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城——麦加城
分享到:
2011-03-26 03:04:48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现在的麦加,在沙特阿拉伯政府的大力建设下,已成为一座拥有40万余居民的城市。它正在向北、西和西北方进一步扩展。它既有古色古香的市场,又有现代化的旅行区和商业区。新建的大楼正在不断涌现。这座沙特阿拉伯的“宗教之都”正在不断繁荣和进展。



麦加大清真寺


     麦加大清真寺 是伊斯兰教著名圣寺,世界各国穆斯林去麦加朝觐礼拜的主要圣地。据《古兰经》经文,在此禁止凶杀、抢劫、械斗,故亦称禁寺。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规模宏伟,经几个世纪以来的扩建和修葺,特别是沙特时代的扩建,总面积由3万平方米扩大到16万平方米,可容30万穆斯林同时作礼拜。禁寺有精雕细刻的25道大门和7座高耸云端、高达92米的尖塔,还有6道小门(有的资料计算大小门共64个),24米高的围墙将门和尖塔连接起来,六塔分别耸立在三座主要大门两侧,第七座塔则与直径为35米的圆顶毗邻。从围墙到楼梯台阶以及整个地面都用洁白大理石铺砌,骄阳之下光彩夺目,气势磅礴。入夜,千百盏水银灯把禁寺照耀得如同白昼,显得格外肃穆、庄严。禁寺广场中央稍南,是巍峨的立方形圣殿克尔白。克尔白是阿拉伯文音译,意思是“方形房屋”。圣殿又称天房(真主的房子),相传是公元前十八世纪先知易卜拉欣和他的儿子伊斯梅尔监建而成的,高14米。天房内三根顶柱昂然挺立,其东北侧装有两扇金门,离地约2米,高3米,宽2米,是用286公斤的赤金精工铸造的。天房自上而下终年用黑丝绸帷幔蒙罩,帷幔中腰和门帘上用金银线绣有《古兰经》文,帷幔每年更换一次,据说这一传统已绵延1300多年。天房外东南角,一米半高处的墙上,镶嵌着一块30厘米长的带微红的褐色陨石,即有名的黑石,或称玄石,穆斯林视为神物,它相传是易卜拉欣时的遗物。早年多神教徒即已视为圣石,加以吻拜,当年穆罕默德也曾亲吻过它。朝觐者口念“我们来了,安拉啊!我们遵命来了……”,涌进禁寺,逆时针方向游转天房。人流走过此石时,争先与之亲吻或举双手以示敬意。黑石因有裂缝,1844年以银框把它镶嵌起来。天房东面正对黑石处,有个四柱圆顶小阁,四周围以方形铜栅栏,阁中是传说中易卜拉欣建造天房时留有脚印之处。据记载,克尔白早先是古阿拉伯多神教献祭的古殿,殿内树有各种神的偶像,穆罕默德在公元630年攻占麦加,保存了克尔白,清除殿内外360万尊偶象,改为伊斯兰教朝拜的中心。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来自世界各地的虔诚的穆斯林到麦加朝觐时,都要围着天房游转。 

      米纳位于伊斯兰教圣城麦加以东15公里处,是穆斯林朝觐者举行“射石”(一译“投石”)驱邪仪式的地方。

      这里原是一座荒凉的小村落,穆斯林的朝觐活动促进米纳小镇的建设和发展。现在,米纳马路宽阔、现代化的楼房错落有致,市中心3层立体交叉的“哈立德国王”大桥巍然屹立。

      “站山”(即站阿拉法特山),是穆斯林朝觐时集体举行的一项隆重的宗教大典。通常于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9日即伊斯兰教宰牲节前一天开始举行。朝觐者在朝拜天房后须站在阿拉法特山上诵经,之后,径直走到附近的穆兹达利法,在那里拾起49块小石子,当晚就露宿于旷野。第二天,即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伊斯兰教宰牲节当天,朝觐的穆斯林开始在米纳“射石”。“射石”是用前一天在穆兹达利法拾到的49块小石子投击象征“魔鬼”的3根石柱,并口诵“奉万能的安拉之名,我憎恶魔鬼及其阴谋诡计。”射石每天1次,持连续3日,仪式结束后,人们宰牲献祭。伊斯兰教历12月12日,朝觐者返回麦加,朝觐仪式也至此结束。

      传说,先知易卜拉欣夜梦安拉,安拉命杀其子伊斯梅尔,以考验他对的忠诚。在其子俯首就命之际,恶魔在父子间挑拨,企图从中破坏,于是易卜拉欣拾起石子,打退恶魔。后来安拉又命以羊替之。射石驱邪、宰牲献祭即由此而来。 

      射石,又称“大射礼”。到米纳举行大射礼是朝觐的最高潮。这时的米纳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不同人种、民族和语言的博览会。人们在这里相互问候、建立联系,增进友谊。不少人还带些本国土特产到此进行交易。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斯兰教 第一 圣城

上一篇:倾国倾城泰姬陵 泰戈尔笔下的爱情泪珠
下一篇:游走学者之城帕多瓦 感受意大利知识之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