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园 何园
瘦西湖荷塘美景
瘦西湖 应接不暇 心迷神驰
瘦西湖园林以自然风光旖旎多姿著称于世。四时八节,风晨月夕,使瘦西湖 幻化出无穷的天然之趣。丰富的历史文化,使瘦西湖如醇厚的佳酿,常看常新,品味其中,回味无穷。瘦西湖为我国著名的湖上园林,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春柳、荷蒲薰风、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水云胜概、五亭桥、白塔晴云、二十四桥景区,石壁流淙、春流画舫、万松叠翠、二十四桥景区等景点,俨然一幅天然而成的国画长卷。瘦西湖的景点经多年修建,变得格外妩媚多姿。荡舟湖上,沿岸美景纷至沓来,让人应接不暇,心迷神驰。
个园 一园览尽四季景
从亮晃晃的黄包车上下来,一踏进个园的大门,一阵阴凉便扑面而至,清风里飘逸着竹子的幽息。
穿过竹林掩映的花园小径,终于见到了著名的四季假山。都说苏州园林以园亭胜,扬州则以叠石胜,这座号称"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个园,更是将叠石艺术发挥到了极致。用不同的奇峰异石堆叠,加以形状各异的园门和花窗巧隔,有繁有简,虚实相间,立意新颖,巧妙借景,遂成造园经典的"春夏秋冬"四季小景,用姹紫嫣红、亭亭石笋来象征雨后春笋,即为春天。
以一池碧水和凌波曲桥,以及披拂而下的绿荫装扮夏景,再杂以湖石小轩、森森石洞和穿堂荷风,小坐于此顿感一片清凉。
夏景之右,便是个园的主体建筑"抱山楼"。楼之右是黄石堆成的硕大假山,也就是被人诟病的商人园林之所在。--即说假山太大,不够秀巧。我的理解是堆山造园亦是见仁见智,未必一定是精巧细致方显园林之骨格秀奇。况且,庞大的山体之外,黄石本身也透着雄伟之气,山脚之人仰之弥高,及至山腰则如在群山怀抱,一登山顶自然就有登高望远的豪迈,不管所望之处是巍巍然的齐鲁大地,还是戚戚焉黄石与红枫铺成的个园秋色。
一路走过春夏秋,最后见到的冬景,尽管被挤在粉墙的一个角落,我却为造园人浪漫的创意拍手叫绝:南方冬季少大雪,他们便采用雪白的宣石来比拟,来象征。更为奇特的是,为了模拟北风呼号的感觉,愣是在宣石后面的南墙上开了几排圆洞,造出风过有声的效果。遥想当年,大雪纷飞时,园主手捧着小泥壶一边品茗,一边辨识着真假雪景的样子,煞是有趣,也煞费苦心啊!
何园 琴棋书画居家亲
少时去苏州园林,完全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蹭在游人堆里,听着导游介绍那些亭啊,台啊,叠石呀,水榭呀,诺大个园子,应该是住上拖家带口几十号人吧,却没听着也没见着居室所在,想象不出那些文人是怎么吃饭、睡觉的,不觉有些遗憾。
扬州的何园却告诉我,这里曾经就是家居的模样:前后两座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回廊相接,围成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院。院中两棵巨大的玉兰树和绣球树枝根盘结,相依相携。春夏繁花点点,浓荫蔽日,秋冬则枝摇叶落,日影穿堂,遂得一雅号"玉绣楼"。楼道即是走廊,从老爷的书房到小姐们的闺房,一间挨着一间,自在而宽敞。里面的陈设似乎依样复原,绣床很大,妆台嫣红,箱笼和绣凳随意地搁置一边,使过往的游客不觉啧啧感叹。想来也是,园主何芷舠不过才做了四品道台,却能挟巨资归隐扬州,还购置了据说是带有世间唯一的石涛叠石的片石山房在内的双槐园,并将它改扩建为寄啸山庄,亦称何园!
出得玉绣楼往前,不多远便是水心亭。挑起在水面上,正好被四周独特的二层复式回廊包围着,成了这个家族古色古韵的大戏台。有乐音从水心亭发出,导游介绍说为了使声音产生更好的共鸣,还特意在水底埋下几口大缸,相当于安装了几个大音箱。想那造园人实在聪明智慧,但不知哪天也会复原到让我们一饱耳福呢?正遐想间,不远处竟真的传来一阵貌似越剧唱腔的歌声。寻音而去,一间不大的厅里,三五成群上了年纪的阿姨正围坐在一起,声情并茂地演唱着,身边的小茶桌上散放着曲谱、茶水和果品之类。隔窗听了一段"十八里相送",英台送到家了,我也循着花墙下了楼。
汪氏小苑 道是无园胜有园
虽说这个"苑"字系出名门,字面上的理解远远大过"园",但我知道,这一处盐商的私家园林是近年才添加上去的,是徽商在扬州的别院。
" 汪"乃徽州大姓,整个宏村便是汪姓村落,想必这汪氏家族也距其不远。走近细看介绍,主人汪竹铭竟然是宣州旌德人氏,与古徽州的绩溪县相邻而居,不管是地域上的亲近和影响,还是从骨子里得到族上的襄助,终究是沾了点徽商的基因,因而勿论其老家怎样,反正在这春风得意的扬州城能有一幢留存至今的小苑,显然也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这几座园林和北方园林那煌煌气派相比,园地仄了些,门庭矮了些,桥不够高挑,厅堂也不够敞亮,即便和相距不过200公里、同样娇俏颖致的苏州园林相比,因大都是盐商的园林,所以在传统文化中自比苏州的文人园林低一个档次,便心甘情愿忝列其后,敛容低眉,温婉谦和,若一小姑临风玉立。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上一篇:中国麦加—新疆吐峪沟
下一篇:阿拉伯老公们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