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湖赛10周年:机遇与野心相得益彰
分享到:
2011-03-16 15:59:25 【来源:新华社】 点击: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2011年迎来了10周年。在这一赛事的诞生地青海省,一系列庆祝活动已提上日程。而在第10个年头,日渐成熟的环湖赛越来越显得“野心勃勃”,不仅很可能在今年首次跨出青海,它还把目标锁定为世界自行车领域的“第四大赛事”。

  勇气成就亚洲顶级赛事

  “今年是环湖赛10周年,我们准备邀请很多专家和机构,举办一个大型的论坛,集思广益,探讨如何把这一亚洲顶级赛事办得更好,”青海省体育局局长冯建平说。2002年,冯建平担任青海省体育局局长,这10年中,他见证了环湖赛从一无所有到亚洲顶级。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自然条件差,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02年以前,几乎没有人相信在这里还可以举办国际赛事。“记得刚开始办环湖赛,几乎没有地方政府愿意接纳,很多人都认为办这个是种负担,没有办法我们体育部门只好拿钱给地方,希望他们能接纳。由于经费非常有限,那段日子非常艰难,”冯建平说。

  经历了拮据的“开门难”,第二届环湖赛却由于严重的“非典”疫情几乎面临流产。为了不让初生的赛事夭折,青海省体育部门不断奔走。“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只有用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别人,”冯建平说。在不利的环境下,第二届环湖赛得以如期举行,不仅吸引了来自五大洲的20支车队,还创造了中国自行车比赛的多个第一。

  在短短的几年中,每届环湖赛几乎都带给人们惊喜。每当发令枪响,车队出发,环湖赛都在不断地向前突破。从无到有,接着又从2002年的2.5级赛事变为2003年的2.3级赛事,再到亚洲顶级赛事,成为世界上进步最快的国际自行车赛事。

  2009年,环湖赛被允许发行即开型体育彩票,为赛事筹资,这也是我国首套以单项品牌赛事为主题的体育彩票。环湖赛彩票被允许在全国范围发行,这是众多地方赛事中的唯一特例。

  不惧淹没 争做“领头羊”

  作为中国西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青海省用短短10年时间,创出了中国公路自行车运动的第一品牌———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以环湖赛为代表,青海省近年来在体育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以体育赛事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现象甚至被冠以“青海现象”,引得沿海、内地等发达地区效仿。

  对此,冯建平表示:“无法阻止别的地方的效仿。”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规模较大的自行车比赛就有环赛里木湖、环海南岛、环中等比赛。“这种模仿你是制止不了的,很多地方的比赛规模,超过了环湖赛之初,因为别的地方的经济实力比青海省肯定好很多,”冯建平说,“但是,这也恰恰说明环湖赛事是成功、是有价值的,是值得别人模仿的。从大的方面来讲,这对中国自行车运动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地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骑自行车,关注自行车运动。”

  根据计划,今年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很可能首次走出青海省。目前青海省体育部门已经收到包括甘肃省在内的多个地方的邀请。“环湖赛必将跨出青海,这不仅能带给运动员新的体验,也标志着环湖赛将跨出一大步,”冯建平说。

  这位环湖赛的发起人一直有着自己的计划,并不惧怕越来越多的国内自行车赛事会把环湖赛“淹没”,“我们全心全意在办环湖赛,它是无法被淹没的。而且我相信,它将成为中国自行车比赛的领头羊,带领所有的比赛向前走,环湖赛终将成为环中(国)赛。”

  取经环法 锁定世界

  关注环湖赛的人都有这样的记忆,在过去的10年中,这项赛事并不愿意被拿来与环法赛作比较。主办方一直对媒体说,相对于拥有百年历史的国际知名赛事,环湖赛还显得过于年轻,实在没有可比性。

  10年的发展意味着环湖赛将开启新篇章。从过去交钱希望被接纳,到现在各地争相邀请,主办方为环湖赛制定出新的发展规划———“学习环法流程,政府逐步退出主导地位,以赛养赛还要有盈余”。

  为此,青海省体育部门着手组建体育发展总公司、传媒公司、建筑公司等多个企业,为环湖赛等大型比赛全面推进市场化运作创造条件。“今后政府将逐步退出,达到组委会不再由政府机构主导,”冯建平说,“我们还将坚持学习环法模式,绝不在环湖赛前加上‘某某杯’,赞助商必须要接受。不能为了眼前利益毁了比赛。”

  据最新评估,环湖赛仅品牌价值就达到13.6亿元,跻身“中国体育品牌商业价值百强”,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上榜的品牌。品牌价值令这一赛事成为优质的商业资源。

  “我们在逐步学习环法赛,这不是一句空话。在合适的时候,环湖赛将全部按照环法的流程操作。我们为环湖赛锁定的目标是,自行车领域的‘世界第四大赛事’。这就是这项比赛的未来,”冯建平说。(新华社西宁3月14日电)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环湖赛 周年 机遇

上一篇:资金紧缺没钱买煤 银川穆斯林孤儿院停暖了
下一篇:全国各地增加食盐供应澄清谣言 呼吁民众理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