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禅寺:烟雨朝朝入画来
分享到:
2011-07-08 19:57:54 【来源:西海都市报】 点击:

 


西宁周边多山,自空中看去,群山裹挟的市区,其形状如一片叶,悠悠闲闲飘荡在湟水之侧。走在西宁街头,眼里避不了的总是那些高耸在市区边缘的连绵山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城北的那座巍峨奇幻的北山。

     烟雨蒙蒙中的北山,苍苍茫茫。如今,北禅寺不再独眺全城,伴着它的有北山地质公园和成片茂林。至此,这景中的记忆也多了份柔美。

     时过境迁,但“北山烟雨”的风貌依旧那般令人向往。这景致是因北禅寺在雨雾中的景色,在朝晖夕照之时,远望山姿塔影颇为壮观,特别是雨中,薄雾层云,缭绕山腰,恍如一幅丹青水墨画,有时隐于云雾中,忽隐忽现,更添一番诗情画意。北山因山崖层叠,远眺似土台楼阁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楼山,北禅寺也因此又叫土楼观。北禅寺是我省境内最早的宗教建筑,初建于北魏明帝时期(公元106年)。北禅寺的建设背倚北山,基本上是依山腰中的红砂岩天然断层由西向东依次而建,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立,结构奇巧,寺院错落有序,蔚为奇观。


     历史上,北禅寺有过很多的名称。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楼神祠”之称。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赐名“永兴寺”,名称中才有了“寺”。北魏旅行家郦道元来到西宁,登临土楼山,他在《水经注》中写道:“湟水东流,经土楼南,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余尺,有若削成。”可见北禅寺知名度是相当高的。虽然名称很多,但北禅寺是人们最习惯的叫法,也是西宁地区的一大名胜古迹。到过北禅寺的人,都惊叹于其建造依土楼山特殊丹霞地貌。这里的岩石是紫红色的砂岩、砾岩,其间还夹有石膏和芒硝层,岩性软硬相间,在长期地质、流水、风化等作用下,以赤壁、洞穴、险峰为主要特征的丹霞地貌得到典型发育。软岩层向里凹进,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称“九窟十八洞”,洞内塑有玉皇、观世音、文殊、普贤、关云长等塑像。洞壁上所绘的图案极具艺术风格,曾有“西平莫高窟”的美称。硬岩层向外凸起,犹如屋檐,庙宇殿堂建在其上,殿宇高悬,栈道回廊将殿宇楼阁与洞穴群相连,使殿中有洞,洞内套洞,栈道回廊紧靠悬崖,甚至悬空架设,因此也有“中国第二大悬空寺”之称。


     前些年,北山由于地质灾害频发,山根的危岩体成了当地居民的心患。为了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保护这一古迹,西宁市委、市政府规划实施了北山危岩体改造工程。经过三年多的整治,修缮后的北禅寺依然香火袅袅。在西宁黄金旅游之际,游人、香客登上土楼山巅,古城新姿尽收眼底。当云雾飘渺时,站于悬空长廊上,看脚下西宁城郭渺茫如水墨氤氲,那一份千年的淡泊便在身边的流云聚散中弥漫于心了。(周建萍)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禅寺 烟雨 朝朝

上一篇:四座公园免费 游客数量猛增
下一篇:省时省力更自由 青海省公路建设为旅游发展提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