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回族女性研究的拓展
如何拓展回族女性研究的视野,使回族女性研究走向深入?实为一项任重而道远, 纷繁而复杂的
拓荒工作, 需各界学者、同仁的共同关注、共同耕耘。在此,笔者认为,就此而言,至少还需注意回族女性研究中的几个视角:
1. 文化地理的因素
回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因其形成历程的复杂性,民族聚居的广泛性,使其文化成
为蕴涵了伊斯兰文化、儒家文化及民族地域文化特质下的综合回族文化。这种文化的综合性,趋成了中国不同地域回族文化的不同地域表征,概括而言,可归为以从事商业为生计模式的回族商业文化;以依凭土地为生的回族农业文化,及借以牧业地域为依托的牧业商业文化等等,共同构筑了回族文化大视野下的地域回族文化的多元性。在此回族文化的大地域系统下所映照的回族女性文化,从文化地理的视角,又纷呈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如中原汉文化浸润下回族女性文化的开放与吸纳性,西北宗教文化影响下回族女性文化的保守与内敛性,无不因地域之差异而尽显不同。所以回族女性研究依文化地理的差异而论,应将其置于一个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研究层面,对不同取向,不同地域的回族女性进行比较研究与关注,将有助于回族女性研究这一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2. 历史使命感的注入
在回族女性研究中, 需要注意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使命感的注入, 即把回族女性现实研究与未来发展研究结合起来, 只有将这两者实现了很好的结合,才有可能使拥有481万人口的回族女性研究得以深入。在我国现实社会中,回族女性人口比例虽然较大,但在其内部并不处于一个层次上,而是呈多层次状态,其中有甚少的较为高层次的,即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现代知识女性;也有中层的,以要求减轻工作、减轻家务的超负荷劳动并希望得到社会尊重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回族女性;还有刚刚解决了温饱的大量农村回族女性,以及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生活在贫困地区、处于求生存阶段的贫穷困苦而且缺少文化的低层次回族女性,此层次中回族女性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就全国范围而言,又尤以西北为甚。不同“层次”回族女性各自的生活处境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求发展,有的求改善,有的求生存。所以,回族女性研究必须把现实研究与超前研究结合起来,在注意研究现代回族女性的同时,我们应看到现阶段在我国具有自我意识的回族女性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回族女性的需求仍停留在日常生活水平的层面。在这种情形之下,“现代回族女性研究”可以说是一种相对的超前研究,而“一般女性研究”则是一种相对的现实研究。回族女性研究应以超前研究带动现实研究,以现实研究推动超前研究,使整个回族女性研究进一步深化与合理化。
3. 注重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是认识对象间的相同点或相异点的重要逻辑方法,它可以在异类对象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类对象之间进行,还可以在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不同部分之间进行。在回族女性研究中,注重
比较研究,可使研究更加清晰化、系统化。在目前的回族女性研究中, 可以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比较研究, 第一,不同区域回族女性的比较研究,以青海回族女性研究为例,可进行青海回族女性与中原及周边省区回族女性的比较研究,农村回族女性与城镇女性之间的比较,牧区藏文化中回族女性与汉文化区域间回族女性的比较,青海撒拉族女性与回族女性之间的比较等等,但区域性的回族女性比较研究仍有待于系统化和深入。第二,代际比较,这也是女性研究中易被忽视的内容,多年来,在回族社会,女性发展之路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因此代际摩擦很多,青年女性与老年女性往往有着迥然不同的人生经历,并存在着相距甚远的要求和观念,因此,回族女性代际一问题如果不清楚的话,那么要想取得对回族女性问题的整体认识,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加强回族女性代际之间的比较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略述,回族女性研究在学术形式上承继了女性社会学的主题、领域、范畴和语言,同时又开辟了中国少数民族女性研究的新主题和新领域,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民族、性别与文化的关系进入新的诠释空间,回族女性研究可看作女性主义研究与民族社会学视野下的民族女性研究的综合。
最后,此文多依凭思后之感,少于实践中的验证,仅作一种空洞意见之叙述。但终因回族女性研究之课题,实为任重而道远,深祈各界关注。今成文,必有许多遗漏与偏落,供有兴此研究趣向的学者平心讨论之心德。
来源:《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第4期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