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思想教育,破除陈规陋习,杜绝女生辍学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凤凰镇回族男学生的辍学现象极少,而回族女学生,特别是上初中的女学生的辍学现象非常严重,这是什么原因呢?
经过调查,造成凤凰镇回族女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商风气的影响。凤凰镇回族经商风气浓厚,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生意,许多家庭的绝大多数收入都来源于经商。而他们所从事的,又大都是一些技术含量极低的“提篮小卖”式的商业,如运输业、服务业、水果蔬菜的批发零售等,不需要多高的文化水平也能胜任;而凤凰镇的回族女性又是当地回族经济生活的主力军,这样就造成了当地回族女性过早涉足商业、弃学经商,因为上到初二、初三的回族女生大都十五、六岁,已具备了进入社会从事上述商业行为的能力,于是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或厌学的女生便辍学随父母或同伴经商去了。
第二、凤凰镇的回族年轻女性中有个不良的习俗,就是有人出嫁,新娘的好友都要给新娘送红包,红包少至几百元,多则近千元,而且互相攀比,看谁送的多。有些女学生过早的辍学就是为了早点做生意赚红包钱,以便在将来女友出嫁时风光一番。
对于凤凰镇回族女生的辍学现象,我们认为必须引起重视,因为衡量一个民族的教育水平标志之一是男女两性受教育的程度。妇女文化素质的降低必然会导致整个民族文化水平的下降,并且对下一代的成长会形成一个极为不利的家庭教育环境。而要减少乃至最终杜绝回族女生这种极不正常的辍学现象,除了要破除送红包的陈规陋习外,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及其家长灌输知识的重要性。讲清楚女性受教育的重要性,以便使女学生也能顺利地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
(四)尊重回族学生的饮食习惯,办好清真食堂及清真灶
回族由于信奉伊斯兰教,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这种饮食习惯,回族学生在家门口上学的并没有感到什么不便,而一到外民族学生占多数的学校去上学,这种独特的饮食习惯所带来的不便就突显出来了;如果没有清真寺食堂或清真灶,就会使回族学生的生活乃至学习受到很大影响。为此,国家民委和教育部曾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各类各级学校、幼儿园,凡是在学校进餐的有清真习惯的少数民族学生(含教师)达到一定规模并已建立食堂的,应单独建立清真灶......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师生较少,设立清真食堂及清真灶有困难的以及实行学校后勤社会化的学校,也要为他们的就餐提供方面。”⑦海南省教育厅和民宗厅曾在2000年9月19日联合下文对此文件进行了转发。⑧
凤凰镇的回族中学生,在洋栏中学就读的不存在饮食问题(离家近,可以回家用餐);而到市一中、二中就读的回族学生饮食就成了问题。现在的情况是一中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办了个清真灶,专门请了位回族师傅来做饭,尽管简陋,但毕竟吃饭的问题算是解决了;而二中由于没有开办清真食堂,在二中就读的二百多名回族学生中午放学后,要么回到十公里之遥的凤凰镇家中吃饭,要么自己在市里找地方吃饭,这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休息,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对此学生和家长意见很大。故而我们呼吁二中的有关负责人,应尊重回族学生的饮食习惯,按照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的文件精神,尽快建立清真食堂,使在二中就读的回族学生能够安安心心地读书,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五)应协调好普通教育与经堂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
由于回族信奉伊斯兰教的特殊性,使得在回族聚居区域的经堂教育和普通教育必须并行发展,二者不可偏废——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但是二者在发展中是不是没有矛盾冲突的地方呢?笔者认为还是有的。
在对回新村的一次调查中笔者发现,虽然时值暑假,但是回新小学的许多教室里却书声朗朗,一打听,原来是暑假由清真寺组织的阿拉伯文学习班在这里借读,据说要学一个假期。对于回族儿童在业余时间学习伊斯兰传统文化,本来无可厚非,是应该而且是必要的,但是利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天天在小学校学阿文,就有一定的弊端:一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现在国家提倡的都是减轻学生的负担,而回族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本应在暑假里好好休息一下,可又得天天来学校学阿文。那么休息时间怎么能保证?是不是有负担过重的嫌疑?二是给开学以后正常的普通教育带来不良影响。据回新小学的校长放映,由于学生刚放假就又回到了学校,一年四季都在学校的环境中度过,不免心生厌意。加之暑假来阿文学习班学阿文是自愿的,老师不太强调纪律,学生也不怎么遵守纪律,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开学后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涣散等不良现象,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普通教育。
那么如何处理二者的矛盾,如何使经堂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呢?我们认为,是否可以把学生的阿文学习移到平时上,也就是说,在回新、回辉两村的小学里增开一门阿拉伯文选修课,由清真寺选派精通阿拉伯文的教师去任教(师资方面应该不成问题,因为两村中赋闲在家懂阿文的人很多)。这样就既免去了学生暑假学习阿文的负担,又可以提高回族学生学习阿拉伯文的质量。如果暂时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目前至少应当考虑减少暑假学生学习阿文的时间,并且尽量不要把他们的学习地点放在小学校,可否考虑移至村里的宗教学校去更合适一点。
(六)宗教学校今后的发展趋势
凤凰镇的宗教学校上述及共有5所。除一所属于成年扫盲班性质的女子学校和1所已停办外,正在运行或即将运行的全日制正规宗教学校尚有3所。3所学校都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主要靠的是本地和外地回族群众的捐款。学生来自于本地和外地不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这些宗教学校的学生将来毕业后,有的去外企当阿拉伯语翻译,个别也有到外国留学的,但大多数还是到社会谋生去了。因此,宗教学校的负责人也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学生未来的出路,他们也很想教学生一些实用技术,有的宗教学校里甚至已经开设了电脑、英语等新课程,但以他们现有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根本无法与社会上的职业技术学校相比。那么今后这类宗教学校应该如何办下去呢?或者说应当向什么方向发展呢?
