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利益大于天 民族团结重如山——来自天津最大回族聚居区天穆村的和谐发展报告
分享到:
2011-03-11 20:31:04 【来源:新华网(天津)】 点击:

新华网天津频道3月9日电(记者张涛 刘元旭)“人民利益大于天,民族团结重如山。”这是正在北京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天津北辰区天穆镇天穆村党总支书记穆祥友向记者说的肺腑之言。

      这位津郊农村致富的带头人,连续五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见证了改革开放给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带来的巨大变化。他深情地说:“在民族政策的阳光下,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享受到了更多的发展成果!”

     8日,记者走进天穆村。一栋栋新建的楼宇错落有致,小区干净整洁,老人三三两两坐在休闲广场上,享受着初春的阳光……天穆村,这个有着2万多人口、600多年历史的村庄,呈现一派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景
象。



3月8日,喜迁“天穆东苑”新居的天穆村村民在踢毽子健身。


      发展民族经济 共享发展成果

    走进天穆村津张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冷库里紧张忙碌着。这家拥有华北地区最大清真食品冷库的企业,其产品已成功出口到中亚和中东地区。这是天穆村大力发展民族经济的一个典型代表。

     “党委、政府不仅加强对信教群众在思想上引领,更在发展经济上加大扶助力度。”针对回族集中聚居的民族地域特点,天津北辰区天穆镇党委书记骆守佶说,我们坚持把发展民族经济、增强经济实力作为抓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关键环节。

      改革开放30多年间,天穆村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和民族政策两大优势,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努力发展集体经济,全力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加工、制造、地产、服务、旅游等产业。

      为此,村集体先后投资2亿元在铁东都市产业园建成了现代化的天穆分园,成功引进新宝电器有限公司、禹宏防水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2010年村集体收入实现25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840元。

      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天穆村的集体收入已增长了百倍。“发展集体经济兴村富民,是改善农村环境、保持农村稳定的前提和保证。”天穆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穆瑞安说,早日让村民过上同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是村党总支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天穆村投入5000余万元,为3600名村民解决了养老保险问题,每年拿出百万元为村民补贴医疗费用,实行了困难帮扶、助学奖励和为老年人过生日等福利制度。目前,村里老人退休金每人每月700多元,并保持每年百元的增幅。

实施旧村改造 提升幸福指数

      2009年10月,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天穆村的村民们也迎来了乔迁之喜,首批2500余户村民迁入新居。

     “乔迁村民十分感谢党,感谢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谈起天穆村在旧村改造中发生的巨大变化,穆祥友仍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2007年开始,天穆村启动了涉及6000多户村民的旧村改造工程,首期投资5.5亿元,建设了26万平方米、26栋高层、3086套室的天穆东苑小区。”

      曾几何时,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名村,村民多居住在低矮的平房里,随着人口的增加,村内原有基础设施严重老化,整体居住环境脏乱。天穆村村民要求改善居住环境的心愿十分迫切。 

      天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这个城中村的改造提供了契机,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天穆村全面启动了旧村改造工程,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在生活上得到改善。

     天穆村在旧村改造中推出了先建后拆的举措,实行即拆即选、连户寄宿、自行调剂、阳光救助和全程服务,老百姓都主动拿着自己的产权证去办理手续,实现了和谐拆迁。

     78岁的曹宝华与80岁的老伴住在天穆东苑小区,享受着幸福时光。过去,曹宝华一家住在平房里没有厕所和暖气,屋外垃圾成堆。“两间平房住了好几辈人,遇上下雨下雪,几天都出不了门。”回想起之前的平房岁月,曹宝华十分感叹,“与老房子相比真是一天一地啊!”

      “过去天穆村的村民过年穿着棉袄看春晚,现在住在节能、采暖的楼房里,这样的环境,幸福感怎能不提高!” 穆祥友说,“十二五”开局之年,天穆村将加快旧村改造步伐,启动天穆西苑建设工程,造福更多的村民。

    维护民族团结 构建和谐村居 

     在天穆村,回族村民占人口的80%以上,是天津最大的回族聚居区。2009年开始,天穆村对建筑面积3034平方米、明清古建筑风格的清真北寺进行扩建改造,为回族群众提供舒适的聚礼之处。清真北寺管委会主任张玉林说,这项工程总投资4300万元,改造后,将能更好地满足信教群众的需要。

     “民族问题事关重大,只有让老百姓充分认识到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心,只有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才能赢得穆斯林群众的认可,才能保持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和谐稳定。”作为少数民族的代表,穆祥友深知保持民族团结与稳定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村级党支部要肩负起民族团结第一责任。”

     为此,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天穆村党总支积极稳妥地开展民族工作,穆祥友带领班子成员定期到清真寺看望慰问阿訇,了解宗教活动情况,宣传法律法规、民族宗教政策,主动征求意见,为信教群众送温暖、办实事。

     天穆村清真北寺创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清真南寺创建于清朝咸丰年间,两寺既是穆斯林民众聚礼之处,又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迹。由于多年风雨磨难,两座清真寺需要尽快翻修扩建。经过与穆斯林民众沟通,征得选民的意见,穆祥友提出了“关于修扩建天穆清真寺”的议案。天津市有关领导对此议案高度重视,多次专程察看并督促落实。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天穆清真寺修缮一新,赢得穆斯林群众称赞。 

     培养民族人才,为民族团结构筑力量。天穆村在1996年创建了民族中专,现已成为全国重点学校。天津民族中专校长时儒山说:“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学始终,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如今,这所学校已培养14个民族的7000多名学子。

着力科学发展,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村居。天穆村党总支和村委会扎扎实实地开展农村基层工作,先后荣获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市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完)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人民 利益 大于

上一篇:银川市将扩大向开学阿訇发放政府生活补贴的范围
下一篇:宁夏回族自治区将开展文化产业统计调查工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