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慷慨馈赠,给这片沃土赋予了神奇、美丽和惊艳。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其乐融融。
北门城楼(拱辰门)——抹不去的历史记忆
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明朝改西宁州为西宁卫。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长兴候耿秉文率领军士割原西宁州城之半筑城,城呈方形,城墙高为五丈(16米),厚亦五丈(16米),城四面各开东、南、西、北四个门,并建四门楼。四门楼高耸绘彩,檐下悬挂匾额,蔚为壮观。其中,北门原址在今北大街最北端,因当时北门与湟水河相望,北门坡下又有北门泉,又俗称“水门”,故城楼匾题“拱辰”。
北门城楼屹立五百多年后,20世纪50年代,因城市建设需要被拆除。2007年,为延续西宁历史文脉,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政府又投资900多万元,以历史资料为依据,按原貌修复了北门城楼。
城楼突出表现的是西北建筑风格,由城台和两层楼组成:城台为框架结构,外包青砖,形成历史韵味,带有历史残留痕迹;城楼为大木结构,油漆彩绘,彩绘采用汉藏艺术结合的方式,突出表现西北民间风俗。城楼前的北门泉绿地改造面积3000平方米,用北门泉水引流造成局部地方小桥流水,营造出“护城河”的感觉,绿地中还设有亭台等景观。
拱辰门的重建,不仅再现了西宁的历史文化,又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观光的去处。
上一篇:北山地质公园——诉说京青友谊
下一篇:生物园区博物馆群——青藏高原文化的微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