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毙本·拉登时,奥巴马在干吗?
疑问4
美国东部时间4月28日下午,奥巴马与情报、军事和外交团队成员在位于白宫地下室的时局值班室碰头,听取针对本·拉登行动的可能选项。奥巴马面临三种选择:等待更多情报、发动定向空中打击、派遣地面部队。情报人员表示,有五成至八成把握,但无法确定本·拉登具体藏身在那一座建筑内。
奥巴马围着会议桌踱步,要求每个人表明观点,同时抛出突袭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形:平民伤亡、人质遭劫持、直升机被击落、与巴基斯坦产生外交摩擦。一名官员描述,与会人员的意见大致分为两派。白宫国土安全及反恐事务顾问布伦南和中央情报局局长帕内塔支持地面行动,其他人认为应等待更多情报。会后,奥巴马离去,没有作决定。
4月29日8时许,奥巴马召集高级顾问,宣布决定突袭。“动手吧,”奥巴马说。
袭击原本是定在4月30日下午(巴基斯坦时间5月1日凌晨),但因天气原因推迟一天改在5月1日下午。在这段时间里,奥巴马打了一场高尔夫,帕内塔去了一趟教堂。奥巴马下令1日突袭的原因有二:一为担心行动拖延可能增加情报泄露风险,促使目标逃脱;二是特种部队已就行动方案多次演练,整装待发。
5月1日行动当天下午,奥巴马与副总统拜登、国务卿希拉里、国防部长盖茨、总统助理兼国家安全副顾问多尼伦和白宫国土安全及反恐事务顾问布伦南等围坐时局值班室一张桌子前,观看卫星实时传回的突袭画面。《时代》周刊评论,在现代社会,总统能像打视频游戏那样“亲历”自己一方的军事行动。只不过,他无法亲临指挥,不能在行动中与指挥官联络。
一名现场官员描述,屋内气氛“紧张、焦躁”。在行动开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时局值班室里没有一个人说话,每个人的呼吸声都可以听到。奥巴马面色凝重,希拉里捂住了嘴,副总统拜登摆弄着手里的珠子,国防部长盖茨也坐立不安。布伦南回忆说:“时间过得特别慢,每分钟就像好几年一样。”当一架直升机坠落,气氛越发紧张。几分钟后,突击行动现场传回声音:“我们已经确认‘杰罗尼莫’的身份。”“杰罗尼莫”是代号,特指本·拉登。随后,传回击毙“杰罗尼莫”的消息。“我们得手了,各位,”奥巴马说。
美国的得与失
美国官员称这次行动获得了拉登住所内部大量的个人电脑以及硬盘和其他电子设备,是一个情报宝库。一名官员兴奋地表示:“你能想象拉登的电脑到底是什么东西?”
目前这些东西正经由数百人在阿富汗处理,华盛顿方面对于这样的收获非常兴奋,“如果10%的资料有价值,那就很伟大了。”这名官员说,美国或许会借着这些情报重创恐怖组织,这也许比击毙拉登更有价值。
没有人统计过,在近20年与本·拉登和恐怖主义的战斗中,美国政府究竟花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美国前总统布什承认,这是一场力量极为不对称的战争,一个国家对一个人。虽然本·拉登疲于奔命,但美国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从2001年起,美国政府单单给线人发放的赏金就超过了7000万美元。
美国联邦调查局已对通缉要犯名单上的拉登加上“死亡”标记,不过这些年来为捉拿他而悬赏的2500万美元赏金要如何处理,还不清楚。
据说,这笔赏金可能发不出去还有一个理由。提供线索的人必须由五角大厦、联邦调查局或中央情报局的调查单位提名,并由特别的政府委员会和国务卿核准。
在美国对本·拉登的行动中,动用一系列高科技武器。美军数次动用捕食者无人机,对本·拉登所在的阿富汗山区进行攻击。
