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伊斯兰风格艺术在甘肃影响既深且巨。一是以清真寺、拱北(道堂)为核心的阿拉伯风格与中式建筑相结合的建筑艺术。截止1995年,全省修复、开放清真寺3744处,拱北186处。③(注: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等编:《甘肃省志•宗教志》[Z],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93页。)上述近4000座清真寺和拱北规模宏大,气势壮观,中阿结合,集建筑、雕刻、绘画于一体,散布全省各地,犹如璀璨的明珠,形成了陇原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拱北是阿拉伯文Gubba的音译,原意为“尖顶圆屋建筑”,后来指中国伊斯兰教传教先贤、苏非派始传人、依禅首领,以及门宦的道祖、老人家、教务主持人等的陵墓。玉门市清泉乡的新民堡(惠回堡)有著名的吾艾斯墓,被称为吾艾斯拱北,由于地处丝绸之路要道,每年都有东来西往的穆斯林和游人驻足,来敬拜、瞻仰这位伊斯兰教先贤。近年更有越来越多的新疆、青海和甘肃等地的穆斯林来到吾艾斯拱北进行宗教活动,其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甘、新、青等地穆斯林交流的重要场所。①(注:李宗俊、董知珍:《玉门吾艾斯拱北的历史解读》[J],《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第2期,第110页。)二是穆斯林制造工艺。临夏砖雕、保安腰刀、东乡毛织、张家川制皮等穆斯林制造工艺,不仅有着久远历史,而且负有盛名。三是阿、汉文书法与绘画艺术。阿文书法艺术多用于清真寺礼拜殿的装饰和碑文铭记,是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阿文书法艺术主要是款式形状多呈圆形画意的经字画,用方、圆、菱、三角、云纹、波纹、多边形及花草、树木、水果、建筑、风景等形状组成的几何艺术字,花样多变,美丽新颖,既是书法艺术,也是装饰艺术。自清代以来,甘肃穆斯林中先后产生了一大批以进士、举人为代表的汉文化学者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兼通的宗教学者,其中有不少是在全国有盛誉的阿文书法家。哲赫忍耶第七代教主马元章擅长阿文书法,作品被视为艺术珍品。民国时期武都籍阿訇王世思的阿文榜书,将字、画融为一体,造型别致,是中国穆斯林传统的阿文书法艺术代表之一。
第四,清真餐饮文化遍布甘肃。甘肃穆斯林清真餐饮业,在全省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清真餐饮的范围远远超越穆斯林的生活领域,全省各地清真饭馆无处不在,而且从中低档餐厅到豪华型的高档酒店,清真餐饮总是享有盛誉。甘肃穆斯林的清真饭馆不仅在省内各地餐饮业中几乎占到主导地位,而且扩展到了西部各省区的大部分城镇,其中兰州牛肉面、东乡手抓羊肉、河州羊肉面片,更是久负盛名。正是遍布各地的千万个大小清真饭店的牛肉面等清真食品,把伊斯兰饮食文化每日每时传播到社会的各族各界,使全社会都受到伊斯兰文化的濡染。
最后,穆斯林生活习俗在甘肃多有影响。穆斯林珍惜现实生活,制欲俭行,惩赎己过,体恤贫弱,节俭及薄葬等生活理念和生活习俗,对甘肃社会有着广泛影响。特别是穆斯林的清洁卫生习惯,其中大净、小净及淋浴式冲洗法,治病鼓励求医问药,反对讲求迷信,疫病隔离,禁止污染河水等等越来越多地为穆斯林以外的各族群众所接受。
四、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是甘肃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藏文化、伊斯兰文化是甘肃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三个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体系,与汉文化体系共同组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陇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一之,我十之”为核心,包含艰苦奋斗、崇尚实干、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奋发有为,以及诚实守信、重义尚武、不畏强暴、勤俭淳朴、宽厚和善等等在内的甘肃精神,是甘肃地域文化精神特质的具体表现。这些精神特质是甘肃地域文化中汉文化、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共同孕育形成的,在三种文化体系中都渗透了这一精神特质。甘肃现实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必然由汉文化、藏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共同发展来推动。因此,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研究,是甘肃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与基本课题,没有对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就不可能对甘肃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旧的史书所记述的甘肃历史,基本上只限于汉族历史和汉文化的一部分,忽略和疏漏了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实质上没有反映出甘肃历史和陇文化的真实状况。