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加强对国外回族的研究
分享到:
2010-05-31 14:57:25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点击:
     这一支华人穆斯林在名字上既保留了先辈在中国时的姓和乳名,也保存了传统的经名(回回名)。他们受到中亚各族影响,采用父子连名制,本人名字在前,父亲名字在后,妇女结婚后还要把丈夫的名字放在本人名字之前,由于受到俄罗斯族姓名习惯的影响,在父名之后要加上“奥夫”、“耶夫”(男人名之后)或“奥娃”、“耶娃”(女人名之后)等。下面我们举一些男人名和女人名的例子:

     男人名:阿布都拉、阿旦、巴巴儿、巴吉、比俩儿、布娃子、布拉儿、乌买儿、尕四子、岛米提、依拉布子、依里雅子、叶赛、马乃、纳斯儿、努尔玛、拉加普、苏里满乃、萨比特、哈儿、十娃子、尤素普等。

     女人名:阿依舍、阿米娜、布岱、文姐子、桂花儿、腊比子,吉哈儿、再拜儿、耶米乃、曼娃、老姐儿、马儿彦、米乃娃、萨莱、妥哈儿、法提麦、海里麦、哈里麻、海哈儿、石榴儿等。又如:哈哈子·冬腊儿,前面的哈哈子是本人名,后面的冬腊儿是父名。再如:哈哈子·拉黑玛·雅斯洛夫娜,哈哈子是她丈夫的名字,拉黑玛是她本人的名字,雅斯儿是她父亲的名字,因“雅斯儿”后加了“奥夫娜”,便变成了“雅斯洛夫娜”。

     这一支华人穆斯林除了在语言、文学、名字等方面保持了自己的一些特点外,在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和服饰等方面也保存了他们先辈在中国时的一些传统。在哈萨克斯坦节尔坎特市有一座大的清真寺,寺周围有灰色的砖墙,寺内除大殿、望月楼、水房子(沐浴室)外,还有一个长满大树的花园。大殿和望月楼都是中国古典式的建筑。农村住户的房屋门窗也有些是中国内地农村中的式样。在饮食上,他们是穆斯林,喜爱清真饭菜,常吃偏食(饺子)、面条、火烧、菜饼,以及各种炒菜、烩菜。在服饰上,妇女们仍有扎腿带子的,节日时多穿腋下开襟的旗袍子。他们初到俄境时,还使用中国天干地支的历法和十二属相。过去民间还有人懂中医,年老的人喜欢用中草药。由于长期以来,与周围的俄罗斯人、吉尔吉斯人、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住在一起,交往很多,故在习俗上也受到了其他民族的影响,例如现在男人都穿西服,女人多穿连衣裙,食品中也增加了面包、馕、抓饭等。

     这一支华人穆斯林到中亚后,把中国的农耕技术,种菜、做菜的知识也带到这一地区。如今,在比什凯克市、阿拉木图市的市场上,卖菜的大多都是东干人。有人开玩笑地说:“如果东干人不来卖菜,全市的人就没有菜吃了。”

      研究中亚这一支华人穆斯林的历史及现状,不但对研究回族的历史、民族文化有很重要的学术意义,对研究世界华人的历史及现状也是一个补充,是很有意义的。现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内有一个东干学部,共有11位学者在这里工作。中国中央民族大学也于1999年初成立了东干学研究所,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 依布蒂哈吉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族 研究

上一篇:源远流长的广州回族
下一篇:试论伊斯兰教在西夏的流传

相关新闻