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社区 团结的家园
分享到:
2011-11-15 21:30:53 【来源:中国民族报】 点击:

——宁夏银川市新琇苑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纪实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新琇苑社区成立于2007年,是一个有4000多户、1.1万人的大型社区。社区居民由回、满、蒙古、汉等多个民族构成。其中回族1030户、近3000人,约占社区总人口的1/3。近年来,新琇苑社区牢牢把握“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2010年,新琇苑社区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符合本社区特点的创建活动规划和措施,完善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各项制度。同时,社区居委会积极组织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居民代表,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民族知识,帮助大家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不断提高社区干部及各族群众对新时期、新阶段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新琇苑社区始终注重筑牢思想基础,广泛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常识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的宣传。居委会门前的民族政策宣传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群众的风格,介绍和宣传民族法律法规;社区图书阅览室内设立了有关民族知识的图书专柜,免费向社区全体居民开放。社区还制定了社区居民文明公约,开展了“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组织了“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模范人物评选活动,在社区营造了敬老爱幼、各族居民友爱互助的和谐氛围。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在于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好涉及少数民族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为了摸清困难少数民族家庭的情况,社区居委会对辖区住户进行了认真的摸底调查,将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家庭全部纳入低保。每逢各民族传统节日,社区居委会都要到辖区少数民族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居委会工作人员还与辖区少数民族困难家庭进行了“一对一”的结对帮扶,让他们感受到了政府的关爱和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辖区回族妇女杨玉凤系失地农民,无一技之长,日子过得十分拮据。女儿听力残疾,多家学校都不愿意接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社区居委会主动为杨玉凤提供了计划生育协管员的公益岗位,使母女俩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此后,居委会会同区残联、民委等部门多方努力,终于圆了女孩的上学梦。

  “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帮扶”,是社区服务各族群众的一个重要原则。近几年,新琇苑社区下大气力完善了老年人服务设施和网络建设,建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定期为辖区37名高龄、独居、困难的少数民族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 帮助老人洗衣、做饭、买菜,为其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餐饮、心理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得到了社区各族群众的好评。

  社区78岁的回族老人马玉梅,丈夫早年去逝,近年来因患疾病导致双目近乎失明,基本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社区将老人列为重点服务对象,定期去探望老人,并带领社区服务人员上门为老人料理家务,代买生活用品,在精神和生活上给予了老人极大的关爱。

  2008年6月,社区居民李体龙身患癌症已到晚期,爱人失业,孩子正在上学,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在社区党支部的积极倡议下,辖区单位和各族群众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短短几天,为李体龙捐款近1万元,让一家人感受到了社区各族居民的温情。

  针对辖区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困难的问题,社区居委会积极组织电工电焊、家政服务、美容美发、民族传统食品制作、手工编织等多种技能培训,并多方挖掘就业信息,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再就业。仅2010年,就有42名各族群众在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实现了再就业。

  社区居民周玉兰是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的传承人。她一直想成立一个“花儿”艺术团,让更多人了解、传唱宁夏原生态的“花儿”。可是由于没有经费,找不到场地,她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周玉兰的想法与社区居委会关于打造特色文化社区的思路不谋而合。2009年,在居委会的协调下,金凤区“花儿”艺术团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成立了。如今,艺术团的固定成员有20多人,有回族、满族,也有汉族,一批热心居民也踊跃参与艺术团的活动。艺术团不仅是小区居民文化活动的“明星”,更成为连接小区各族群众的纽带。

  社区居委会还针对居民不同的年龄、爱好,组建了中老年健身操队、回族葵花健身舞队等文艺团体,并在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民族舞蹈、服饰文化展示等庆祝活动,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又传承了传统民族文化。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和谐 社区 团结

上一篇:浙江温岭一女子行窃被脱衣 警方称撕衣服触犯刑法(图)
下一篇:浙江温岭女子行窃被脱光衣服 店主越矩行为遭网友指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