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甘肃地方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甘肃古代史》《甘肃近现代史》为代表的甘肃通史和区域史专门史著述与通俗读物不断涌现,而以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为主的研究成果更是成绩斐然。《甘肃藏族史》《华锐藏族史》《神奇的藏族文化》及《安多政教史》《拉卜楞寺志》的汉译本,《甘肃回族史》《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中国西北伊斯兰教的基本特征》《甘肃回族人物》等相继出版,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面展开的省、市、县三级新编志书的先后出版发行,使包括汉文化、藏文化、伊斯兰文化在内的甘肃地域文化的整理、发掘和研究进入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但是从整体上说,对藏文化、伊斯兰文化的研究还处于初起阶段,特别是对藏文化、伊斯兰文化在甘肃地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研究探讨还远未到位,历史遗留的对甘肃地域文化基本局限于汉文化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到目前为止,出版的几部全面介绍研究甘肃地域文化的专著如《陇文化概论》《甘肃历史文化》等都立足于汉文化,利用汉文化资料论述陇文化,内容限于岩画文化、龙文化、彩陶文化、青铜文化、石窟文化、佛教文化、长城文化、丝绸之路文化、伏羲文化、李氏文化等方面,对独具特色的藏文化、伊斯兰文化内容反而涉及不多。
客观地说,从甘肃地域文化的整体角度来看,目前对藏文化、伊斯兰文化的研究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
一、研究的层次有待提高。除了学术界对敦煌吐蕃历史文化研究较为深入外,大部分著作和论文所涉及的内容,还基本停留在比较零散的情况介绍、资料整理、过程简述上,深层次、高水平、全面、系统、完整地对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体系进行整体研究及对某些方面进行专题研究还很不够。
二、对甘肃藏文化、伊斯兰文化的精神特质未能做出全面而准确的阐释和揭示。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仅仅局限于藏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各种存在形式及内容的阐述,没有对各种文化形式所蕴含凝聚的精神特质进行深刻揭示和阐发,可以说是就文化现象谈文化现象。我们研究地域文化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归根到底在于传承和弘扬甘肃地域文化的优秀精神特质即甘肃精神,激励和鼓舞甘肃各族人民奋发图强,推进甘肃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甘肃藏文化、伊斯兰文化的研究,才刚刚破题。
三、对汉文化、藏文化、伊斯兰文化三个文化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渗透,并共成一体的内在关系的揭示阐发尚未展开。甘肃地域文化是汉文化、藏文化、伊斯兰文化三位一体的地域文化,三种文化既是各自迥然有别的独立文化体系,又是在同一地域大环境中相互渗透影响,共为一体的文化形态。汉文化对藏文化、伊斯兰文化有多方面的影响和渗透,藏文化、伊斯兰文化对汉文化也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和渗透;同样,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多方面的相互渗透影响。因此,三种文化体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许多内容如“花儿”等在存在形式上便是共有的。由于汉文化的儒家思维、藏文化的佛教思想和伊斯兰文化的伊斯兰宗教理念在本质上有着共同点,所以三种文化所蕴含的主要精神特质是一致的、共有的,如艰苦奋斗、重义尚武、宽厚和善、诚实守信等等优秀品德。
四、对甘肃藏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地域特色重视不够。藏文化、伊斯兰文化都不是甘肃地域内的特有文化,而是远远超越甘肃区域范围的文化体系,但甘肃境内的藏文化、伊斯兰文化又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些特色既是藏文化、伊斯兰文化传承发展的活力所在,也是甘肃地域文化总体构成中的闪光之处。但目前的研究,多限于藏文化、伊斯兰文化共性的和普遍性的内容,对具有甘肃地方特色的内容重视不够,发掘不深,这也是甘肃藏文化、伊斯兰文化研究进一步深化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毫无疑问,只有把藏文化、伊斯兰文化作为甘肃地域文化三大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系统、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发掘研究,准确、翔实地揭示阐发藏文化、伊斯兰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在甘肃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才能从总体上推进甘肃地域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也是提升甘肃地域文化研究整体水平的根本要求。
[作者简介]韩博文,甘肃省博物馆副研究员。陈启生,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