美国政府的一个统计显示,在阿富汗战争中,从2001年到2010年,美国的军事拨款超过4280亿美元,到2010年6月1日已造成7228名美军士兵死伤。
拉登其事
最后的晚餐可能是馕
阿伯塔巴德镇居民2日告诉记者,两名自称“商人”的男子和家人住在本·拉登的那幢建筑内,安全保卫严密。一人自称“艾尔沙德”,40岁左右,据信买下土地并建起房屋;另一人自称“塔里克”,30多岁。一些人认为他们是亲兄弟,一些人说他们是表兄弟。
厨师贾韦德·杰迪说,他经常看到艾尔沙德和塔里克带家人外出。“我们曾经见过两个男人,艾尔沙德和塔里克,看到他们带老婆孩子,开一辆红色‘铃木’小货车。他们有时带孩子一起去买面包。”
按突袭行动中的丧生人数推断,艾尔沙德和塔里克极有可能是本·拉登的随从。
问及建筑周边安保严密为何从未引起怀疑时,一名化名阿卜杜拉·扬的邻居告诉记者,他们觉得艾尔沙德是有钱人,或许会在家族内或生意上树敌。“他们自称来自(巴基斯坦)白沙瓦,从事金融业。”
扬描述,住在那幢建筑里的人另有一辆“铃木”小吉普车;在院内养牛、养鸡,从不外出参加婚礼或串门,从不告诉外人手机号码,外出以车代步,几乎不选择步行。“我向他(塔里克)要过号码,但他说没有。我也没见过医生定期探访。”
打馕人穆罕默德·阿西夫回忆,艾尔沙德经常到他那里买馕,突袭前那个晚上还去过。“艾尔沙德买了七八个馕。他以前一天来两回,下午一次,晚上一次。有时,兄弟俩其中一个会带个5岁孩子一起来。”阿西夫说,艾尔沙德和塔里克“有礼貌,人相当不错”。
阿西夫推测,他打的馕,可能是本·拉登生前的最后晚餐。
死前制作一段宣传录音
有美国情报人员认为,被击毙的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在死前刚刚制作了一段宣传录音,预计该录音很快就会浮出水面。
虽然目前尚不清楚录音的形式是音频还是视频,但一名美国官员说,情报显示它已经进入“基地”组织的传播链中。该官员表示,本·拉登录制的时间非常凑巧,而且没有迹象显示他当时已经知道美军就要向他发起攻击。
拉登其妻受伤未当人盾
美国官员称,在本·拉登藏身的大院内,一同居住的还有23名孩子与9名妇女。这些妇女与孩子目前已经移交给巴基斯坦当局处理。拉登被毙时,现场丧命的有一位女性。白宫官员稍早前表示,这位女性是拉登一名妻子,被其当作人肉盾牌。不过稍后白宫官员更正说,拉登的妻子并没有死,只是受伤,现场死亡的女子不是拉登的妻子,也不是拉登的人肉盾牌。
孙子收短信:你爷爷死了
拉登第4个儿子、30岁的奥马尔在2007年与54岁的妻子赞尼娅·阿尔萨巴结婚,夫妇俩目前和儿子迪恩·洛马斯居住在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小镇莫尔顿。迪恩·洛马斯说,5月2日,他收到一条短信,写着“你爷爷死了,看新闻”。他起初以为这是跟他开玩笑,但后来打开网站才知道爷爷被打死的新闻已经铺天盖地,到处都是。迪恩·洛马斯说,他和母亲还没有就爷爷死亡一事进行过交流。
行踪曝光
拉登“信使”是这样被锁定的
美国媒体的报道称,正是拉登最信任的一名信使“一通无意识的电话,才将美国人带到了拉登的家门口”。
9·11后不久,被关押在关塔那摩监狱的“基地”分子向中情局审讯人员交代,拉登身边有名他很信赖的私人信使,名叫“阿布·艾哈迈德·科威特”(以下简称科威特)。
2003年3月,“基地”3号头目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以下简称哈立德)在巴基斯坦落网。一些前中情局官员透露,特工动用水刑,但哈立德拒绝谈论“科威特”。数月后一次审讯,不再动刑,他承认认识“科威特”,同时否认“科威特”与“基地”存在任何关联。
