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概况
分享到:
2011-02-24 11:21:56 【来源:百度】 点击:
     文化

  11世纪,尼罗河上游的两个阿拉伯游牧部落进入利比亚,带来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并逐渐同化了这里的柏柏尔人。在土著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包括舞蹈艺术在内的利比亚阿拉伯文化。
 
  利比亚舞蹈有北部地区舞蹈和中南部沙漠地区舞蹈两大类。
 
  北部地区舞蹈 
 
  利比亚北濒地中海,文化贸易往来兴旺,经济文化发展较快,歌舞成为节日、庆典和娱乐的主要形式。女子舞蹈以胯部扭动和颤抖为特点,以自娱为主,有时观者也加入同舞,共尽其兴。其特色与突尼斯女子舞相比,显得更为纤巧、秀气、含蓄些。舞蹈者着长袖上衣,穿肥腿灯笼裤,外缠长幅布料,形成齐踝的连衣裙。臀部系彩带,结穗多垂于左侧。头戴围巾,或缠头巾。额头、颈项、胸前、指腕佩戴大量金银首饰。男子舞蹈动作粗犷、强悍,如顿蹉落地跑跳步,交替向前小踢腿的跳跃步等。男子也有扭胯的舞蹈,技艺高超,但只在联欢、娱乐场合表演。利比亚舞蹈唯有男子允许碎抖双肩,用以表现其威武气概。其服装多着肥裆瘦腿长裤,上身内穿白色长袖衫,外罩长袖马夹。通常用风笛、达卜和单格鼓伴奏,音乐的节奏性强,气氛热烈粗犷。常在舞台上演出的节目有《顶罐舞》、《苏丹舞》、《迎宾舞》和《埃勒加舞》等。
 
  中南部沙漠地区舞蹈 
 
  幅员辽阔的撒哈拉大沙漠,几乎横贯整个北部非洲,生活在这片漠野沙荒中的贝都因人,女子舞蹈以腿、脚的动作为主,没有胯部的扭动。男子舞蹈有以部族称呼命名的退哇利格舞,动作集中于腿脚和双肩,伴奏乐器为各种鼓。三巴尼舞不同于前者的是边跳边击掌边歌唱,伴奏乐器为单格鼓和舌克歇克特(一种哑铃形的金属镲)。阻嘎拉舞,即长棍舞,手持长棍的男子随着音乐即兴起舞,以手脚的动作和面部表情为主,多在婚礼和欢庆场合表演。嘎非拉舞,即骆驼队舞,舞蹈时随着音乐节拍即兴动作,音乐中夹有歌词,诉说沙漠的旅途生活。表演者穿长裤,着大袍,束宽腰带,缠头蒙面,反映沙漠生活的习俗。

     主要城市

        序号      主要城市       所在地区
 
    1           的黎波里      的黎波里

          2             班加西          班加西

     3            米苏拉塔       米苏拉塔

      4           扎维耶           扎维耶
 
     5             塞卜哈           塞卜哈

       6          贝达                  绿山区
 
      7        艾季达比亚       艾季达比耶
 
      8        德尔纳             德尔纳

       9        图卜鲁格           图卜鲁格
 
       10      迈尔季               迈尔季
 
         11     兹利坦              兹利坦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利比亚 概况

上一篇: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下一篇:旅游撒拉族自治县循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