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孤儿院的"爸爸妈妈"和"孩子"
分享到:
2011-09-12 02:12:23 【来源:宁夏新闻网】 点击:


天下午5点,其他老师都去接孩子,田桂香老师站在孤儿院门口等候孩子们归来

   每天早晨5时许,天还没有亮,20岁的年轻“爸爸”马保林就起床借着充电台灯微弱的灯光开始看书。

  5点30分,楼道内每个宿舍传来各种各样的闹铃声音,这是他的大龄“孩子”们起床的铃声。

  6时,楼道内统一起床的号声吹响,马保林放下书开始到每一个宿舍叫他的“孩子”起床,帮着年龄小的孩子收拾被子、穿衣服,督促他们洗漱。

  6时40分,厨房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早餐,马保林和其他“父母”一起将孩子们带到餐厅用餐。


有家的孩子每天可以这样快乐的回家,但这里的孩子不能这样。


  7时20分许,高年级的孩子们已经自己去上学了,只剩下低年级的孩子,马保林和其他“父母”一起让这些“孩子”排队,然后他和其他“父母”一起护送着这些孩子到学校上学,看着“孩子”们安全走进校园,他才和其他“父母”一起回到学校,到中午的时候再来接这群“子女”,下午继续送到学校,17时再去学校把孩子们接回来。看着孩子们写作业、陪着孩子们玩耍、吃晚饭、上晚自习、22点督促孩子们睡觉,孩子们睡下后,他还得拿着手电筒逐宿舍看一遍,看看“孩子”们有没有蹬被子,之后他才能休息。



看着孩子们安全归来,田桂香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

 和马保林一样,银川穆斯林孤儿院有这样15位“爸爸妈妈”,他们许多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都还没有成家,但已经有了116名“孩子”,孩子们叫他们“爸爸妈妈”,每个宿舍门前墙上的牌子上写着一家人的信息,里面有爸爸是谁、妈妈是谁、老大是谁等等信息,在这里116名孤儿和15名老师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大家庭”。

认真检查作业。


  今年20岁的马保林去年刚从甘肃临夏市阿文学院毕业。来这里之前,他曾经参加过几次志愿者活动,和这里的孩子们在一起学习生活过,毕业后,他执意来到这里。一年多和孩子们的朝夕相处,虽然家里屡屡反对,但他依然坚守着,因为有份难舍的亲情已经将他和这里的孩子拴在一起。

  “虽然刚开始有点不适应,但我还是坚持下来,尤其在几个月后,有一位经常受到我关心的孩子悄悄的给我写了封信,在信中他说,老师,以后我能不能叫你‘爸爸’,看了这封信后我心中很复杂,还没有结婚已经被人叫爸爸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如今,这封信依然被我珍藏着,前些日子我还把这封信拿回家中让我的父母看。现在,叫我‘爸爸’的孩子已经有好几个了。”说起在这里和孩子生活了一年多的经历,马保林很是感慨。

  和马保林同住一个宿舍的马宁今年26岁,也是一个没有结婚的小伙子,他来这里的时间和马保林差不多。

和马保林一样,他的努力工作也同样赢得了孩子们的认可。有一天,一位孩子塞给他一张小纸条:“老师,你可以做我爸爸吗?“突然来临的问题让马宁有点不知所措,但他没有像马保林一样那么心情复杂,而是感觉到很惊喜。

25岁的罗晓花毕业于宁夏师范学院,她是根据孤儿院的招聘启示来这里的,经过初期的艰苦适应之后,因为爱这里的孩子们,她选择了继续留下来。

  在这里,不像其它单位有假期、有休息日,这里一年无休,要熟悉116个孩子的习惯,熟悉116个孩子的性格,还要接受”老师、阿姨、姐姐、妈妈”等不同的称呼。但是,在孩子们面前,她依然是他们最贴心的人。宁夏新闻网记者 祁瀛涛 文/图


 



帮助孩子们解决难题。



你看她看书多认真。



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爱心交流。



和孩子们一起游戏。


小孩子们玩什么休息老师们就得玩什么游戏。



看他们多亲密。



答疑解惑。



采购归来大家一起动手帮忙。



晚饭时候到了,“一家人”齐动手。



把饭放好等大家来吃。



开饭了


“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吃饭



今天的面真香



左右开弓



晚自习老师随时辅导



老师,我会!



盖好被子,别着凉。



你不睡觉,想啥呢?



大家都睡了,老师还要查房。



厨房在准备早餐。



早晨起来,老师帮叠被子。



厨房在准备早餐。



大家吃得很香,老师也高兴。



早餐之后,厨房就开始准备午饭了。



今天外面下雨,我用文具盒做雨衣。



上学路上。



 走进校园 ,给老师们一个甜美的微笑。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穆斯林 孤儿院 爸爸

上一篇:亳州市交警清真寺里话安全(组图)
下一篇:回民齐聚宜宾南溪清真寺 热热闹闹开斋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