2004年,“基地”高级成员哈桑·古勒在伊拉克被捕。他告诉中情局官员,“科威特”是信使,是“基地”重要人物,与哈立德的继任者阿布·法拉吉·利比关系密切。
2005年,利比落网,承认从一名信使口中获取接替哈立德的命令,但否认信使是“科威特”。
中情局认定,利比的语气过于坚决,不可信;他和哈立德有意保护“科威特”,说明“科威特”非常重要。分析师推断,只有本·拉登可能向利比下达接班命令;找到“科威特”,就能找到本·拉登。
中情局耗时数年查明,“科威特”本名谢赫阿布·艾哈迈德,生于科威特,国籍巴基斯坦,在阿富汗躲避美军打击时受伤。
2010年以前,中情局对艾哈迈德的行踪毫不知情。然而,2010年年中,一次电话交谈“出卖”艾哈迈德。艾哈迈德当时与一名同伴通电话,不知道那名同伴已受中情局监视。特工随即定位艾哈迈德,开始观察他的举动。
2010年8月,艾哈迈德进入阿伯塔巴德一栋3层建筑。这栋建筑几年前一度进入中情局视线,没有成为监视目标,因为想象中本·拉登藏身处应有武装守卫,而这栋楼外围无人巡逻,几乎没有人员进出。
中情局不确定本·拉登是否藏身这一地点,但相信这可能是找到本·拉登的最好机会,决定保密,不告诉包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盟友”在内的任何一方。
2011年2月中旬,中情局确定,建筑内隐藏“高价值目标”。借助卫星,美军确认本·拉登可能住在二楼或三楼。
拉登死了才剃须
美国总统奥巴马已亲口证实“9·11”事件主犯本·拉登的死讯,让不少美国人热烈欢呼。其中一名中学老师绝对比其他人更开心,因为他在当年恐怖攻击事件发生后开始蓄须,并发誓要在本·拉登死后才会剃掉。苦等10年的他现在终于重拾“无须一身轻”的畅快。
2001年的9月11日恐怖攻击事件发生后,加里·威德尔决定用留胡子的方式,表达对事件罹难者的敬意,并以此将主嫌本·拉登的特征铭记在心。起初他以为只要留上1到2个月就能剃除,没想到这一等就是10年,但这期间他不曾修剪过胡子,任凭它恣意生长。
直到2日,本·拉登死亡的消息一出,威德尔的同事随即致电告知他可以刮胡子的“好消息”,但他却因近年来已被开过多次同样的玩笑,久久不愿相信事件的真实性。最后在各大国际媒体大篇幅报道后,威德尔才感动地哭了。他表示,“我足足花了5分钟大哭一场,然后再迫不及待地刮掉胡子。”
“奥巴马”“奥萨马”分不清闹笑话
美国头号敌人本·拉登被击毙,这消息让新闻媒体措手不及。由于本·拉登的名字奥萨马(OSAMA),跟美国总统奥巴马(OBAMA)的名字发音非常相似,为了抢快,英国和美国不只一家媒体,居然将“奥萨马被击毙”说成“奥巴马死亡”,或是“奥巴马被射杀”,闹出不少笑话。
美国福克斯新闻台主播杰拉德·李维拉和特派员连线时,谈论本·拉登究竟是被炸死或枪杀。此时李维拉插嘴道,“奥巴马死了,我不在乎。”此话一出口他惊觉不妙,还自说自话表示,“我到底在讲什么?”随即更正为“奥萨马·本·拉登死了。”
尽管李维拉惊觉并马上更正,但已经来不及,这段影片立刻被网友上传。不过,福克斯电视台向来持反奥巴马立场,这个“奥萨马、奥巴马分不清楚”的乌龙,被网友讪笑认为,主播可能是“不小心说出真心话”。
当天本·拉登遭击毙,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的一名记者抢快,在微博上引用全美广播公司(NBC)驻五角大楼主要通讯员的话称“奥巴马先生已经被射杀死亡”。知道出丑后,该记者随即撤销了这条微博消息。
无独有偶,除了美国犯下了大乌龙外,英国广播公司BBC也在网站上的标题写道,“奥巴马死亡”。只能说,本·拉登遭击毙的新闻实在太令人措手不及,才会导致各家媒体为了抢快,闹出另类“笑话”。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