笔者认为,宗教学校里开设实用性的课程,使宗教学校的学生既能学到宗教知识又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因为学生进入社会后首先应有一门谋生的本领,然后才能谈得上传承伊斯兰教的文化。而以凤凰镇的现状看,回辉回新两村人口仅6千,正规的宗教学校就有3所,未免多了点。多办不如精办,应当集中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办好一所,使其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能与社会上的职业技术学校相抗衡,这样就能使学生将来有出路,从而吸收更多的生源,而伊斯兰教文化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普及和传承。
(七)人口增长过快对教育的影响
一个民族要想繁荣昌盛,除了要有高度发达的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外,还要有高质量的民族人口,而人口又是最重要的,因为无论是提高生产力还是发展科学技术,都离不开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我国现阶段提出的“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无疑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抉择,是非常正确的。
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凤凰镇回族人口有过快增长的势头。本来政府给当地回族计划生育已经是很宽松的,允许他们生三胎,只是要间隔四年以上。可是回新、回辉两村有4、5个小孩的人家比比皆是,据回新村管计划生育的干部说回新村超生户大概占10%,实际情况可能还要超过这个比率。在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还不是太富裕的情况下,每一个家庭在孩子教育上花费的经费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子女多了,势必导致人均教育费用的下降,这就意味着子女少的家庭比子女多的家庭可为每一个孩子投入更多的经费和精力,也就意味着少子女家庭的孩子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将来的素质会更高一些,成才比率也会高一些。
建国以来,三亚市的回族人口一直有过快增长的趋势,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的四次人口普查中,回族人口从最初占三亚市总人口的0.9%,发展到1.18%、1.29%、1.32% 。⑨从目前调查的情况看,这一趋势仍在继续。所以,政府有关部门是否可以考虑更切实有效的措施,辅之以适当的思想教育,以遏止住凤凰镇回族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从而尽量减少它对回族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八)群众旧的教育观念需要更新
在调查中还发现,当地回族群众对经堂教育和宗教与对普通教育有着不同的认识。他们普遍认为建清真寺、办宗教学校是本民族的一项义不容辞的义务,人人都要关心,家家都要捐款;而对国家办的正规的小学、中学则漠不关心,认为这办不好、办得好都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于是就在回新村出现了一个鲜明的反差:这就是群众捐款一百余万元和数十万元建起的宏伟壮观的清真寺、宗教学校与回新小学破烂、陈旧的校舍比肩而立,而当地回族群众则处之泰然,尽管是他们的自己的子弟而不是别人的子弟在回新小学破烂、陈旧的校舍里上学。而实际上回新村的群众只要再捐上不太多的钱就完全能使尚未竣工的回新小学的五层教学大楼竣工,从而使回新小学的面貌彻底改观。可我们在调查中遗憾的发现,当地回族群众似乎根本就没有往这个方向上想,而是死抱着落后的教育观念不放,即普通教育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
所以,凤凰镇回族群众的这个落后的观念不更新,势必将拖当地普通教育的后腿。可以设想,当地回族群众如果能拿出对清真寺和宗教学校一半的热情来关注普通教育,那么凤凰镇的小学、中学的面貌将会大为改观。
当然,我们也发现,当地回族之中的个别有志之士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如回辉村于2001年5月成立了“回辉青年助学会”,旨在推动和发展回辉村普通教育的发展,对学习优秀、贫困的回族学生进行奖励和资助。尽管金额有限,但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祝愿这一个学会能顺利发展。
小 结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普遍受到低水平生产力和落后经济基础的制约而发展迟缓;凤凰镇的回族教育则不然,由于已经摆脱了贫困,所以他们的教育状况远比一般的民族地区要好得多——这是凤凰镇回族教育的一个特点。凤凰镇回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不是因为经济原因而是因为其他因素产生的,如由于起步晚而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由于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习俗导致女生的辍学;由于独特的经堂教育导致与普通教育的矛盾;由于落后的教育观念导致对普通教育的忽视等等——所以这些问题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观念更新了、思想工作跟上了、管理到位了,所有问题体都是可以解决的。我们相信,随着凤凰镇回族社会的全面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必将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