤劳勇敢,能歌善舞,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黎锦文化。“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人们称它为谈爱日。传说,上古洪水时期,兄妹两人躲在南瓜中幸存下来。为了成家立业,他们决定分头寻找其他人,并约好来年农历三月三会合。结果几年过去两人无功而返。妹妹见找不到别人,就忍痛用竹签将自己的脸刺上花纹,又用植物染上了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以结夫妻,从而使种族得以延续。这也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来历的传说。至今在东方市东方镇中方,每年农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参加“三月三”盛会,载歌载舞、谈情说爱。聪慧机智的黎族人非常酷爱音乐,满山遍野的树枝树叶也成了他们的乐器。劳作主余,聚集一处,摘片树叶便能吹出美妙的乐曲,和着舞蹈的节奏,其乐融融。山兰稻成熟之时,他们在山兰园中建起茅寮,砍原木二截悬挂,一根为“叮”音,一根为“咚”音,成了叮咚乐器。敲叮咚。时而明快活泼,如山溪水淙淙,时而急促,如狂风撼山林。夜阑人静之时,在“隆闺”中,心灵手巧的黎族少女,持一竹箫吹起了美妙动听的鼻箫,向小伙子倾诉衷肠而每逢庆丰收、贺新婚、迁新居、祭祖先时,人们敲起铜锣,击响黎鼓,跳起“招福舞”和“平安舞”,鼓声点点,憾人心魂。
黎族的乐器均就地取材,除以上列举的,还有口弓,黎语称“改”,鼻箫是女子向心上人倾诉衷肠所用,而黎族小伙子则常常弹口弓向心爱的姑娘倾吐爱情。洞箫,为竹制吹奏乐器,仅钢笔长短。闲时,小伙子会拿出洞箫吹上一曲,自得其乐。“利咧”,黎语叫“德垒”,也是黎族富有特色的乐器,黎族男子有时上山打柴或看守山兰稻,寂寞时,摸出“利咧”,一曲既尽,心情已舒畅。不单是音乐,对黎族这样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来说,舞蹈更显得重要。无论是结婚、建房、欢度佳节,农闲娱乐或是进行宗教活动。黎族人民往往少不了用舞蹈来表达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这些舞蹈常常从劳动生活中得来,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如《竹杆舞》、《舂米舞》、《戋铃双刀舞》、《打碗舞》,《锣鼓舞》等,还有些是宗教活动中的舞蹈.如《年舞》、《招福舞》、《捉鬼舞》、《跳娘舞》等。《舂米舞》是由黎族妇女在舂米活动中演变出来的。她们手持木杵舂米,木杵撞击着臼沿,发出有节奏的响声,“咕一叱,咕叱,咕叱,咕咕叱!咕咕叱!咕咕叱,”身体随着节奏摆动,形成优美舞姿,表现了黎族女子勤劳、温顺和柔韧的性格。《打柴舞》更是别具特色。每当黎族的三月三,或是庆丰收时,人们便聚会于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分成两队,一队持竿打柴,有坐、蹲、站三种,一队跳竹竿,持竿一队把竹竿有节奏地打击,跳舞者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跳跃,并潇洒自如地作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当一对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唱出“嘿!呵嘿!”场面极是豪迈洒脱,气氛热烈。黎族舞蹈历史悠久,曾被谪贬至海南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写诗形容过黎族的舞蹈“弯舞与黎歌,余音犹杳杳。”
黎族人崇尚自由恋爱,婚姻有很大的自主权,往往还带有一些原始社会的遗风。黎族女子长到十四五岁,父母就会给她们搭“隆闺”(即小茅屋),让她们独住。每年三月三,黎族男女青年都会结伴游于郊野,对唱情歌。通过对歌,她们从中考察对方的才智,选中了意中人,便将他引到“隆闺”这爱的小屋中来。年轻人可以在这里谈情说爱,互赠信物。女子送给男子一条亲手织染的五彩腰带,男子送上自己磨制的骨雕或银饰,他们用这些来表达各自的心灵手巧,勇敢智慧。男女双方恋爱有一定基础后,由男方向女方提出婚姻的请求,以体现出女子的高贵。这时,男方就会派一位亲属或朋友到女方提亲。提亲的人到女方家时,先是拉拉家常,说些客套话,见机才说出婚配之事。女方家长多会征求女子的意见,他会对提亲人说“你问我女儿吧!”女子听了说“双亲觉得好我就嫁。”这就表示女方同意了,如不同意,就答:“我不想嫁人,对方送来肉我也不吃。”提亲人听了会及时赶回男方家传达女方的意见。走向山林野地,在黎村之中,您会看到一座呈乌蓬形的茅屋,这就是黎族的船形屋。船形屋中设有间隔,屋顶侧面开有天窗,门内设有三石灶,灶旁置水缸,前门屋背有放柴火的杂间。屋内还划定主人位置,铺设着自编的席子,船形屋冬天暖和,夏天少蚊子。在这样的屋子里住着,卧听山风猎猎,似有在船上的感觉。
黎族船形屋
人们惊奇的是,黎族深居于深山之中,宅居却为何如船状,这里还有个传说!很早以前,南海有个俚国,国王有个公主叫丹雅,丹雅嫁了三个丈夫,而三个丈夫都死了,国中的人们认为她是扫帚星下凡,要求国王处死她,当时,丹雅公主已身怀六甲,国王不忍,于是将她流放了。丹雅公主乘船飘流在海上,不知过了多少天.被风吹至海南岛,上岸后,她把船拉到岸边,又将船翻扣,用茅草覆盖在上面,演变成后来的黎族船形屋。丹雅此后在岛上定居,成了黎族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